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央视新闻2025年11月12日报道,北京朝阳法院近期审理的一起案件,撕开了艺人隐私被明码贩卖的黑色产业链——航空公司外包客服舒某用纸笔偷记艺人行程,以50-80元/条卖给中间商张某,张某转手最高加价到1000元卖给粉丝,一条顶流艺人信息溢价竟达15倍。截至案
据央视新闻2025年11月12日报道,北京朝阳法院近期审理的一起案件,撕开了艺人隐私被明码贩卖的黑色产业链——航空公司外包客服舒某用纸笔偷记艺人行程,以50-80元/条卖给中间商张某,张某转手最高加价到1000元卖给粉丝,一条顶流艺人信息溢价竟达15倍。截至案发,两人累计交易上百条艺人信息,涉及67名艺人,分别获利近万元和2.3万元。
这起案件绝非个例。北京朝阳法院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该院审理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中,涉及航空、酒店等行业“内鬼”的占比达32%,其中外包人员超六成。
曾在某航空公司信息安全部门工作的李工程师透露,正规航司核心系统有严格权限管控,但外包公司为降成本简化流程,“有些客服用公共账号登录,操作难追溯,手写记录带出更是钻了技术监控的空子——系统管得住键盘屏幕,管不了纸笔,安检也不查便签纸”。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条黑产背后是千亿级追星市场的利益驱动。某娱乐数据平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追星市场规模超1400亿元,仅“代拍周边”交易额就达87亿元,同比增长23%。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张洪生直言:“部分粉丝为‘偶遇偶像’高价买隐私,甚至后援会集资购信息,美其名曰‘应援’,却没意识到每笔转账都在给黑产‘输血’。”
而乱象的危害早已超出艺人范畴。上海虹桥机场曾因粉丝接机挤碎自动扶梯玻璃,沈阳北站粉丝聚集险酿踩踏事故,杭州萧山机场更发生过粉丝强闯围栏推倒工作人员的事件。
正如公安部网安局在通报类似案件时所警示:“今天被贩卖的是明星行程,明天可能就是普通人的生活轨迹——隐私一旦成商品,没人能置身事外。”
目前,舒某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期间被禁止从事航空客服类工作;张某被判七个月,两人还需在省级媒体公开道歉并赔偿公共利益损失。
但要真正斩断这条链,光靠处罚个案远远不够——外包公司的保密制度如何落地?平台对“hb(航班)”“sfz(身份证)”等黑话交易的监测何时升级?粉丝又该如何跳出“以爱为名”的违法误区?
你觉得要彻底终结艺人隐私被贩卖的乱象,是该先从严管航空、酒店等机构的外包人员入手,还是优先引导粉丝群体理性追星?
(本文信息与数据来源:http://m.toutiao.com/group/7553224888635474473/?upstream_biz=doubao、https://3g.163.com/news/article/KE6ABHNB0525CHJG.html、https://www.sohu.com/a/945836179_641000、http://news.cnr.cn/native/gd/kx/20251112/t20251112_527427741.shtml、http://news.ycwb.com/ikinvjjtji/content_53789950.htm)
#创作训练营开营啦#
来源:F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