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病史:患者4年前查体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口服“二甲双胍0.5g tid,达格列净10mg qd、维格列汀50mg bid”降糖,血糖控制可。2月前出现口干多饮,测空腹血糖(FPG)13.4mmol/L, 加用“甘精胰岛素16U/d”逐渐加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男
年龄:49岁
主诉:发现血糖升高4年,血糖控制不佳2月。
现病史:患者4年前查体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口服“二甲双胍0.5g tid,达格列净10mg qd、维格列汀50mg bid”降糖,血糖控制可。2月前出现口干多饮,测空腹血糖(FPG)13.4mmol/L, 加用“甘精胰岛素16U/d”逐渐加量至20U/d,FPG波动于8-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PG)波动于12-16mmol/L。
既往史:“高血压病”2年,不规律口服降压药。
个人史:无烟酒嗜好。
家族史:无。
患者药物使用情况
降糖药物:二甲双胍0.5g tid,达格列净10mg qd,维格列汀50mg bid,甘精胰岛素20U qn
其他药物:厄贝沙坦150mg 不规律服用
体格检查
身高168cm,体重78kg,体重指数27.6kg/m2,腰围88cm,血压140/72mmHg一般情况:体温36.5℃,呼吸18次/分,心率72次/分
系统检查:正力体型,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于湿性啰音。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双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存在。双侧Babinski征、Kernig征均为阴性。
辅助检查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8.64%,FPG10.2mmol/L,2hPPG15.7mmol/L血脂:TC5.68mmol/L,LDL-c3.79mmol/L,HDL-c 1.16mmol/L, TG5.57mmol/L
肝功能:总蛋白67.8g/dL,白蛋白44.7g/dL,球蛋白30.7.g/dL,ALT14.7U/L,AST13.8U/L
肾功能:血尿素氮5.8mmol/L,血肌酐47µmol/L,GFR104 ml/min/1.73m2胰岛素及C肽:空腹胰岛素76.96pmol/l,空腹C肽1.28ng/ml
尿液分析:尿糖+,蛋白尿2+,酮体-,镜检正常
电解质:Na143.1mmol/L,K4.47mmol/L,Cl103.5mmol/L
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甲功未见异常
心电图、下肢血管超声、眼底检查、肌电图:无异常
胸片:双肺纹理增多,请结合临床
既往血糖监测及低血糖发生情况
自我血糖监测结果:平均FPG10mmol/L,平均PPG15mmol/L
是否发生过低血糖:无
初步诊断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性肾病
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高脂血症
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推荐
患者特点分析:患者男性,糖尿病病程较短,合并有高血压、腹型肥胖等胰岛素抵抗背景。血糖控制不佳,HbA1c较高。病程中无低血糖情况。
治疗目标:HbA1c控制目标控制目标>70%
推荐治疗方案:加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 起始剂量16U qd
治疗经过
患者起始治疗方案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16U qd、二甲双胍0.5g tid、达格列净10mg qd。在为期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根据患者血糖监测及门诊复查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逐步递增至20U qd,二甲双胍逐渐减量至0.5g bid,达格列净剂量维持不变。
表1 患者治疗方案、剂量调整变化情况
表2 患者血糖变化情况
代谢指标显著改善:体重由78kg降至74kg,腰围由88cm降至84cm。在整个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低血糖事件。除初期出现一过性胃肠道反应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整体耐受性良好。
表3 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体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病例总结】
本例患者为49岁男性,诊断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性肾病、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患者病史4年,尽管已联合使用三种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达格列净、维格列汀)及甘精胰岛素治疗,其血糖控制仍不理想(HbA1c8.64%),并存在腹型肥胖等显著的胰岛素抵抗背景。鉴于患者为中年男性,对长期预后及生活质量有较高要求,并亟需控制体重、延缓并发症进展,临床决策将治疗方案优化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达格列净治疗。经过3个月的动态剂量调整,患者血糖控制显著改善:HbA1c降至6.7%,FPG及2hPPG分别降至6.4mmol/L与8.8 mmol/L。多项代谢指标同步获益,患者体重下降4kg,腰围减少4cm。此外,全程未发生低血糖事件或其他不良反应,整体耐受性良好。该治疗策略的成功,核心在于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独特的双组分机制,全面覆盖2型糖尿病的多重病理生理环节。作为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与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的复方制剂,其两种组分协同作用,实现“增效减副”:德谷胰岛素通过作用于外周及肝脏的胰岛素受体,促进葡萄糖摄取并抑制肝糖输出,平稳控制基础血糖;利拉鲁肽则激活多器官的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调节胰岛素与胰高糖素分泌,并延缓胃排空,从而同时优化空腹与餐后血糖。基于其强效降糖能力,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被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南列为降糖效能“非常高(very high)”的治疗方案。
除卓越的降糖效果外,该方案还带来广泛的心肾及代谢综合获益。相较于单纯基础胰岛素,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兼具利拉鲁肽的心血管、肾脏保护特性,可同时实现降糖、减重、改善血压和血脂谱等多重效益。因此,对于本例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该方案不仅有效控制血糖,更全面管理其心肾代谢风险,高度契合现代糖尿病管理中以改善心肾结局为核心的治疗目标。
在安全性与依从性方面,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同样表现优异。研究显示,其低血糖风险总体低于基础胰岛素。此外,复方制剂中利拉鲁肽起始剂量较低,并采用缓慢递增策略,因此胃肠道不良反应较GLP-1RA单药更少。在良好安全性的基础上,其便利性进一步提升了治疗体验: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一天一次注射,不受进餐时间限制,剂量调整简单方便,极大简化了治疗方案,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持续性。
综合来看,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作为一种高效、安全、便捷的治疗选择,适用于所有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群体,包括初诊高HbA1c且需胰岛素强化治疗者、口服药控制不佳需起始胰岛素治疗者、预混或基础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或伴有低血糖及体重增加者,以及多针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后希望简化方案的患者,特别适合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或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需联合GLP-1RA治疗的患者。本病例充分说明,在精准医疗理念指导下,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不仅能有效实现血糖达标,还能带来心肾代谢多重获益,为2型糖尿病的综合管理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临床实践路径。
专家简介
王萍 教授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内分泌科病区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罕见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电解质紊乱学组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委员
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老年医学会糖尿病足及慢性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青岛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
青岛市医学会糖尿病足与慢性创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实用期刊》编委
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6篇,申请专利3项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来源:壹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