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体育场的铁门最近天天提前半小时打开,不是演唱会,不是中考体测,是工人把一卷卷新草皮往内场扛。草香混着机油味,一路飘到延安医院公交站,等车的人忍不住往里瞅:原来这就是“滇超”要来了的味道。
昆明人等了快二十年,终于能在自家门口看一场带主客场、有队徽、有草坪养护的“真联赛”,再错过就又要等下一个二十年。
市体育场的铁门最近天天提前半小时打开,不是演唱会,不是中考体测,是工人把一卷卷新草皮往内场扛。草香混着机油味,一路飘到延安医院公交站,等车的人忍不住往里瞅:原来这就是“滇超”要来了的味道。
很多人一听“滇超”俩字就皱眉,觉得又是换皮的业余杯赛。可今年省足协下了狠心,主客场制、7+8赛程、50人大名单、外援通道全打开,连球场都要重新打孔透气,规格直接对标中乙。换句话说,再也不是周末凑几支厂队踢完就撸串的“野球局”,而是正儿八经算积分、算排名的城市联赛。
昆明队把主场钉在市体育场,其实冒了险。那边看台三十年没动过,红色油漆掉成粉,一蹭裤腿全是斑。但好处也明显:地铁3号线“市体育馆”站A口出来走四百米就到,北门老巷子口还有两块钱一串的烤豆腐,看完球不用打车,顺着环城南路就能散步回家。把主场安在市中心,等于把“春城”最日常的烟火气塞进90分钟里,输赢都带蒜香。
队徽发布那天没搞灯光秀,就一张蓝底白线的矢量图丢进公众号,阅读量却半小时破万。外圈是昆明人每天抬头就能看见的白云,中间足球被一只抽象海鸥叼起,翅膀又故意做成山茶花瓣——滇池的红嘴鸥+市花,官方想说的是“浪漫也能拼身体”。配色蓝白,球迷调侃“像老昆明牙膏”,可越瞅越顺眼,毕竟谁小时候没拿牙膏壳当哨子吹?
训练计划也流出,一周三练,先拉体能再补技战术。11月2日名单一锁,50人里一半出自本地高中,剩下的是从贵州、四川“捡”来的自由身。没有巨星,却全是“还能再冲一年”的小人物。球迷吃这一套:看年薪千万的球星划水,不如看自家隔壁会计小哥真抽筋。本土味道,本身就是卖点。
赛程还没最终排定,主场对手已经钉死:昭通、临沧、普洱、西双版纳、楚雄、德宏、玉溪——念一遍像报菜名,全是周末自驾4小时以内能到的地方。周五下班踩油门,后备箱塞两根火腿,就能跟着球队跑客场,周一早上再回来打卡上班。云南人自己都没发现,原来“散装”16个地州,居然能被一个足球赛程串成一条环线图。
有人担心上座率。其实完全不用算人头,昆明夜晚只要超过15℃,街边都坐满吃烧烤的人;给这些人一个走十分钟就能到的球场,再加一张三十块的门票,他们会用脚底投票。再说,市体育场最多也就装一万出头,真坐满了,镜头扫过去全是手机电筒,比空一半的奥体好看太多。
更大的盼头在商业。省足协说转播团队已到位,信号制作先满足网络平台,再谈电视。别嫌小,云南上一次有本地足球直播还要追溯到2004年的丽江东巴。万一今年招商顺利,啤酒品牌把广告牌插到场边,镜头里闪过“云南山泉”或者“潘祥记”,全国观众就会第一次发现:原来昆明不止有旅游宣传片,还有真草皮和飞铲。
当然,焦虑也跟着。草坪再贵,也怕雨季;球员再拼,也怕欠薪;球迷再热情,也怕球队突然解散。云南足球的“下一次”永远像公交——你看见尾灯,却永远追不上。但愿“滇超”不是下一辆尾气,而是真正按时刻表发车的第一班。毕竟,留给昆明人“再等等”的借口,已经不多了。
来源:潇洒漂流瓶MKw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