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存储芯片价格开始反弹,不少人觉得这是“最后一口肉”,担心吃完就没行情了。其实这种看法太片面,这次存储芯片的反弹不是短期炒作,更不是行情终点,反而可能是新一轮增长的开始,真正的机会还在后续的成长逻辑里。今天就把这事说透,聊聊存储芯片反弹的真实原因,以及它长期
最近存储芯片价格开始反弹,不少人觉得这是“最后一口肉”,担心吃完就没行情了。其实这种看法太片面,这次存储芯片的反弹不是短期炒作,更不是行情终点,反而可能是新一轮增长的开始,真正的机会还在后续的成长逻辑里。今天就把这事说透,聊聊存储芯片反弹的真实原因,以及它长期成长的底气到底在哪。
首先得澄清一个误区:为啥有人会觉得是“最后一口肉”?主要是前几年存储芯片行业经历了长时间的价格下跌,大家对行情反弹没信心,觉得只是短期供需失衡带来的小波动,撑不了多久。但这次不一样,反弹的背后是行业基本面的真实改善,不是靠资金炒作起来的,这和以往的短期反弹有本质区别。
想要搞懂存储芯片的反弹逻辑,得先看当下的行业供需变化,这是支撑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先从供给端说起,过去两年因为价格大跌,全球主要的存储芯片厂商都在主动减产,比如三星、SK海力士、美光这些头部企业,要么缩减产能,要么推迟新厂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消化库存、稳住价格。
经过一年多的减产,现在行业库存已经降到了合理水平,甚至部分细分品类出现了库存不足的情况。而且存储芯片的产能扩张周期很长,一条新的生产线从建设到投产至少需要2-3年,短期内没法快速增加供给。这就导致供给端形成了“刚性收缩”,只要需求有一点好转,价格就容易反弹。
再看需求端,这是反弹的“催化剂”。随着数字化转型加快,几个核心领域的需求都在回暖。最明显的是消费电子,比如手机、电脑的销量开始企稳回升,这些设备都离不开存储芯片;更关键的是AI、云计算带来的增量需求,AI服务器、数据中心对高容量、高性能的存储芯片(比如DDR5、SSD)需求激增,这可不是短期需求,而是长期增长的趋势。
还有汽车电子领域,智能汽车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存储芯片来支撑车载系统、自动驾驶等功能,一辆智能汽车的存储芯片用量比传统汽车多好几倍,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需求增长点。根据行业数据,今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增长15%以上,需求端的改善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虚假繁荣。
可能有人会问,供需改善带来的反弹能持续吗?这就需要看存储芯片的长期成长逻辑,这才是区别于“最后一口肉”的核心。第一个成长逻辑,就是技术迭代带来的产品升级。存储芯片行业有个特点,技术更新换代快,每一次技术升级都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比如从DDR4到DDR5,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单价也更高,能给厂商带来更高的利润;还有NAND Flash从QLC向PLC升级,存储密度提升,成本下降的同时,应用场景也更广泛。现在头部厂商都在推进DDR5和高端NAND Flash的量产,国内企业也在加速追赶,技术迭代会不断打开成长空间,这可不是短期反弹能比的。
第二个成长逻辑,是国产替代的巨大空间。目前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主要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海外厂商垄断,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还很低,比如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在各自领域的占比都不到10%。但随着国内对半导体自主可控的重视,以及企业技术不断突破,国产替代的速度正在加快。
国内厂商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只要技术能跟上,未来的市场份额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产替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这是确定的长期趋势,能给国内存储芯片企业带来持续的成长动力。
第三个成长逻辑,是新兴领域的需求爆发。除了前面提到的AI、云计算、汽车电子,还有物联网、边缘计算、元宇宙等新兴领域,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存储芯片作为支撑。比如物联网设备的普及,每一个智能终端都需要存储芯片;元宇宙对沉浸式体验的要求高,更是需要高性能的存储来保障数据传输和处理。
这些新兴领域的市场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会成为存储芯片需求增长的新引擎,而且这种需求是持续性的,能支撑行业长期成长,不是短期供需失衡能比拟的。
当然,存储芯片行业也不是没有风险,比如海外厂商如果重启产能扩张,可能会导致供给过剩,再次引发价格战;还有技术研发失败的风险,毕竟存储芯片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一旦跟不上迭代节奏,就会被市场淘汰;另外,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影响行业格局。
但从整体来看,这些风险改变不了行业长期成长的趋势。供给端的收缩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需求端的增量不断涌现,加上技术迭代和国产替代的双重驱动,存储芯片的行情绝不是“最后一口肉”,反弹只是开始,真正的成长还在后面。
最后总结一下,看待存储芯片的行情,不能只盯着短期的价格反弹,更要看到背后的长期成长逻辑。供需改善支撑了当下的反弹,而技术迭代、国产替代和新兴领域需求,才是决定它未来能走多远的关键。
对于关注这个领域的人来说,不用纠结短期的波动,更该关注头部企业的技术突破、产能布局以及新兴领域的需求变化。毕竟在技术密集型行业里,有核心技术和成长逻辑支撑的企业,才能在长期行情中脱颖而出。而存储芯片行业,显然已经站在了新一轮成长的起跑线上。
来源:yangjianha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