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融合信息技术,上海这所职校首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本贯通专业

B站影视 2024-12-11 12:57 3

摘要:近日,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携手上海立达学院,首次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本贯通专业,拟从2025年开始招生,在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之上,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的培养。

近日,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携手上海立达学院,首次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本贯通专业,拟从2025年开始招生,在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之上,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的培养。

融合设计思维与信息技术,助力“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

据介绍,此次开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本贯通专业将围绕“设计思维与技术深度融合”,聚焦移动应用开发、游戏开发能力和计算机运维等三大职业岗位方向,开展“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

以移动应用开发岗位方向为例,其专业核心课包括交互式网站设计、移动应用开发、数字媒体交互设计、智能感知技术等,课程内容的设计与“1+X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证书要求紧密衔接,还融入了相关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在专业核心课之外,还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拓展选修课,前者重在拓宽专业知识领域,后者重在发展专业特长。

例如,《黑神话:悟空》中许多角色的打斗招式均是在捕捉专业武术人员的动作基础之上形成,而游戏中那些古朴、雅致的楼宇、寺庙则是在扫描古建筑实物的基础上建模而成。该专业开设的“动作捕捉与数据处理”“三维建模”等专业课,能针对性地教给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该专业课程的整体设计注重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和学段间的衔接,将计算机组成原理、智能感知技术等技术基础课程前置到中职学段,将数字界面设计与制作、数字创意设计等创意培养课程由中职学段延伸到本科学段,与需要长期训练、深入学习的技术技能课程一起构成贯通课程。

这样的课程体系是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据了解,两校在设立中本贯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组建调研团队,走访了16家新兴数字产业相关企业和多所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院校,并进行文献调研、从业人员问卷调研和大数据调研,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业的发展现状、行业标准,以及行业人才的需求规格和层次。

经过7年学习后,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在三大职业岗位方向从事开发、测试、产品设计、系统运维或项目管理等工作,可成为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移动UI/UX设计师、移动架构师、游戏开发工程师、交互设计师、游戏测试工程师、安全运维工程师、云平台运维工程师等。

发挥两校优质资源,顺应新兴数字产业发展需求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我国数字经济将迈向全面扩展期。如何培养适应数字经济的时代人才,是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主任黄彬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为此,该校以“文化+”“数智+”双轮为驱动,深入打造“融媒体智能传播”和“数智创意设计”两个特色专业群,优化专业布局。

因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本贯通专业将中职教育重实践技能与本科教育重理论深度的优点相结合,通过“一年考核、三年转段、七年贯通”,有效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设计思维和跨学科素养的培养,以满足新兴数字产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能顺利开设该专业依赖于两校原有的专业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隶属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公办全日制职业学校。其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开设于1962年,并在2023 年被确立为“上海市中职优质专业”建设专业,教师团队成员曾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主持并参与多项市级标准开发和在线课程建设。

另一方面,上海立达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备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数字科学学院是该校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3个本科专业。其师资队伍中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学府的博士生,以及在华为、阿里巴巴等著名企业任职的双师型教师。

中本贯通后,两校的计算机专业强强联手,汇聚了一支实力雄厚、素质卓越的教师队伍。这批专业教学团队共计3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76.7%,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46.7%,双师型教师占81.3%。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更拥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目前,两校已有计算机软件实验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实训室、人工智能实验实训室等18个校内实训室,用于支持学生的专业实践。

此外,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两校还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政行企校”四位一体共育人才模式,通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促进各方优势互补,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

正如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主任黄彬所期待的,两校联手打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本贯通专业,是对新兴数字产业发展的积极回应,“我们将积蓄资源力量,培养适应数字化创新领域发展、满足智能科技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期待该专业的学生能为上海城市乃至全国各地的数字化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周到客户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