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角色转变”,建安全又高效的医疗空间 —— 专访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基建科黄炫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2 18:13 1

摘要:医院建设,既要符合医疗专业需求,又要满足建筑规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医院基建管理者,正是把这两端串联起来的关键角色。近日,筑医台融媒体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青年基建管理者黄炫霖,深入探讨了医院基建管理者的核心职责、深圳地区医院建设的特殊模式、医疗需

广告

医院建设,既要符合医疗专业需求,又要满足建筑规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医院基建管理者,正是把这两端串联起来的关键角色。近日,筑医台融媒体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青年基建管理者黄炫霖,深入探讨了医院基建管理者的核心职责、深圳地区医院建设的特殊模式、医疗需求矛盾的解决方法以及医院建筑设计的创新思路。

Interview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基建处基建科科长

核心角色:医疗需求与建筑落地的“翻译官”

中山七院作为一家于2018年5月才正式开放运营的“年轻”医院,在短短几年内已完成了多项改造,并于2021年启动二期工程。

中山七院二期实景图图

二期项目在医疗规划上开创性地采用了以病种为中心的多中心组团布局模式,整体规划为“6+1”的组团分布布局。各医疗组团内,门诊形成模块化共享模式,服务组团内所有科室;医技和住院功能针对科室整体布局,以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MDT)为支撑,借助智慧药房、智能物流传输等系统,“一站式”解决患者需求。

中山七院二期多中心组团

在医院建设项目的管理中,基建管理者承担着多重任务,在黄炫霖看来,医院基建管理者最核心的作用,就是担任医务人员、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语言转换器”。

“医务人员对医疗场景的需求,比如抢救路线、科室布局,通常只考虑‘好不好用’,难以直接转化为建筑图纸或施工标准;而设计和施工方又不熟悉医疗流程,如果仅按常规做法,建出来的设施可能完全不符合医疗实际需求。”黄炫霖说。

基建管理者的“语言转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需求转化为建筑要求,例如将“提高抢救效率”具体化为疏散通道宽度、设备运输路线等可执行的标准;二是在遇到施工难题时,能够向医务人员解释问题本质,并在不违反规范的前提下调整方案,实现安全与实用的平衡。

细节把控——把“合格工程”打造成“优质医疗空间”

在中山七院二期总投资70.4亿元、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在这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管理中,黄炫霖团队展现出来的责任感,超越了常规的岗位要求。从项目规划初期的功能布局优化,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细节把控,再到后期运营需求的提前预留,黄炫霖深知,基建管理者的责任远不止于符合国家规范。

中山七院二期项目效果图

“按照国家规范做事是最基本的底线,但更优秀的医院建筑会超越规范。”黄炫霖表示。在二期项目建设中,即使在规范已经达标的情况下,医院基建管理部门仍主动深入临床一线,探究每一个需求背后的医疗逻辑。

以二期工程中抢救室与手术区域门宽的设计为例,当科室提出将抢救室门宽扩大至1.8米、手术室走道门宽调整至2.4米时,黄炫霖没有以“超出国家标准”为由简单回绝,而是带领团队实地模拟抢救和手术设备通行的全流程。“我们发现规范尺寸虽能满足日常通行,但在抢救及大型手术设备转运时仍显局促。拓宽门洞后,病床、呼吸机与多名医护人员可同步高效通过,为抢救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这种基于实际使用场景的调研,真正实现了规范要求与医疗效率的融合。”

施工监督——代建模式下的深度参与

即便在代建模式下,黄炫霖和他的团队深度参与了施工监督,并严格管理。按照常规,使用单位只需提出需求,施工质量主要由建设方负责。但黄炫霖坚持“医院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未来的医疗安全”。

“我们选择深度参与施工监督,不是因为责任划分的要求,而是出于对医院未来、对医患安全的高度负责。”黄炫霖说。他们驻守施工现场,将楼板里钢筋的间距、数量都对照图纸逐一检查。“或许在别人看来这些细节过于繁琐,但医院建筑承载的是生命之重,容不得半点马虎。”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创新实施“提前查问题”机制,组织100多个科室分批次到施工现场实地查看,提前发现需求与实际建设不匹配之处。“我们不仅要建一个符合规范的工程,更要打造一个真正好用的、能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空间。”黄炫霖强调。

矛盾化解——民主决策与患者安全优先

医院建设中经常遇到各种矛盾,如科室需求与整体规划的冲突。中山七院通过“两级决策”机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个人偏好类需求,如家具颜色、面板颜色等,要求科室成立“民主管理小组”先行统一意见,再报基建科审核,并需说明需求背后的医疗逻辑。而对于涉及医院整体规划的冲突,则通过“民主决议会”解决,由院领导、各科主任共同商议决策。

以病房卫生间设计为例,黄炫霖详细解释了这一经典争议:“传统病房卫生间多靠走廊,利于采光;但考虑到我们同时承担医教研任务和国家级灾难医学中心职能,抢救效率必须优先。卫生间靠走廊会阻碍病床和设备进出;而靠窗边又会影响采光。经过民主讨论,我们最终决定卫生间靠窗边,同时通过抬高窗户、侧面引光来优化设计。这充分说明,病房设计没有绝对的‘最好’,关键看医院最看重什么。”

行业思考——洞悉设计背后的真实医疗需求

黄炫霖特别强调,医院基建人员不能局限于土木工程知识,必须深入理解设计背后的真实医疗需求。

“很多时候‘别人都这么做’不代表‘是对的’,”黄炫霖总结道,“只有搞懂需求背后的原因,才能让建筑真正服务于医疗。我们选择比别人多走一步、多问一句,不是因为我们必须这样做,而是因为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建造出真正优秀的医院建筑。”

结语——新时代医院基建管理者的责任与担当

随着中山七院二期项目主体结构、机电安装、幕墙工程等主要分项工程全部完成,目前二期工程已经全面进入工程查验整改阶段,并计划于本年度12月底正式启用,黄炫霖和他的团队正朝着最终目标稳步迈进。

新时代的医院基建管理者,角色早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执行”。他们需要既“懂建筑”,也“懂医疗”,更要具备超越常规的责任意识。黄炫霖用实践表明,当基建管理者愿意承担超越职责的责任,当每一个决策都基于对医疗本质的深刻理解,医院才能真正成为安全、高效且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空间。

“对工程负责,就是对未来的每一位患者和医护人员负责。”这句话或许最能概括黄炫霖作为新时代医院基建管理者的职业信念,这既是青年基建管理者的追求,也是未来医院建设的方向。

采编:马志晖

加入医建同行社群

请备注姓名+行业

筑医台12月精彩活动速览

01 12月 湖北·武汉

湖北省医院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大会

02 12.5-6日 福建·福州

03 12月 河北·石家庄

第三届河北省美好医院建设高质量发展大会

……

* 部分活动可能有更新,以官网实际上线活动为准

筑医台融媒体 · 传播矩阵

来源:筑医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