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观察|细微处见民生 一盏路灯的光能照多远?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2 18:04 1

摘要:傍晚时分,最后一缕天光隐入楼宇,龙翔大道上新安装的路灯次第亮起。家住附近的陈阿姨晚饭后习惯在这条路上散步,她发现最近道路焕然一新:“灯杆更美观,灯光更柔和,最重要的是,人行道比以前亮多了,晚上散步心里踏实。”

傍晚时分,最后一缕天光隐入楼宇,龙翔大道上新安装的路灯次第亮起。家住附近的陈阿姨晚饭后习惯在这条路上散步,她发现最近道路焕然一新:“灯杆更美观,灯光更柔和,最重要的是,人行道比以前亮多了,晚上散步心里踏实。”

这束光,照见的远不止一条路。

当城市发展从宏大叙事落笔于日常体验,一街一巷的整治、一灯一木的关怀,便成为衡量治理智慧的标尺。从道路照明的人性化提升到街头绿地的精细化管养,从解决“急难愁盼”到预见潜在需求,龙岗的民生工作正实现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转身,在方寸之间勾勒出温暖图景。

于细微处 点亮曾被忽视的角落

城市治理如绣花,针脚越密,诚意越深。

过去,市政照明多聚焦车行视角,人行道常沦为“灯下黑”。在龙翔大道附近上班的刘先生对此感触颇深:“主干道灯火通明,人行道却昏暗模糊,加班晚归时,有些路段不得不打开手机照明。”这束微弱的手电光,照出的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缺位。

龙岗的转变始于倾听——倾听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声响,那些市民口中“不算什么大事,但就是有点不方便”的琐碎抱怨。

人行道照度显著提升。

今年10月,龙岗区启动龙翔大道及大运场馆周边照明改造。而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设备更换。“我们专门调整了灯具角度,选用色温更舒适的光源,让人行道成为照明主体。”项目负责人介绍,龙翔大道全线长约7公里,本次提升工程对原设路灯、庭院灯全面升级,并在水官高速出口新增18米半高杆灯2杆,加装投光灯9盏。值得一提的是,新安装的路灯全部采用节能LED光源,使人行道照度显著提升。

一盏灯的升级,背后是治理理念的转变。

“灯光不仅要指引方向,更要传递温度。”参与项目的工程师道出设计初心。这种温度,晚归的上班族感受到了,散步的老人感受到了,嬉戏的孩童也感受到了。灯光划开夜色,也驱散了市民心中的不安。

视线下移,脚下的改变同样悄然发生。在龙岗多个街区,以往松动破损的人行道地砖正被分批更换。“现在选材更注重防滑性能,铺设时严格把控平整度。”市政维护人员坦言,过去重视“车的通行”,现在更关注“人的体验”。这个转变看似微小,却标志着城市正在回归应有的温度。

方寸之间 让每一份需求都被看见

民生工作如何从“有”到“优”?龙岗的答案是:精准回应每一个具体需求。

大运场馆周边的照明升级是个生动案例。作为大型活动举办地,演唱会散场时瞬时人流如何安全疏散,曾是个棘手难题。“接到市民反映后,我们立即将疏散路径照明纳入改造范围。”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据了解,此次改造,龙飞大道新增人行道庭院灯38杆,青春路新增路灯2杆、半高杆灯1杆,大运路新增人行道庭院灯13杆,黄阁路改造半夜灯臂13杆。这种针对特定场景的快速响应,展现了龙岗民生工作的敏锐度。

新安装的路灯全部采用节能LED光源。

精准,源于畅通的民意沟通。

“在‘龙岗民声’平台反映地砖问题,不到一周就解决了,还顺带检查了整条路。”龙城街道居民赵女士的经历,印证着龙岗民意收集机制的有效运转。从社区议事会到线上平台,多渠道的沟通让市民的“金点子”成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

这种精准思维延伸到城市每个角落——龙城公园步道旁,新添的休憩长椅并非随意摆放,而是基于对游人步行习惯的大数据分析;老旧小区改造中,无障碍通道成为标配,一位坐轮椅的老人终于能独自下楼晒太阳;“见缝插针”出现的迷你游乐场,用明快色彩和安全设计,守护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让不同群体都感受到被看见、被尊重。正如一位社区工作者所言:“城市的温度,就藏在每个被温柔以待的细节里。”

持久之功 用制度守护民生温度

民生实事最忌“一阵风”。如何让细微处的关怀持续生长?龙岗的选择是:用制度保障初心。

10月初,在调研龙翔大道、黄阁路等道路沿线开花乔木及路灯照明提升情况时,龙岗区主要领导特别强调“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这句话点出了关键——没有制度保障的民生工程,难免陷入“建好就荒废”的困境。

龙岗的民生工作在方寸之间勾勒出温暖图景。

长效机制首先体现在规划的前瞻性。据了解,10月底,在深圳国际低碳城举行的绿色低碳专场招商推介活动上,龙岗区发布“新市政绿色智能体系”白皮书,系统提出以“电力、运力、飞力、算力”为引擎的绿色智能体系,为破解传统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能较低、要素协同不足等痛点提供新思路。“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管得久。”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制定详细的管养标准,确保这些民生投入产生长期效益。

长效化更意味着持续迭代。当主要道路照明提升后,背街小巷的亮化是否跟进?当基本安全需求满足后,灯光艺术性是否该提上日程?这些思考,驱动着龙岗民生工作不断深化。

最重要的是,长效化植根于“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坚守。将市民表情作为工作风向标,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当这种理念融入城市治理的血脉,细微处的改变才能持续发生。

夜幕下的龙翔大道,灯火如珠链般串起温暖。这光亮守护的,不仅是市民的归途,更是他们对这座城市的认同。

城市是什么?社会学家简·雅各布斯说:“城市是由人组成的。”龙岗的实践告诉我们,优秀的城市治理,是让每个生活其中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一盏路灯的光能照多远?

它照亮回家路,温暖行人心,更勾勒出一座城市的民生底色。当无数这样的微光汇聚,便映照出幸福城区最动人的模样——在那里,“以人民为中心”不是抽象理念,而是可知可感的日常体验,如脚下之光,踏实而绵长。

版权声明:龙岗融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张祥

编辑:张星 刘芳菲

本文来自【深圳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