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个月,我在医院的走廊里遇到了一个老同事。她女儿今年高三,正在冲刺高考。
我叫江慧芳,今年50岁,是一名有着28年教龄的高中老师。
上个月,我在医院的走廊里遇到了一个老同事。她女儿今年高三,正在冲刺高考。
"慧芳,你说我女儿还有希望吗?"她眼睛红红的,"她每天学到凌晨两点,成绩还是上不去。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看着她憔悴的样子,我突然想起了18年前的自己。
那年,我32岁,儿子小宇刚上初一。
我也曾经像她一样,焦虑、绝望、不知所措。
我逼着儿子学习,报了各种补习班,甚至辞职在家陪读。
但最后,他还是只考上了一所普通专科。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失败的母亲。
但现在,当我站在50岁的人生节点上回望,我才发现——
原来,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不是智商,不是努力,也不是家境。
而是四个很多人都忽略的信号。
这四个信号,我用了18年才看懂。
而当我看懂的时候,我的儿子已经32岁了。
他没有成为我期待中的"精英",但他活得比任何人都快乐。
那天,我对着老同事说:"你女儿是不是读书的料,其实你早就应该知道。"
她愣住了:"什么意思?"
我深吸一口气,准备告诉她一个残酷但真实的答案——
但话还没说出口,医院的广播响了:"江慧芳家属,请到急诊室......"
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沉......
01
故事要从2006年说起。
那年,儿子小宇12岁,刚上初一。
我和丈夫都是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视。我们给他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报了语数外三门主课的补习班,还请了一对一家教。
"咱们是老师,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跟丈夫说。
丈夫点点头:"是啊,小宇基础还不错,只要肯努力,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
但很快,我们就发现不对劲了。
小宇的成绩一直在中等徘徊,无论我们怎么努力,他就是上不去。
有一次,我检查他的作业,发现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他做了三遍都做错。
"这么简单的题,你怎么还不会?"我有些生气。
"我...我不知道......"他低着头,声音很小。
"不知道?那你上课在干什么?"我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
"我有认真听......"他的眼泪掉了下来。
看着他委屈的样子,我心软了,但更多的是着急。
"小宇,你要知道,你现在不努力,将来就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
"我知道,妈妈,"他哽咽着说,"可我真的已经很努力了......"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儿子就是学不好?
我和丈夫都是老师,我们懂教育,懂方法,可为什么就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02
初一下学期,情况越来越糟。
小宇的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下滑了。数学从70分降到了50分,英语也只有60分。
我开始加大力度。
每天放学后,他要做两个小时作业,然后做一个小时练习题,再背半小时英语单词。
周末,他要上补习班,上完补习班还要做我布置的题目。
那段时间,小宇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有一天晚上,我去他房间送宵夜,发现他趴在书桌上睡着了。
"小宇,醒醒,"我推推他,"作业写完了吗?"
他迷迷糊糊地抬起头,眼睛红红的:"妈,我好累......"
"累?"我有些不耐烦,"别人都在学,你说累?你看看人家李阳,每次都考年级前十,人家累吗?"
"可我不是李阳......"他小声说。
"你当然不是李阳,"我冷冷地说,"因为你不够努力。"
说完,我转身离开了他的房间。
那天晚上,我听到他在房间里哭。
但我没有去安慰他,我觉得他是因为不想学习才哭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真的很残忍。
03
初二那年期中考试,小宇的成绩更差了。
年级400人,他排第327名。
拿到成绩单那天,我气得浑身发抖。
"你看看你考的是什么?"我把成绩单甩在他面前,"我和你爸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就考这点分?"
小宇低着头,不说话。
"你说话啊!"我吼道。
"对不起......"他的声音很小。
"对不起有什么用?"我越说越激动,"你知不知道,我为了你,连职称评定都放弃了?你知不知道,你爸为了给你请家教,周末都不休息去代课?"
"我知道......"他的眼泪掉了下来。
"你知道?你知道你还考这么差?"
"我...我真的已经很努力了......"他哭着说,"可我就是学不会......"
"学不会?那是因为你不够努力!"我吼道,"从今天开始,你给我把电视剧停了,课外书也不许看了,每天给我学到12点!"
那天之后,小宇变得更加沉默了。
他每天机械地学习,做作业,考试。
但成绩还是没有起色。
那段时间,家里的气氛很压抑。我和丈夫常常因为小宇的成绩吵架。
"都是你太纵容他了!"我指责丈夫。
"我纵容?你不也一样?"丈夫反驳。
我们都觉得,是对方的错,才导致小宇成绩不好。
但我们从来没想过,也许,问题根本不在我们。
04
初三那年,是最煎熬的一年。
为了让小宇考上重点高中,我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辞职在家陪读。
"慧芳,你疯了?"校长震惊地看着我,"你现在正是事业上升期,怎么能辞职?"
"校长,我儿子要中考了,"我说,"我必须陪着他。"
"可是......"
"没有可是,"我打断他,"儿子的前途更重要。"
就这样,我辞职了。
我开始全天候陪着小宇学习。
早上6点起床,督促他背单词。
晚上11点睡觉,检查他的作业。
周末,我陪他去补习班,在外面等他三个小时。
我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投入到他身上。
但结果呢?
中考成绩出来,小宇考了478分,离重点高中分数线差了52分。
那天,我坐在沙发上,整个人都呆住了。
"怎么会这样......"我喃喃自语,"我付出了这么多,怎么会这样......"
丈夫坐在旁边,沉默不语。
小宇站在我面前,不敢抬头看我。
"对不起妈妈,"他小声说,"我让你失望了......"
那一刻,我突然崩溃了。
"你知不知道我为你付出了什么?"我吼道,"我辞掉工作,放弃事业,就是为了你能考上好学校!你就是这样回报我的?"
"对不起......"他哭了。
"对不起有什么用?"我越说越激动,"你就是个废物!学不好就是学不好,我再怎么努力都没用!"
话一说出口,我就后悔了。
但已经晚了。
小宇冲回房间,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那天晚上,他一夜没出来。
第二天早上,我推开他的房间门,看到他趴在床上,眼睛红肿,明显哭了一夜。
桌上放着一封信。
我打开信,看到第一句话时,眼泪就流了下来——
"妈妈,对不起,我不是读书的料......"
05
那封信我看了很久。
小宇在信里说,他知道自己让我们失望了,他也想考好,但他真的做不到。
"我每次看到那些数学题,脑子就一片空白,"他写道,"我知道老师讲过,我也记笔记了,但我就是不会做。"
"我每天学到12点,但第二天还是记不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真的很努力了......"
"妈妈,你说我是废物,也许你说得对。我就是不适合读书......"
看完这封信,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也许,小宇真的不是读书的料。
不是因为他不努力,不是因为他不想学,而是因为他天生就不擅长读书。
这个念头让我很难接受。
我是老师,我教了这么多年书,难道我连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都看不出来?
那天,我找到了当年教小宇的班主任。
"张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我说,"你觉得小宇是读书的料吗?"
张老师沉默了一会儿,说:"江老师,其实我早就想跟你说了......"
"说什么?"
"小宇这孩子挺好的,就是不太适合读书,"她说,"他对数字不敏感,对抽象思维理解力弱,记忆力也一般。这些都是天生的,很难改变。"
"那...那怎么办?"我有些慌。
"接受现实吧,"张老师说,"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走学术这条路的。也许他有其他天赋,只是我们没发现。"
听完张老师的话,我陷入了沉思。
06
那天晚上,我和小宇谈了一次心。
"妈妈,"他先开口了,"我是不是特别让你失望?"
"不是,"我摇摇头,"是妈妈错了。"
他愣住了。
"妈妈这些年一直逼你读书,却从来没问过你,你想做什么,"我说,"对不起,是妈妈太自私了。"
"妈妈......"他的眼泪掉了下来。
"小宇,你不用觉得对不起我,"我握住他的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也许读书不是你的强项,但你一定有其他擅长的东西。"
"真的吗?"他抬起头。
"真的,"我说,"从今天开始,妈妈不逼你了。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那一刻,小宇的眼睛亮了。
后来,小宇上了一所普通高中。
我不再逼他考第一,不再要求他必须考上名牌大学。
我开始观察他,看他对什么感兴趣,擅长什么。
我发现,小宇虽然成绩不好,但他动手能力很强。
他喜欢拆装东西,家里的电器坏了,他总能修好。
他喜欢画画,虽然没有正规学过,但画得很有想象力。
他还喜欢做手工,经常用废品做一些小玩意儿。
看到这些,我突然明白了。
小宇不是没有天赋,只是他的天赋不在读书上。
07
高二那年,学校开设了职业技能课程。
小宇选了机械设计。
那段时间,我第一次看到他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他每天放学回来,都会跟我分享他今天学了什么,做了什么作品。
"妈,你看,这是我今天做的模型,"他兴奋地给我看,"老师说我做得很好!"
看着他脸上的笑容,我突然觉得,这才是他应该有的样子。
不是被逼着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焦虑,而是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
高三毕业,小宇没有参加高考,而是报考了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设计专业。
那天,很多亲戚朋友都劝我:"慧芳,怎么能让孩子读大专呢?起码也要读个本科啊。"
"是啊,你们都是老师,孩子读大专多丢人啊。"
面对这些质疑,我平静地说:"我的孩子,我最清楚。他不适合读书,但他适合做技术。"
"可是......"
"没有可是,"我打断他们,"他开心就好。"
08
在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年,小宇过得很充实。
他的专业成绩很好,多次获得奖学金。
大二那年,他参加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拿了三等奖。
"妈,你看,"他把奖状拿给我看,眼睛里闪着光,"我也能拿奖!"
看着他骄傲的样子,我的眼泪掉了下来。
"妈,你怎么哭了?"他有些慌。
"没事,"我擦了擦眼泪,"妈妈只是觉得,我的儿子很棒。"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
原来,成功不只有一种定义。
考上名牌大学是成功,找到自己的天赋并发挥出来,也是成功。
大三那年,小宇被一家大型制造企业提前录用。
毕业后,他进入公司做机械设计师。
虽然一开始工资不高,但他干得很开心。
"妈,我今天又完成了一个项目,"他经常给我打电话分享,"工程师夸我设计得很好。"
听着他兴奋的声音,我由衷地为他高兴。
09
工作五年后,小宇升职了,成为了设计部门的主管。
那年,他28岁,月薪两万。
虽然比不上那些名校毕业的同龄人,但他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妈,我要结婚了,"有一天,他突然给我打电话。
"什么?"我惊喜地说,"真的?"
"嗯,女孩是我同事,人很好,"他说,"我带她回家给你们看看。"
见面那天,我很喜欢那个女孩。
她叫小雨,是公司的财务,温柔善良。
"阿姨,小宇经常跟我说起您,"小雨说,"他说您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听到这话,我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傻孩子,妈妈这些年做了很多错事......"
"没有,"小宇握住我的手,"您让我找到了自己,这就是最好的。"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18年走的弯路,都值了。
10
小宇结婚后,生活越来越好。
他在公司做得很出色,设计的产品获得了多项专利。
公司很重视他,给他配了团队,还送他去国外进修。
两年后,小雨生了个儿子。
看着小小的婴儿,我突然想起了小宇小时候。
"小宇,"我说,"如果你儿子将来也不是读书的料,你会怎么办?"
"那就让他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他笑着说,"就像妈妈当年对我一样。"
听到这话,我欣慰地笑了。
11
去年,我在医院遇到了那个老同事。
她女儿高三,正在冲刺高考,但成绩一直上不去。
"慧芳,你说我女儿还有希望吗?"她问我。
看着她焦虑的样子,我想起了18年前的自己。
"你女儿平时对什么感兴趣?"我问。
"感兴趣?"她愣了一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她成绩不好。"
"那你知道她擅长什么吗?"
"擅长什么?"她苦笑,"除了读书不好,其他的我也没关注过。"
听到这话,我叹了口气。
"其实,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有四个信号,"我说。
"什么信号?"她急切地问。
我正要回答,医院的广播突然响了:"江慧芳家属,请到急诊室......"
我的心猛地一沉。
"对不起,我先去一趟,"我对老同事说,然后快步跑向急诊室。
冲进急诊室,我看到小宇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
"小宇!"我冲过去,"你怎么了?"
"妈......"他虚弱地说,"我没事......"
"怎么会没事?"我的眼泪流了下来,"医生,我儿子到底怎么了?"
医生看了看病历,说:"病人是工作时突然晕倒的,初步诊断是过度劳累导致的低血糖。"
"过度劳累?"我愣住了。
"是的,"医生说,"据他同事说,他最近连续加班一个多月,经常工作到凌晨。"
听到这话,我的心揪了起来。
"小宇,你为什么要这么拼?"我握着他的手,"身体最重要啊......"
"妈,我没事,"他虚弱地笑了笑,"就是最近有个重要项目要赶......"
"再重要也不能不要命啊!"我哭着说。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江总,"小宇看到他,想要坐起来。
"别动,好好躺着,"那个男人按住他,然后转向我,"您好,我是小宇的老板。"
"您好......"我擦了擦眼泪。
"江阿姨,很抱歉让您担心了,"他说,"小宇是我们公司最优秀的设计师,这次项目全靠他。但我不知道他会这么拼命......"
"最优秀的设计师?"我有些意外。
"是的,"他点头,"小宇设计的新产品,为公司创造了上千万的利润。我们准备提拔他为技术总监。"
那一刻,我愣住了。
技术总监?
我的儿子,那个当年考不上重点高中、读了大专的儿子,现在要当技术总监了?
"妈,"小宇看着我,眼里有些愧疚,"我本来想等项目结束再告诉你的......"
我握着他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
当年那个"不是读书的料"的孩子,在另一条路上,走得比任何人都远......
但让我完全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当我再次见到那个老同事时,她告诉我的消息,让我整个人都呆住了......
12
第二天,老同事又来医院找我。
"慧芳,你儿子没事吧?"她关心地问。
"没事了,医生说休息几天就好,"我说。
"那就好,"她松了口气,然后犹豫地说,"昨天你说的那四个信号......"
我点点头:"对,判断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有四个信号。"
"是哪四个?"她急切地问。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说:"第一个信号,是孩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
"抽象概念?"
"对,"我说,"有些孩子天生对数字、逻辑、抽象思维理解力强,这种孩子适合读书。但有些孩子,无论怎么教,就是理解不了那些抽象的东西。"
"我女儿好像就是这样......"她若有所思。
"第二个信号,是记忆力,"我继续说,"不是说记性不好就不能读书,而是说,有些孩子无论怎么背,第二天就忘。这种孩子,强行逼他读书,只会让他痛苦。"
她沉默了。
"第三个信号,是学习的主动性,"我说,"注意,不是说孩子不主动学习就不是读书的料。而是说,如果一个孩子对所有学科都提不起兴趣,怎么逼都没用,那就说明他可能不适合走学术这条路。"
"那第四个信号呢?"她问。
"第四个信号,"我顿了顿,"是孩子有没有其他明显的天赋。"
"天赋?"
"对,"我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如果他在读书上不擅长,但在其他方面有明显的天赋,那就说明他适合走另一条路。"
说完这些,我看到老同事的眼泪流了下来。
"我女儿...都有这些信号,"她哽咽着说,"可我一直逼她读书,从来没想过她可能不适合......"
"现在明白也不晚,"我说。
"可是她都高三了,马上就要高考了......"
"那就让她试试,"我说,"但不要给她太大压力。如果真的考不上好大学,那就让她去做她擅长的事情。"
老同事点了点头。
一周后,小宇出院了。
那天,我做了一桌子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
"妈,我有件事要跟你说,"小宇说。
"什么事?"
"公司决定派我去德国学习半年,"他说,"学习最先进的机械设计技术。"
"去德国?"我有些意外。
"嗯,"他点头,"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我想去。"
"那当然要去啊,"我说,"这是好事。"
"可是小雨和宝宝......"
"有我和你爸呢,"我说,"你放心去吧。"
那天晚上,小宇跟我聊了很多。
"妈,谢谢你,"他说。
"谢什么?"
"谢谢你当年没有继续逼我读书,"他认真地说,"如果不是你让我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我可能现在还在为学历焦虑。"
"傻孩子,"我摸了摸他的头,"是妈妈应该早点明白这个道理。"
"不晚,"他笑着说,"至少你最后明白了。"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18年的弯路,真的值了。
13
三个月后,老同事的女儿参加了高考。
成绩出来,只考了380分,连本科线都没过。
老同事给我打电话,声音很平静:"慧芳,我女儿考砸了。"
"你还好吗?"我担心地问。
"我很好,"她说,"我已经想通了。她不是读书的料,强求也没用。"
"那...你准备怎么办?"
"我女儿喜欢烘焙,"她说,"我准备让她去学西点。"
"那很好啊,"我说,"现在西点师很吃香的。"
"是啊,"她笑了,"我怎么以前就没发现呢?"
半年后,她女儿进了一所西点学校学习。
据说学得很好,还在学校开的餐厅里实习。
"她现在很开心,"老同事跟我说,"每天都在研究怎么做蛋糕,做面包。我第一次看到她这么有热情。"
"那就好,"我说,"找到自己的天赋,比什么都重要。"
去年,小宇从德国回来了。
他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还带回来了几个国外的项目。
公司很重视他,正式任命他为技术总监。
"妈,我现在年薪50万了,"他打电话告诉我。
"真的?"我很惊喜。
"嗯,"他说,"公司还给了我股份。老板说,如果这几个项目做成了,我就是公司的合伙人。"
听到这话,我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考不上重点高中的孩子,现在会有这样的成就?
"妈,你哭什么?"他有些慌。
"没什么,"我擦了擦眼泪,"妈妈只是觉得,我的儿子真的很棒。"
"那是因为您让我找到了自己的路,"他认真地说,"如果您当年继续逼我读书,我可能现在还在为学历焦虑,找不到工作。"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
原来,接受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不是放弃,而是帮他找到更适合他的路。
14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人团聚。
席间,小宇的儿子已经三岁了,很活泼可爱。
"妈,我最近在想一个问题,"小宇说。
"什么问题?"
"如果我儿子将来也不是读书的料,我该怎么办?"他说。
"那你打算怎么办?"我反问。
"我会像你当年对我一样,"他说,"不强求他考第一,不逼他上名校,让他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那如果他什么都不擅长呢?"丈夫开玩笑地说。
"怎么可能什么都不擅长?"小宇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只是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找到而已。"
听到这话,我欣慰地笑了。
我的儿子,终于明白了我当年的苦心。
上个月,我正式退休了。
退休那天,学校为我举办了欢送会。
会上,校长让我分享一下教学经验。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我站在台上说,"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亲身经历。"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我讲了我和小宇的故事。
讲完后,台下一片寂静。
过了好一会儿,有个年轻妈妈举手:"江老师,您说的那四个信号,我儿子好像都有。那...我是不是应该放弃让他读书了?"
"不是放弃,"我说,"而是换一条路。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找到孩子的天赋,让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可是...现在这个社会,没有学历怎么办?"另一个家长问。
"学历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我说,"我儿子只是大专学历,但他现在是公司的技术总监,年薪50万。这不比一些名校毕业却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强吗?"
台下响起了掌声。
那天活动结束后,很多家长来找我。
"江老师,您能帮我看看,我儿子是不是读书的料吗?"
"江老师,我女儿也有您说的那些信号,我该怎么办?"
面对这些问题,我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但最后,我说了一句话:"其实,每个家长都应该明白,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不是由我们决定的,而是由他们自己的天赋决定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这句话,是我用了18年才明白的。
希望更多的家长,不要像我一样,走那么多弯路。
15
昨天,小宇带着一家人来看我。
"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他兴奋地说,"我设计的新产品获得了国际大奖!"
"真的?"我激动地站了起来。
"嗯,"他拿出手机给我看新闻,"这是行业内最权威的奖项,全球只有十个人获奖。"
看着新闻里我儿子的照片,我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不是读书的料"的孩子,现在会站在国际舞台上?
"妈,你又哭了,"小宇有些哭笑不得。
"没办法,"我擦了擦眼泪,"妈妈就是爱哭。"
"妈,"他认真地看着我,"我想跟你说,谢谢你当年没有放弃我,也谢谢你让我找到了自己的路。"
"傻孩子,"我握住他的手,"你是妈妈的骄傲。"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
所谓的"成功",不是考上名牌大学,不是赚大钱,不是有名气。
而是找到自己的天赋,做自己擅长的事,活出自己的价值。
今天早上,老同事给我发了条微信。
"慧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女儿在西点大赛上拿了金奖!"
看到这条消息,我由衷地为她高兴。
"恭喜啊!"我回复。
"谢谢你,"她说,"如果不是你当年的话,我可能还在逼她读书,她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我说。
"不,是你让我明白,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读书,"她说,"现在我女儿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看着这些话,我欣慰地笑了。
写到这里,我想对所有的家长说:
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真的可以从这四个信号看出来——
第一,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如果孩子无论怎么教,都理解不了数学、物理等抽象学科,那他可能不适合走学术这条路。
第二,记忆力。如果孩子无论怎么背,第二天就忘,那强行逼他读书只会让他痛苦。
第三,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孩子对所有学科都提不起兴趣,怎么逼都没用,那就说明他可能不适合读书。
第四,有没有其他明显的天赋。如果孩子在读书上不擅长,但在其他方面有明显的天赋,那就让他走另一条路。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些信号,请不要再强迫他读书了。
不是放弃他,而是帮他找到更适合他的路。
因为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找到自己的天赋,做自己擅长的事,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我用了18年才明白这个道理。
希望你们不要像我一样,走那么多弯路。
16
最后,我想说说我的感悟。
这50年的人生,我见过太多家长逼着孩子读书,却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天赋。
他们以为,只要孩子足够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
但他们忘了,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读书。
有的孩子天生对数字敏感,适合走学术这条路。
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适合做技术工作。
有的孩子有艺术天赋,适合做创意工作。
有的孩子情商高,适合做管理工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不是强迫他们走我们认为"正确"的路,而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今年,小宇35岁了。
他现在是公司的合伙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更重要的是,他活得很快乐,很充实。
每次看到他,我都会想起18年前的那个决定——
让他去做自己擅长的事。
那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庆幸,我50岁前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更庆幸,我的儿子找到了自己的路。
现在,我想把这个道理告诉更多的家长:
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看这四点就知道。
如果你的孩子不是,请不要强求。
帮他找到自己的天赋,让他走自己的路。
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也是对教育最好的理解。
因为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来源:职场t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