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中午,山东大学校友群里突然热闹起来,有人发消息说张洪要上太空了,这事是真的,大家翻出以前宿舍里的照片和张洪写的手稿,手稿背面还画着高数题,那时候张洪总坐在教室第三排,眼睛看着黑板,心里想着星星,现在他真的去摸星星了。
张洪没拿过奖,却上了天;同学惊了,老师笑了;普通人也能追星
那天中午,山东大学校友群里突然热闹起来,有人发消息说张洪要上太空了,这事是真的,大家翻出以前宿舍里的照片和张洪写的手稿,手稿背面还画着高数题,那时候张洪总坐在教室第三排,眼睛看着黑板,心里想着星星,现在他真的去摸星星了。
他上学时成绩不算最好,却特别喜欢读航天类的书,别人忙着刷题做题,这个人在看《航天器动力学基础》,大三想加入天文社参加夜间观星活动,结果被拒绝,理由是太花费时间,后来考研选了航天工程专业,导师说他看起来不像要当宇航员的人,倒像是要把飞船当成乐器来弹奏,这个人没有走那种天才进国家队再飞上天的老路子,只是慢慢积累能力,一步一步往上走。
神舟二十一号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发射,张洪从备份转为正式宇航员,他曾经参与天宫四号模拟训练,专业是航天器控制工程,现在中国空间站需要懂得系统整合的人才,并不一定要求飞行员出身,像张洪这样具备工程背景的人员反而更受欢迎,与前几批宇航员相比,张洪没有驾驶飞机的经验,但能够处理复杂设备的协调工作。
他走红以后,学校物理学院的学生们整理数据,发现刘洋大二那年,《天体力学导论》这门课的选课人数从19人增加到76人,有位教授记得,刘洋总在课后问老师,能不能设计一种不用火箭的轨道调整系统,这不是考试题目,是刘洋自己琢磨出来的想法,现在高校开展航天科普活动,经常采用直播或VR体验的方式,但刘洋当年只是在教室里,把那些幻想写进自己的笔记本里。
这个人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特殊光环,更没有被提前作为重点对象培养,他只是一个普通学生,喜欢动脑筋思考问题,习惯记录学习笔记,没有人预料到这个学生会实现飞上太空的梦想,最终他却真的走进了航天员的队伍,这个故事让人感受到,进入太空不一定需要天赋异禀,只要保持坚持钻研的态度,持续积累经验,或许某一天机会就会落到认真准备的人身上,这种普通人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经历,显得格外真实可信,也带给人们更多期待与希望。
来源:树下闲聊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