肖炜:呼吁将屯堡文化转化为“活性元素”,开放给全社会创作| 2025屯堡文化大会分论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1 21:05 1

摘要:在“屯堡文化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分论坛三上,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肖炜发表题为“解析、互动与共创:屯堡文化数字转型的三重路径”的主题演讲。肖炜结合《黑神话:悟空》等现象级文化游戏的成功经验,提出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文化转译”,并系统阐述了屯堡文

11月10日下午,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屯堡文化大会同步举办三个分论坛。

在“屯堡文化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分论坛三上,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肖炜发表题为“解析、互动与共创:屯堡文化数字转型的三重路径”的主题演讲。肖炜结合《黑神话:悟空》等现象级文化游戏的成功经验,提出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文化转译”,并系统阐述了屯堡文化从“被看到”到“被体验、被参与、被再创造”的实现路径,为传统文化的当代活化提供了创新视角。

肖炜强调,屯堡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根基在于对文化本体的深度分析与提炼可交互的“文化元素”。这一过程需突破静态保护的思维定式,从屯堡文化的肌理中系统性提取视觉、行为、规则和情感等核心内容,转化为可供数字产品调用的“活性文化元素”。

具体而言,从“地戏”中可提炼严谨的“角色扮演系统”,其面具背后的故事体系、动作程式与仪式功能,可成为游戏“职业系统”的设计原型;“石头屯堡”建筑群落中狭窄巷道的战术价值、碉楼的交叉火力设计等“生存防御系统”逻辑,能为策略类或生存类游戏提供优质关卡素材;而“族谱与口述史”中蕴含的群体“维系与发展”动态模型,则可为模拟经营类游戏注入情感内核。

肖炜指出,这一学术研究层面的文本分析工作,虽需学者以创见性思维深入挖掘,但作为文化数字化的基础工程,未来将成为多领域学者的研究重心。他以AI生成屯堡人物形象的实践为例,当前AI虽能捕捉到石头城背景、翘头鞋等基础元素,却遗漏了头包、耳环等核心服饰特征,这恰恰印证了文化元素系统提取与数据完善的紧迫性。

针对当前部分文化数字化实践仍停留在单向“观看”的局限,肖炜提出,应充分发挥游戏等互动媒介的核心优势,通过设计具象化的互动场景,让用户从旁观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他举例说明,在诠释“地戏传承困境”时,相较于纪录片的抽象呈现,可设计互动体验让用户扮演地戏老艺人,在寻找传人的过程中面对年轻人的娱乐偏好与简化仪式的诉求,在“坚守本真”与“妥协求变”的抉择中切身感受传承压力。肖炜表示,这种“在行动中理解文化”的模式,能将抽象的文化知识还原为具体情境,构建跨越时空的深度文化共鸣。

在肖炜看来,屯堡文化要实现数字时代的真正“出圈”,关键在于构建开放的创作生态,推动文化机构从“守护者”转变为“策展人”和“连接者”。

作为“策展人”,需将屯堡文化元素系统化、标准化,整理出高清地戏面具图谱、建筑精确线稿、方言词汇库等权威素材,为创作者提供便捷准确的基础资料;作为“连接者”,应主动发起数字创作大赛、支持网络作家创作屯堡主题作品、鼓励插画师融合地戏元素与现代审美等活动,激发广泛的社会创造力。肖炜认为,海量多元的二次创作内容,不仅能丰富屯堡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力,更能形成精准高效的圈层传播,让文化影响力持续渗透。

在后续访谈中,肖炜表达了对文化传承与创新平衡的期待。他提出,民间文化活动在走向舞台化的过程中,虽面临表演性质与文化活性的矛盾,但只要守住核心内涵,适度的改写与创新反而能让屯堡故事更具吸引力,实现文化生命力的持续延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明雪 谢佳杰

编辑 喻辉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