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时代号角催人奋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专章进行系统论述与战略部署,并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纳入“十五五”时期经济
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时代号角催人奋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专章进行系统论述与战略部署,并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纳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连日来,阳泉市城区科技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大家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一致表示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将全会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区实践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十四五”期间,城区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累计新增各级科技创新平台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3家,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4517.08万元,发放各类科技奖补资金193万元。坚实基础之上,如何乘势而上?城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勇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科技型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储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路径,推动创新主体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体系,通过精准政策支持、高效资源整合和优质科技服务,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切实提升区域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为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城区科协在服务创新、普及科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城区科协主席申璐表示,科协工作根基在基层、活力在基层。下一步,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把服务创新和科学普及摆在突出位置,聚焦企业创新需求,联动高校院所专家团队深入一线,搭建产学研用精准对接平台,助力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聚焦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深化社会化大科普格局,依托社区科普馆、活动室等阵地,广泛开展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聚焦科技人才服务,健全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制度,通过表彰先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等举措,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在阳泉市勤工技术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结出硕果。这家深耕装备制造三十余年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56项专利技术储备,其研发的橡胶闸板闸阀荣获“国家级新产品”认定,成为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的标杆产品;研发的多功能水锤消除止回阀成功破解管道水锤难题,有力保障供水系统安全运行,擦亮了“阳泉制造”名片。公司总经理刘欣深有感触地说:“把核心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传统产业就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他表示,勤工实业将坚决按照全会提出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持续以专利技术和“智”造升级驱动产品迭代,为阳泉构建“333”产业集群贡献实干力量。
科普服务下沉,点亮全民科学梦想。城区下站街道东营盘社区筑梦科技馆,成为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居民学习科普知识的新阵地,这正是城区推动科普资源向基层延伸、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生动缩影。东营盘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梁鹏岭表示,将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科技馆,持续深化“校社联动”科普模式,精心打造“线上科普推送+线下体验活动”融合场景,推动科普资源覆盖社区全年龄段居民,实现科普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积极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社会氛围。
播种科学种子,孕育创新未来。下站小学以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走进“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山西工程技术学院,通过“校外研学拓视野、校内活动强素养”的双线并举举措,着力构建“内外联动、红蓝融合”的科普育人体系。校长耿战江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用心用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努力将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种子播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科学导报记者 马俊
来源:科学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