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当时的“广州”范围很大,下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等几个郡,治所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也就是说,“广州”这个名字,是从番禺“生长”出来的。
每当被问起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不少老广都会会心一笑:这个问题,问得好!
“广州”这个名字,始于三国时期。公元226年,东吴孙权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这是“广州”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历史长卷上。
不过,当时的“广州”范围很大,下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等几个郡,治所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也就是说,“广州”这个名字,是从番禺“生长”出来的。
其实,在“广州”这个名字出现之前,这座城市早已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立南海郡,郡治就在番禺。秦将赵佗在今天广州越秀区仓边路附近修筑了番禺城,后来被称为“任嚣城”,这就是广州建城之始。
任嚣城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秦朝灭亡后,赵佗以番禺为都城建立南越国,后来把城池扩大到周长十里,被称为“越城”或“赵佗城”,是广州城市的奠基。
南越国历经五代君主,存在93年,在公元前111年被汉武帝平定。汉朝在岭南设立交州,下辖九个郡,州治也设在番禺,所以番禺既是南海郡的郡治,又是交州的州治,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南越国时期,广州(番禺)已经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这里汇集了从海外运来的各种奇珍异宝。
到了东汉时期,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番禺的商贸地位更加重要。《后汉书》记载,从日南(今越南中部)障塞和广东徐闻、合浦出发的船只,“赍黄金杂缯而往”,购买“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这些海外贸易的船队,很多都来到番禺。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大力发展南方,把交州一分为二:合浦以北叫广州,合浦以南叫交州。广州下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个郡,治所在番禺。
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因为岭南地区实在太大了,一个行政区管理不便。而且以合浦为界,也符合当时的交通和军事形势。从此,“广州”登上了历史舞台。
两晋南北朝时期,广州城不断发展。东晋时,南海郡太守陆胤主持修筑了一座“番禺城”,被称为“陆胤城”。南朝刘宋时期,广州的海外贸易更加繁荣,《宋书》记载:“舟舶继路,商使交属。”
隋唐时期,广州进入大发展时代。隋朝在广州设立南海郡,唐朝改为广州都督府,后来又改为岭南道。唐代广州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来自波斯、阿拉伯、印度、东南亚等地的商船络绎不绝。
唐末,岭南节度使刘隐扩建广州城,把番山、禺山纳入城内。他的弟弟刘岩后来建立南汉国,把广州城扩大为周长二十一里的都城,并改名“兴王府”。
宋朝,广州城经历了多次扩建。北宋先后修筑了中城、东城和西城,形成了“三城并列”的格局。南宋又增筑了雁翅城,保护城南的商业区。宋代的广州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海关机构——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元朝,广州改为广州路,是江西行省的一部分。元军攻占广州时,城墙遭到破坏,后来又进行了修缮。元代广州仍然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明清时期,广州迎来了辉煌时代。明初把广州路改为广州府,并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把宋三城合一,形成了周长二十一里的明广州城。清代在广州设立粤海关,1757年更规定广州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十三行”成为清政府特许的对外贸易商行。
民国时期,1918年成立广州市政公所,1921年正式设立广州市政厅,孙科成为首任广州市市长。这是广州建市之始。
回顾广州两千多年的建城史,从秦朝的番禺城,到三国的广州,再到今天的国际大都市,这座城市虽然数易其名,但其作为岭南中心的地位从未改变。
各位读者,你们对广州的历史有什么特别的了解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见解和故事!
来源:于娜说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