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说综治中心】异乡货车司机被困多日,陆良县综治中心一日解纷暖人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2 18:11 1

摘要:综治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具体实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具体体现,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基层平台。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云南法院全力参与、主动融入,促推资源整合,持续深化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有效发挥多元解纷机制作用,让人

综治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具体实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具体体现,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基层平台。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云南法院全力参与、主动融入,促推资源整合,持续深化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有效发挥多元解纷机制作用,让人民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云南高院”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案说综治中心”栏目,为您讲述全省法院在综治中心为群众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守护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动人故事。

河南省禹州市货车司机刘师傅怎么也没想到,2025年夏天的一趟运输,会让他被困10天。7月26日,他到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家农业公司装运蔬菜时,货车围挡滑落砸伤员工张先生。他垫付3000元医疗费后,对方家属担心他“跑了”,用轿车堵住了货车出去的路——这一堵,就是10天。

“一家三口挤在货车里,吃泡面、睡硬床,4岁的女儿天天哭着要回家。”刘师傅说起那段日子,眼眶发红,“找公司,说让我们自己解决;找派出所,说这是民事纠纷得去法院。我一个外地人,哪儿懂这些?”

8月4日,听说陆良县综治中心能“一站式”处理纠纷,刘师傅带着老婆孩子赶了过去。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刻启动“外地当事人绿色通道”,指派调解员太彬和陆良县人民法院派驻县综治中心的法官高云生联合处理这起纠纷。

“一开始三方都不让步,农业公司说‘员工是在我们这儿受伤的,但司机操作不当,应该他负全责’;张先生家属要求‘必须先付5万块钱,不然不让走’;刘师傅发愁‘我就赚个运费,哪儿拿得出那么多钱。’”太彬回忆,当时气氛冷到了冰点。

高云生是一位熟悉农村情况的法官。他说:“根据法律,员工在工作时间、场所受伤,公司得承担工伤责任;司机操作不当,也得承担侵权责任。堵货车是违法的,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耽误大家的时间。”

(图片由AI辅助生成)

太彬则“背靠背”给三方讲道理:“刘师傅一家在外不容易,堵着车没法赚钱,你们也拿不到赔偿;公司这边,员工受伤得尽快解决,不然影响生意;张先生家属要是走法律程序,得花好几个月时间,不如现在协商处理,早点拿到赔偿款。”

3个多小时后,三方终于松了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公司及刘师傅共同赔偿张先生3.3万元。高云生当场对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并嘱咐当事人:“这样你们就不用害怕对方反悔了,要是有人不履行,直接拿着司法确认书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就行。”

“太感谢你们了!”刘师傅接过司法确认书,紧紧握着高云生的手说:“我们终于能回家了!”

陆良县综治中心自2025年6月10日挂牌以来,已接待来访群众有关纠纷问题的咨询94余次,化解矛盾纠纷28起,其中通过“法官指导+专业调解”化解纠纷23起,进行司法确认12件。陆良县综治中心整合了公安、检察、司法、人社、信访等9个部门的资源。公安部门负责接警处警,检察机关负责法律监督,司法部门负责人民调解,人社部门负责劳动仲裁,信访部门负责接待诉求,形成“各司其职、联动配合”的解纷格局。老百姓遇到纠纷,“进一扇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针对老年人、特殊群体和外地当事人,陆良县综治中心还开通“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绿色通道,让群众少跑路。

“以前处理一起纠纷,得跑四五个部门。现在进综治中心一扇门,就能把事儿解决。”陆良县居民王大爷说,“上次我和邻居因为宅基地引发纠纷,到综治中心找调解员和法官处理,半天就解决了问题,当时还做了司法确认,不用怕对方反悔。”

(图片由AI辅助生成)

“以前这类纠纷得走劳动仲裁程序甚至打官司,费时费力成本高。现在通过‘调解+司法确认’,当事人既省心又省力。”高云生说,截至今年8月底,陆良县法院驻县综治中心法官共指导化解矛盾纠纷15起,其中11起进行了司法确认,真正实现了“当事人跑一个地方,纠纷就能一站式处理”。

“我们在综治中心设立巡回法庭,选派1名资深法官常驻,不仅办案,还指导其他部门依法解纷、制作调解协议、熟悉司法确认流程。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当场审查裁定;对调解不成的简易案件,当场立案、快速裁判,形成‘调解—裁定—审判’无缝衔接的闭合解纷链条。主动融入综治中心,让纠纷处理有了顺畅的路径。”陆良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明说,接下来,陆良县法院将继续做深做实司法服务,让更多像刘师傅一样的外地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度。

下一步,陆良县综治中心将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开通“网上综治中心”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处理纠纷”。同时,加强与乡镇、社区的对接,把解纷资源延伸到村头巷尾,确保基层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注: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来源:云南高院
责任编辑:字亚雪

来源:云南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