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骂人抄作业,我嫌他low,后来发现他靠抄成了大老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3 10:11 1

摘要:我以前有位老板,总爱大声嚷嚷说天下文章都是抄出来的,你连这个都不会,那时候我觉得这个人做事没有底线,他做出来的产品就像直接复制粘贴别人的,把别人卖得火的产品拿过来,改一下颜色,换个名字,再加点小功能,就上架去卖,我那时挺看不上这种做法,觉得这样搞肯定走不远。

我以前有位老板,总爱大声嚷嚷说天下文章都是抄出来的,你连这个都不会,那时候我觉得这个人做事没有底线,他做出来的产品就像直接复制粘贴别人的,把别人卖得火的产品拿过来,改一下颜色,换个名字,再加点小功能,就上架去卖,我那时挺看不上这种做法,觉得这样搞肯定走不远。

几年过去,他名下已经有好几家公司运转起来,我才明白过来,他并不是在抄袭,而是在拆解,他专门挑选市场上已经被验证的商业模式,把别人的盈利方式、用户获取手段和成本控制方法全都仔细研究一遍,再根据自己手上的资源做出调整并落地执行,这种做法不是偷懒,而是真正的聪明。

在2025年雷军的演讲中,他谈到小米造车的经历,这件事让我完全改变了看法,他说他们买了一辆特斯拉,把车拆开,零件铺满了整个车间,每个螺丝和电路板都仔细研究过,最后做出来的车性能比特斯拉更好,价格也更低,发布会上他们直接放出对比图,没有遮掩什么,这不是抄袭,而是真正做到了学习之后再超越。

其实不只是小米这家公司,腾讯最早做QQ的时候,模仿的是ICQ,淘宝开始做的时候,参考了eBay的模式,华为早期的设备也是跟着爱立信的思路来做的,没有人会从零开始造轮子,就像婴儿学说话、学走路一样,他们也在模仿大人,组织同样如此,模仿就是最快的学习方式,关键不是有没有抄,而是有没有投入真钱去改进、去优化、去超越。

我认识一位博主,她是一位二胎妈妈,三十多岁失业在家,她没有创作原创内容,而是花钱向那些已经成功的人学习,每年投入几万元参加课程、私董会和对标分析,然后她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比如利用碎片时间、借助AI写文案、剪辑视频和寻找选题,六年下来积累了三十多万粉丝,年收入达到百万,这位博主不是天才,只是懂得“跟对人并学到位”。

如今这个时代,信息已经非常透明了,你想了解哪个行业,知乎、小红书、B站上都有很多人把成功的路子拆开来讲给你听,各种工具也便宜好用,人工智能能帮忙写文案、剪辑视频、分析数据,现在试错的代价比十年前低得多,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榜样,并且把手头的事情做到最好。

但学校教的还是老一套,把原创当成真本事,模仿就成了偷懒行为,现实世界里,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取得的,有人说模仿会扼杀创新,其实真正的创新大多是在别人成果上做些调整,完全从零开始的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疯子。

有些公司做海外业务,比如SHEIN和安克创新,它们一开始是学Zara、亚马逊的做法,但不是直接照搬,而是把对方的供应链逻辑和用户运营方法拿过来,再结合中国自己的工厂优势和高效物流,重新组合成新模式,这属于模式迁移加本地化改造,不是抄袭,而是一种升级。

现在我看那位以前瞧不上的老板,反倒觉得他头脑清楚,他不去纠结原创这种道德负担,只在乎事情能不能顺利推进,在信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里,不肯模仿就等于自己把自己关在家里做事,不去超越就只能原地踏步,说到底,生存的首要规则不是创造什么新东西,而是把别人做得好的复制过来再改进一下。

来源:勤奋对标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