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孩子写作业走神!几个简单运动,10分钟换来一小时高效学习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2 17:46 1

摘要: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家曾是“作业战场”——8岁的儿子小远一坐书桌前,橡皮能捏成泥,水杯盖拧开又拧紧,一道“35-17”能盯着台灯底座发呆,我从“温柔提醒”到“河东狮吼”,嗓子哑了他还一脸委屈:“妈妈,我也想好好写,可脑子像有小虫子在爬”。这样的日子熬了两个月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家曾是“作业战场”——8岁的儿子小远一坐书桌前,橡皮能捏成泥,水杯盖拧开又拧紧,一道“35-17”能盯着台灯底座发呆,我从“温柔提醒”到“河东狮吼”,嗓子哑了他还一脸委屈:“妈妈,我也想好好写,可脑子像有小虫子在爬”。这样的日子熬了两个月,直到我偶然发现个笨办法——每天陪他疯玩10分钟,居然把“小磨蹭”变成了能专注写作业的孩子。

起初我以为是孩子故意叛逆,直到翻了不少育儿书,又咨询了孩子的班主任兼心理老师,才搞懂根源:7-12岁孩子的脑子就像还没调试好的机器,负责集中注意力、管得住自己的“前额叶皮层”还没长熟。长时间坐着写作业,这部分“零件”很容易“罢工”,孩子不是“不想专心”,是大脑真的“转不动”了。

老师给我支了个关键招:适度运动能给大脑“充电”。她说孩子久坐时大脑供氧不足,简单动一动能刺激大脑分泌“注意力激素”,就像给手机快充10分钟,能撑很久。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每天放学后先不拉小远写作业,而是拉他在客厅“放电”10分钟,没想到才一周,奇迹真的发生了——他居然自己坐了40分钟写完了生字,还主动说“动完之后写作业脑子特别清楚”。

下面这四个动作,就是我陪小远亲测有效的“注意力小魔法”,不用买任何器材,家里的墙面、沙发就能当道具,每个动作都简单到孩子一学就会,家长们完全可以直接抄作业。

很多孩子写作业爱走神,是眼睛管不住——一会儿瞟到书架上的漫画,一会儿盯着窗外的麻雀。这个动作就是帮孩子“训练眼神”,让注意力能稳稳“钉”在作业本上。

不用特意准备道具,家里的糖果、小贴纸、甚至孩子的玩具车都能用。我陪小宇玩的时候,就拿他最爱的奥特曼卡片当目标:我举着卡片站在他对面1米远,慢慢上下左右移动,让他眼睛盯着卡片,头尽量不动。每种方向移15秒,中间休息5秒——他为了看清卡片上的细节,眼睛都不眨一下,比上课认真多了。如果孩子觉得无聊,就故意把卡片藏到身后再突然伸出来,增加点小惊喜。

我特意找了小远最爱的恐龙贴纸当目标,移动的时候故意说“恐龙要飞到书架上啦”“恐龙躲到沙发后面咯”,他为了看清贴纸上的花纹,眼睛都不眨一下。这个动作的道理其实很简单,通过追着东西看,能让孩子的注意力快速“聚光”,写作业时就不容易被窗外的小鸟、桌上的玩具吸引了。

小远以前读题总漏字,算数学题算到第二步就忘了第一步,老师说这是左右脑配合得不好。交叉爬行就能帮孩子打通左右脑,让脑子转得更灵光,处理作业时就不容易“断片”。

我和小宇玩的时候把它变成了“比赛游戏”:两人一起站在客厅中间,喊“1”就抬右手碰左腿,喊“2”就抬左手碰右腿,谁做错了就要罚洗一个苹果。刚开始他总搞反,右手抬起来左腿却不动,急得跳脚,练了两天就熟练了。不用追求速度,每秒做1次就行,连续做3分钟——既不会累得满头大汗,又能让身体动起来。

刚开始小远总手忙脚乱,右手抬起来左腿却不动,急得直跺脚。我就和他玩“对错游戏”,他做错了我就学小狗叫,做对了他就可以刮我一下鼻子,玩着玩着就熟练了。这个动作看着简单,却能让左右脑同时“开工”,现在小远做应用题,思路比以前清晰多了。

我嫂子最头疼小宇“坐不住”——写作业5分钟就站起来溜达,要么趴在桌子上扭来扭去。李教授说,这是孩子的自控力“肌肉”没练过,而靠墙静蹲就是最方便的“健身方法”——既练身体,又练专注力。

家里的墙面就是最好的“健身器材”。让孩子后背贴紧墙,双脚分开和肩膀一样宽,慢慢弯曲膝盖,直到大腿和地面平行——就像坐在一把“看不见的椅子”上。双手可以放在大腿上,也可以像小宇那样举起来当“小超人”,增加点趣味性。刚开始小宇只能坚持1分钟,我就陪他一起做,还给他计时:“今天比昨天多坚持20秒,太厉害了!”一周后他就能轻松坚持3分钟。

小远第一次只坚持了40秒就喊腿酸,我没催他,而是陪他一起做,还给他计时:“比上次多坚持10秒,咱们小远就是小超人!”。这个动作的关键,是让孩子在“想放弃”时再坚持一下,这种身体上的自控力,慢慢就会用到写作业上,现在他坐不住的时候,自己就会说“我像小树一样再站一会儿”。

写作业是个“全能活儿”:眼睛要看题,耳朵要听家长提醒,手还要握笔写字。感官配合不好的孩子,很容易被一点小动静吸引。这个动作就是帮孩子“统合感官”,让眼睛、耳朵、手脚能齐心协力——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小队,干活效率特别高。

这是小宇最爱玩的动作,完全不用讲规矩,全靠互动。我喊口令他来做:“1”就跳一下,双手摸头顶;“2”就跳两下,双手拍膝盖;“3”就跳三下,双手背到身后。有时候我故意喊错,比如喊“1”却做“2”的动作,他就会急着纠正我:“姑姑你错啦!”玩的时候可以越来越快,也可以加入他喜欢的元素,比如喊“奥特曼”就做个发射光线的动作,喊“小火车”就弯腰跑两步。

这是小远的最爱,每次玩完都笑得直不起腰。它需要孩子一边听口令,一边想动作,还要马上做出来,整个大脑都在“高速运转”,就像给注意力做了次“热身”,接下来写作业自然事半功倍。

陪小远实践这一个月,我总结出两个超实用的小经验,比运动本身还关键,都是从“踩坑”里摸出来的,家长们一定要记好。

第一,运动时机别搞错,“提前充能”比“中途补救”管用。最好是放学后先玩10分钟,再让孩子写作业,这时候大脑刚好处于“兴奋又专注”的状态,直接衔接学习任务效率特别高。如果孩子写作业中途已经走神了,也别骂他,就说“咱们去客厅跳三下再回来”,5分钟就能拉回注意力。

第一,时机要选对,别等孩子“坐不住”再补救。最好是放学后先玩10分钟,再让他写作业——就像先给大脑“加油”,再启动“学习程序”,效率特别高。如果孩子写作业中途已经走神了,也别骂他,就说“我们去客厅跳三下再回来”,用5分钟做前两个简单动作,比吼他半小时管用多了。我嫂子试过一次,小宇写作文卡壳发呆,她拉着孩子玩了2分钟动态凝视,回来后小宇立马动笔写了两行。

第二,别追求“标准”,孩子开心最重要。老师特意提醒我,儿童运动不用纠结动作对不对,也不用逼孩子必须坚持够时间,只要微微出汗、心跳有点快就刚好。小远刚开始靠墙静蹲总弯腰,我没纠正他,而是说“咱们比一比谁的后背贴墙更紧”,他反而自己调整了姿势。要是孩子不想做这些,换成跳皮筋、踢毽子也一样,核心是让他动起来。

现在小远每天放学回家,都会主动拉着我说“妈妈,我们先做运动再写作业吧”。最让我欣慰的不是他专注时间变长,而是亲子关系变好了——以前辅导作业像“打仗”,现在运动时笑声不断,写作业时也少了抵触。

如果你家也有写作业爱走神的“小磨蹭”,别再靠吼靠催了。今晚就花10分钟,陪孩子在客厅玩起来,你会发现:孩子不是“不爱学”,只是需要用对方法激活他的“注意力开关”。如果试过有效果,或者你有更棒的小妙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做不焦虑的家长。

来源:一首写你我的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