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型流感在寒冷季节中最容易抬头,病毒传播快、隐匿期短,尤其是孩子,一旦感染,往往烧得高、喘得急,甚至引发肺部并发症。
甲型流感在寒冷季节中最容易抬头,病毒传播快、隐匿期短,尤其是孩子,一旦感染,往往烧得高、喘得急,甚至引发肺部并发症。
这个时候,身体的免疫屏障好不好,就是孩子恢复快慢的关键。饮食,是那道看不见的护盾。
在甲流高发期,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拼命给孩子补营养,牛奶早起一大瓶,鸡蛋天天两只。
但越是发热期,越要懂“收手”。
孩子身体代谢加快,牛奶中的酪蛋白和鸡蛋的高蛋白都需要大量消化酶去分解,而发烧本身就消耗能量,这时候再给肠胃“加班”,反而影响免疫应答。孩子易胀气、胃口差、咽喉干痒,甚至咳得更厉害,并不是病情重了,而是饮食不当在“火上浇油”。
发烧期间,消化酶活性下降,肠道蠕动慢。孩子看似不饿,其实是身体在自保,把能量集中用来抗病毒。
饮食要顺着身体去。相比高浓度蛋白的牛奶与鸡蛋,轻盈的碳水与植物性的能量更能帮孩子恢复体力。
例如小米粥,颗粒细腻,含有易吸收的淀粉和维生素B群,温润不刺激。孩子胃口差时,小口吃几勺,既能补能量,也能稳住血糖,不至于虚脱。
中医讲“谷物养脾”,现代营养学也认为,粗粮和根茎类食物能促进肠道黏膜修复,提升微生物平衡。
孩子发烧几天后,肠菌群常打乱,这碗小米粥,看着平常,却是在修复内环境。
很多家庭的经验是“汤是万能的”。流感期,这种经验正合适。
尤其是萝卜汤或青菜瘦肉汤,都是温和又含微量矿物质的调养品。与高油、高盐的老火汤不同,这类汤清淡,不会增加肠道负担。
萝卜的辛甘味,能清微热、缓咳嗽、助排痰。还有轻微脱水的孩子,热汤就是最自然的补液方式,比口服补液盐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汤不求浓,求暖。煮汤时别放味精,少放盐,也别总想着“熬得越久越营养”,那只是心理安慰,真正的营养在汤水融合的自然时间里。
烧退了,不代表病毒完全消失。甲流后的2—3天,是免疫系统恢复和“收尾”的阶段。
孩子这时容易嗓子干、咳反复,这是体内炎症反应正在降解。多给一些胡萝卜、南瓜这样的橙黄色蔬菜,不仅能补β-胡萝卜素,还是维生素A的天然来源,能修复呼吸道上皮细胞。
对孩子来说,这比乱吃蜂蜜止咳糖浆更靠谱。
母亲辈常说“眼睛亮、皮肤好是吃出来的”,其实从免疫角度,这句话也不是空话。
维生素A与C的平衡决定着呼吸道抵抗力。胡萝卜泥打成汁,孩子更容易喝下去,不怯色、不上火,比补充剂温和得多。
甲流往往伴随使用抗病毒药、退烧药,药物不免扰乱肠道菌群。这个阶段,酸奶、发酵豆制品就显得格外重要。
酸奶所含益生菌能减少肠黏膜炎症,提高IgA抗体水平特别明显。尤其对吃了几天流质饭、肠胃状态差的孩子,用小勺喂两口冰箱回温的酸奶,比硬塞蛋羹更有效。
但要注意,别给太冷的酸奶,常温状态才不会刺激咽喉。豆腐乳、纳豆这类发酵食品偶尔可以加一点,不要多,点到为止。
肠道菌的平衡,是免疫恢复的关键底线。
发烧后体力恢复最慢,尤其孩子躺了两三天,全身酸,血糖波动,容易没精神。
此时的甜味,不该来自奶油和糖果,可以来自天然的苹果、梨。苹果含果胶,能改善腹泻后的肠道恢复;梨则富含水分和微量矿物质,对干咳、口渴、嗓子沙哑都有缓解。
煮熟吃更好,温润不寒。老辈人讲“生梨润肺,熟梨养胃”,这其中的智慧,现代医学也能解释——加热后的多糖更容易吸收。
家里可以煮一锅苹果梨水,加入一点桂圆或红枣提香。香气一出,孩子的胃口慢慢也就回来了。
孩子烧退后几天,很多父母迫不及待补蛋白,却容易忽略了绿色蔬菜的修复作用。菠菜、油麦菜、芥蓝等深绿菜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铁以及VitaminK,可以促进红细胞再生,防止长时间低热造成贫血样症状。
绿叶植物含植物多酚,它能在微量水平上抑制病毒复制,在一些研究中,对流感病毒H1N1也有一定拮抗作用。
炒菜不要太油,用凉拌或汆烫的方式最好,一点香油提味就能让孩子愿意多吃两口。
别怕苦味,那点微苦正是身体需要的“信号”。
不少家庭在孩子病后,会急着恢复正常饮食,特别爱用滋补的鸡汤、排骨汤。
一碗下去,油花厚,孩子嘴唇发亮,却常常一夜后再咳,甚至呕吐。原因在于油脂刺激呼吸道黏膜,使痰更粘,难以排出。
恢复期饮食应循序渐进,先从蔬菜粥、清汤面,再逐步过渡到肉末饭。汤中若想加蛋白质,可以用豆腐或碎鱼肉代替。
温补不是热补。孩子体温正常后的一两天,身体仍在排残余炎症,过于大补反而让火气重新升高。
甲流不是一场两天能过去的感冒。大多数孩子自感染到完全康复,大约经历五到七天。
药物的作用是减轻症状,真正的恢复靠身体自身。饮食在其中的意义,就像补充跑步中的水分,而不是推孩子跑得更快。
把胃口养住、精神养起来,比盲目“进补”更实际。父母要做的是观察——是否出汗平稳、睡眠是否恢复、嘴唇是否变粉,这些细微的变化往往比体温计数字更重要。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指南(2024版)[M].北京: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2024.
[2]翟晓辉,李艳萍.儿童甲型流感的营养干预与饮食指导[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3,38(9):712-716.
[3]陈红,王丽君,周坚.β-胡萝卜素对呼吸道上皮修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营养学报,2022,44(3):287-292.
来源:谭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