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晒太阳只是为了好心情。其实阳光照在皮肤上,会让身体合成一种叫维生素D的物质,它像一位默默工作的“修补工”,帮免疫细胞维持正常功能。
每年一到换季,甲流又成了让人提心吊胆的事。
有的人一家子都倒下,偏偏有人身边全是“中招”的,却稳稳当当地没事。
这可不是巧合,而是身体在默默守护。医生研究发现,那些不容易被甲流盯上的人,多半有六个共同点。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晒太阳只是为了好心情。其实阳光照在皮肤上,会让身体合成一种叫维生素D的物质,它像一位默默工作的“修补工”,帮免疫细胞维持正常功能。
有研究发现,体内维生素D水平高的人,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会明显降低。
有经验的医生常能看出端倪:那些整天待在室内、皮肤白得几乎发青的上班族,常常更容易被甲流击中。
而常去公园溜弯、浇花、晒被子的老人,反倒少生病。每天在阳光不太毒辣的时候晒十五到二十分钟,让脸和手臂接触阳光,对身体就大有好处。
如果天气太冷出不了门,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就会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很多人以为免疫系统只在血液里,其实肠道才是最大的免疫“训练场”。
肠道里上万亿的细菌,负责帮身体识别“朋友”和“敌人”。当有害病毒进来时,它们像巡逻的警察,第一时间发信号提醒免疫系统行动。
长期便秘、腹泻、暴饮暴食都会让这些肠道“警察”疲于奔命。那些肠胃健康的人,一般吃得更规律,也更少生病。
早餐里有酸奶或自制的淮山粥,中午一碗加点胡萝卜、蘑菇的青菜汤,晚饭不过饱,肠道的环境就能保持清爽。有人喜欢吃腌菜、油炸食品解馋,长期下去肠道环境会变糟,等病毒找上门时,防线早已松动。
不少人总说“睡不着、睡不够”,可免疫系统最怕的就是缺觉。人在深睡时,体内会分泌一种与免疫力密切相关的蛋白,它能刺激白血球产生,让身体像被按了“更新键”一样焕发新力。
医学研究显示,每天睡眠少于六小时的人,感染病毒的概率是充足睡眠者的四倍。那些把夜晚当白昼的人,白天昏昏欲睡、面色灰暗,也更容易被病毒看上。
想让身体的“修理工”正常上班,最好在晚上十一点前入睡,卧室保持微暗、不玩手机,入睡更快。睡好一夜,比吃保健品更管用。
有种现象在医院很常见:同一间病房,有人焦虑得睡不着,有人一边打点滴一边笑,后者往往恢复更快。心理压力大会让身体分泌皮质醇这类激素,短时间能提神抗压,时间长了却会“拴住”免疫系统的手脚。
长期担心工作、家庭、金钱的人,身体一直处在紧绷状态,免疫系统就像拉满弦的弓,迟早会断。生活中能放松一点不代表不负责,而是让身体有喘口气的机会。
做点轻松的事,比如跟邻居聊聊、给花浇水、听段相声,都能让心情缓下来。不被情绪掏空,身体才有余力抵御外来的病毒。
甲流主要攻击呼吸道,如果肺功能本来就好,即使病毒闯入,也没那么容易被打垮。吸烟的人气管黏膜受损严重,像窗纱破了洞,病毒很容易钻进去。
而那些生活在空气清新的环境里、不熬夜、不抽烟的人,呼吸系统的“纱窗”就更严实。
医生们发现,经常用力咳嗽清痰的老烟民,其实肺部已经在替他们苦熬。
一段时间不吸烟后,肺部自我修复的能力会一点点恢复。早上起床打开窗户透气,出门戴口罩避开人多的地方,寒冷时注意保暖,都能让肺更坚强。
吃点梨、百合、银耳这类润肺的食物,对经常嗓子干、咳嗽的人也有好处。
医生常说,会动的人不容易生病。
这里的“动”,并不是非要去健身房挥汗如雨,而是让身体的血液和免疫细胞都“走动起来”。轻度活动能帮助淋巴系统更快清除废物,就像打扫卫生那样,让身体保持干净通畅。
有些人不爱动,吃完饭就坐一晚上,免疫细胞的“巡逻速度”就下降。反过来,那些经常走楼梯、做家务、跳广场舞的人,体内的防御更活跃。
研究显示,每天保证三十分钟左右轻度运动,比如快走、慢骑车,对预防流感非常有效。冬天怕冷时,可以在屋里原地走动、伸展四肢,比窝在沙发里好多了。
免疫系统打仗离不开营养。想让身体兵强马壮,食物得有“料”。
那些三餐规律、能吃出颜色的人,甲流自然不敢靠近。红的胡萝卜、绿的菠菜、黄的南瓜、紫的茄子,每种颜色都藏着不同的抗氧化物质。
有研究指出,体内维生素A、C、E含量高的人,呼吸道抵抗力强。橙子、猕猴桃、西红柿里富含维生素C;花生、玉米油中有维生素E;肝脏和深色蔬菜里则有维生素A。
冬天里喝碗萝卜炖牛肉汤,不仅暖胃,也补足免疫系统所需能量。
也别误以为吃得越多越好。
油腻、甜食、深夜加餐这些习惯,会让肝脏和胰岛“超负荷”,反而削弱抵抗力。吃得清爽、有节制,免疫系统才能灵活应战。
甲流病毒能在空气和物体表面存活好几个小时。门把手、手机屏幕、遥控器这些地方是最容易忽略的“藏污地”。
有人每天打扫,却忘了擦桌面上的灰;也有人家里温暖湿润,是病毒喜欢的“气候”。
医生发现,那些居家环境干净、空气流通的人,感染率更低。
勤洗手、常通风,能大大减少病毒传播。尤其在流感高发时,人多的地方回家后,最好洗个脸、漱漱口、换下外衣。
如果有人打喷嚏,用纸巾遮口鼻、再把纸巾扔进密封垃圾袋,是对自己也对他人的保护。
不少人觉得,年轻力壮不怕甲流,可医生门诊里,也能见到不少年轻人高烧不退、浑身酸痛。
与年龄关系不大,和生活习惯更密切。孩子和老人免疫系统相对薄弱,更需要靠好习惯去补。
孩子该多晒太阳、好好吃饭、早点睡;老人要保持心情舒畅、常做轻度运动。能“占”上面的任何一个共性,病毒就少一个可乘之机。
有句医学俗语说得好:病毒不会挑人,但人的身体会挑病毒。免疫系统强大时,病毒只能在门口“打转”;免疫系统虚弱时,哪怕只是短暂接触,也容易中招。
如今的空气、生活节奏、饮食习惯,都让人容易疲惫。多留点时间给身体恢复,少一点熬夜、焦虑、无节制的饮食,才是最稳妥的防病方式。
健康不是一夜养成的,是一次次选择中的积累。那些不容易得甲流的人,无非是对身体多了一份温柔,也多了一份坚持。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防控技术指南(2024年版)[S].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2024.
[2]李卉,王梅,刘萌,等.维生素D水平与呼吸道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3,33(12):1452-1456.
[3]王建华,陈希,张丽,等.合理膳食与免疫功能相关性研究[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22,30(08):521-525.
来源:大许健康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