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载祠作为关学思想的发源地,承载着北宋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的精神遗产。2025年11月5日,恩次方控股集团董事长赵旭州、北京三智书院理事长高斌及北京轩辕之学董事长贾晓坤,自贵州龙场阳明悟道之地远赴西安,与陕西正蒙书院院长丁为祥、名誉院长冯钧平、副院长李金英等
在古都西安的深秋时节,一场跨越千年的思想对话正悄然展开,为中华智慧复兴注入新活力。
张载祠作为关学思想的发源地,承载着北宋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的精神遗产。2025年11月5日,恩次方控股集团董事长赵旭州、北京三智书院理事长高斌及北京轩辕之学董事长贾晓坤,自贵州龙场阳明悟道之地远赴西安,与陕西正蒙书院院长丁为祥、名誉院长冯钧平、副院长李金英等会师。此行旨在探访横渠书院,共商弘扬国学大计,标志着商业、教育与学术界的跨界融合,推动关学与阳明心学的当代传承。在国学复兴浪潮中,此类高层交流正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中华智慧的传承从未停歇,每一次寻根之旅都蕴含着深刻的时代回响。2025年11月5日,当恩次方控股集团董事长赵旭州一行风尘仆仆地从贵州龙场阳明先生悟道之地抵达西安时,古都的秋意正浓,仿佛为这场思想盛宴铺就了金色的背景。他们与陕西正蒙书院院长丁为祥、名誉院长冯钧平、副院长李金英等人在张载祠前会合,共同开启了为期两天的考察之旅。张载祠,这座位于眉县横渠镇的千年圣地,是北宋思想家张载创立关学的摇篮,其“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至今仍如黄钟大吕,激荡着国人的心灵。而横渠书院作为其讲学之所,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坐标。此次访问,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访,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智慧接力:赵旭州、高斌和贾晓坤从阳明心学的源头贵州出发,象征着从王阳明“知行合一”到张载“民胞物与”的思想脉络延续,凸显了国学体系的内在统一性。
赵旭州作为商业领袖的代表,在访问中强调了企业界对国学复兴的责任。他指出,恩次方集团长期关注文化投资,此行旨在将张载的关学思想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商业的本质是服务民生,张载的‘立命’精神启示我们,企业不能只求利润,更需担当社会责任。”赵旭州的发言引发了在场者的共鸣。不仅呼应了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更体现了商业资本对文化传承的务实支持。
与此同时,高斌理事长则以教育家的视角,阐述了国学与现代教育的融合路径。作为北京三智书院的掌舵人,高斌在横渠书院的座谈会上提出“三智育人”理念:以张载的“穷理尽性”为基础,结合阳明心学的“致良知”,构建中华智慧弘扬大业。“国学不是古董,而是活水源头。”
陕西正蒙书院的丁为祥院长则从学术层面,深化了此次访问的历史意义。在张载祠的碑林前,丁院长引导众人回顾了关学的演变:张载如何从“气本论”出发,构建起以“民胞物与”为核心的伦理体系,影响了朱熹、王夫之等后世大儒。“今日之会,是关学复兴的里程碑。”
这次访问的核心,在于多方力量的协同创新。赵旭州、高斌与丁为祥等人的对话,不只停留在理论探讨,更落地为具体行动。高斌在总结时强调:“弘扬国学不是复古,而是创新。我们要让张载的‘四句教’成为现代人的精神灯塔。”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中,中华智慧如何避免断层?此次访问给出了答案:通过商业赋能、教育普及和学术深化,构建可持续的传承机制。赵旭州指出,恩次方集团的介入,源于对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认识。“国学是企业国际化的‘密码’,张载的兼容并包思想,可助力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而高斌则呼吁政策支持,建议国家将关学纳入文化自信工程。冯钧平补充道,面对社会浮躁,张载的“诚明”理念能提供心灵解方。“从阳明到张载,我们追寻的是一条回归本心的路。”这场访问,因此超越了简单的仪式,成为国学复兴的引擎——它证明,当精英力量汇聚时,历史智慧便能点燃时代之火。
此次盛会不仅重燃了张载祠的千年薪火,更开启了中华智慧全球传播的新纪元。未来,随着合作项目的落地,关学思想将从陕西辐射世界,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方案。
来源:赵旭州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