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精准结对 “心连心”共育“头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09:29 1

摘要:11月9日下午,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内,一场意义非凡的盛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训班导师见面会,正有序且热烈地开展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训班导师见面会顺利举行

11月9日下午,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内,一场意义非凡的盛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训班导师见面会,正有序且热烈地开展着。

此次见面会犹如一座沟通的桥梁,连接起来自新疆14个地州市的72位学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导师。他们带着对产业发展的热忱与期待,与专家导师分组对接,开启了“一对一”的产业帮扶交流之旅。

作为“头雁”项目的核心环节,本次见面会创新采用小组研讨形式。导师与学员们聚焦农产品加工技术升级、产业链延伸、品牌打造等实际需求,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交流。学员们纷纷敞开心扉,分享着当地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难题,表达出对产业突破瓶颈的迫切期望。而导师们则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为学员们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指导。此外,双方还建立了长期帮扶联络机制,为后续的产业实践提供了持续不断的智力支持,确保学员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连续四年承担“头雁”培育项目,通过“导师结对+实践指导”这一独具特色的模式,累计为新疆培育730余名产业带头人。这些带头人如星星之火,在新疆的广袤大地上点燃了农业产业升级的希望之火,助力当地农业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来自霍尔果斯农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杨晓波说:“之前我们的产品一直深陷‘粗加工、没品牌’的困境之中,难以突破。今天和导师聊了不到半小时,她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不仅精准地点出了我们包装设计和市场定位的问题,还热情地帮我们对接了学校食品学院的检测资源。这些支持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有了专业指导,我相信我们的杏干、西梅干一定能够冲破重重阻碍,飞出伊犁,卖到全国!”

作为本次“头雁”项目的导师之一,刘变芳老师对培育的成效感到欣慰与振奋。她谈到,“新疆学员们带来了干果、果蔬加工中的实际难题,他们的眼神里满是对产业升级的渴望,就像一群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探索者。例如,有伊犁的学员说‘我们的果酱口感总不稳定,想打开内地市场却没底气’,这句话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思绪的大门。我立刻想到了实验室里刚优化的果蔬保鲜加工工艺,当场就和他梳理了原料筛选、灭菌参数的调整方向。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能迅速为学员指明路径,非常高效。”

张蚌蚌老师已连续四年参与‘头雁’项目,他分享道:我们的指导不只是单纯的技术输出,更是帮这些‘领头人’搭建‘产学研’的桥梁,让他们能够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今天和学员约定了每月线上复盘、开春实地走访生产线。看到他们认真记录的笔记本,那一行行工整的字迹,就像他们对产业发展的坚定承诺。我知道,这些‘接地气’的帮扶,终会变成新疆田间地头的产业实效,能以专业之力托举这些‘头雁’振翅高飞,是我们高校教师服务乡村振兴最生动的实践。”

此次导师见面会的成功举办,犹如一阵强劲的春风,进一步推动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人才培育效应落地生根。它为新疆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注入了强大动力,就像为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加满了燃料。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不断的动能,让新疆乡村产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记者:王婕 通讯员:崔少锋

编辑:赵桃子

本文来自【杨凌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