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57岁大叔靠卖烤肠还清4600万元负债,曾是日入32万的餐饮巨头,一度患上抑郁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01 08:40 1

摘要:回溯 20 年前的青岛餐饮圈,“唐健” 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晓。那时的他,是员工口中恭敬称呼的 “唐总”,是顾客眼里 “能做出最地道川菜” 的老板,旗下两家门店 ——“唐家老院子” 和 “朗园”,承包了青岛人太多的味觉记忆与人生重要时刻。

回溯 20 年前的青岛餐饮圈,“唐健” 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晓。那时的他,是员工口中恭敬称呼的 “唐总”,是顾客眼里 “能做出最地道川菜” 的老板,旗下两家门店 ——“唐家老院子” 和 “朗园”,承包了青岛人太多的味觉记忆与人生重要时刻。

“唐家老院子” 主打川菜,藏在青岛老城区一条热闹的街巷里,门口挂着红灯笼,木质门楣上刻着古朴的花纹。一到饭点,店里就坐满了人,空气中飘着麻辣鲜香,服务员端着热气腾腾的毛血旺穿梭在桌间,红油在白瓷碗里泛着光,里面的鸭血、黄喉、午餐肉吸满汤汁,一口下去鲜辣过瘾。“那时候想吃毛血旺,第一反应就是去唐家老院子,” 一位老青岛回忆,“他家的毛血旺用料实在,辣度也刚刚好,不会呛得慌,至今在我心里,还是川菜界的天花板。” 鼎盛时期,这家不足 300 平米的店,光毛血旺这一道菜,每天就能卖出上百份,饭点排队要等一个多小时,有人甚至提前半天打电话预订座位。

而 “朗园” 则是另一种风格 —— 坐落在海边,白色的建筑搭配蓝色门窗,庭院里种满了月季和三角梅,傍晚时分,夕阳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色成了 “浪漫” 的代名词。很多青岛人的婚礼都选在这里举办,新人在亲友的祝福中走过铺满玫瑰的通道,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吹起新娘的头纱。“当时能在朗园办婚礼,是很有面子的事,” 一位参加过朋友婚礼的市民说,“唐总还会亲自过来敬酒,穿着笔挺的西装,说话很客气,一看就是做大事的人。” 那时的朗园,不仅承接婚礼,还经常举办商务宴请,周末的包厢早在一周前就被订满,单日最高营收能达到 15 万元,加上唐家老院子,唐健的餐饮生意单日总营收最高能冲到 32 万元,流水单上的数字每天都在刷新当时青岛餐饮界的纪录。

那时的唐健,走到哪里都带着 “成功人士” 的气场 —— 穿着定制的西装,手里拿着最新款的手机,身边跟着助理,谈合作时几句话就能敲定几十万的单子。员工说,“唐总对工作很严格,但也很大方,逢年过节都会给我们发红包,年底还有年终奖,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 唐健自己也坦言,那段时间 “有点飘了”,觉得 “餐饮这行已经摸透了,自己好像无所不能”。

欲望的膨胀,往往是危机的开始。在餐饮行业顺风顺水多年后,唐健渐渐觉得 “餐饮赚钱还是太慢了”—— 每天要管采购、盯服务、算成本,利润都是一点点攒出来的。这时,身边有朋友开始做 “种树” 投资,说 “周期短、回报高,比餐饮来钱快多了”。

那时的唐健,早已听不进旁人的劝告。有老员工提醒他 “跨界风险大,还是专心做餐饮稳妥”,他却觉得 “对方不懂投资,眼界窄”;甚至有合作伙伴直言 “这个领域水太深,你没经验容易栽跟头”,他也只是笑着摆手,心里满是 “自己能掌控一切” 的傲慢。“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就是骄傲,骄傲到狂妄,别人的话根本听不进去,” 唐健后来提起这段经历,语气里满是懊悔。

他毫不犹豫地拿出餐饮生意的全部积蓄,还抵押了两家门店和自己的房子,凑了一笔巨款投入 “种树” 项目。起初,对方还会按时给 “收益”,这让唐健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没错,甚至又追加了投资。可没过多久,项目突然爆雷 —— 所谓的 “种树” 根本就是骗局,操盘者卷款跑路,留下的只有一堆无法兑现的 “股权证明”。

一夜之间,唐健从云端跌入谷底。投入的钱打了水漂,抵押的门店被收回,房子也被拍卖,用来偿还部分债务。可这还不够,连锁反应下,餐饮生意因资金链断裂无法维持,只能关门停业。最终,算上银行贷款、供应商欠款和私人借款,他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累积到了 4600 万元。

“那段时间,天都是黑的,” 唐健说。他卖掉了最后一辆车,身上最窘迫的时候,口袋里只剩 20 多块钱,还是要给仅剩的代步车加油 ——“那 20 多块,我一分都不敢花,全加进油箱里,因为还要靠车去跑债主,跟他们解释情况。” 妻离子散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妻子受不了这样的落差,选择离婚,带着孩子离开了青岛;曾经围绕在他身边的朋友,也渐渐疏远,电话不接、消息不回。巨大的压力让他患上了抑郁症,夜里经常失眠,一闭眼就是催债的电话和债主的脸,白天也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吃饭都觉得没胃口。

2015 年春节,家家户户都在团圆,唐健却一个人开车到郊外的山上。站在山顶的巨石上,寒风刮得他脸颊生疼,看着山下万家灯火,他脑子里闪过一个绝望的念头:“我这么一下去,是不是所有麻烦就都没了?” 可就在他往前迈一步时,母亲的话突然在耳边响起 ——“不管再难,都要活着,活着才有希望”,他又想起年幼的孩子,想起那些还在等他还债的债主,他们的家庭也可能因为这笔钱陷入困境。“我又一屁股坐在石头上,眼泪止不住地流,” 唐健后来回忆,“那一刻才明白,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再难也要面对。”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 2017 年。那时的唐健,已经在家颓废了两年,靠打零工勉强糊口,可心里始终憋着一股劲 ——“不能就这么垮了,得挣钱还债,得让孩子看到爸爸不是懦夫”。就在他走投无路时,母亲看出了他的心思,默默走进厨房,开始灌香肠。

“我妈年纪大了,手也不利索,灌香肠的时候,肉沫沾得满手都是,却还是坚持做,” 唐健说,“她跟我说,‘以前家里穷,靠卖手工香肠熬过了难关,现在你也试试,总比坐着强’。” 母亲的话像一道光,点醒了唐健。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邻居借了个小推车,买了个二手烤肠机,把母亲灌好的香肠切成段,又准备了孜然、辣椒粉、甜面酱,在青岛一个菜市场门口,支起了自己的烤肠摊。

那时的他,早已没了当年 “唐总” 的模样 —— 满头白发随意梳在脑后,额前的碎发遮住额头,身上穿的是洗得发白的围裙,围裙上还沾着烤肠的油星。每天早上 10 点,他准时出摊,把烤肠机插上电,看着香肠在机器上慢慢变红、出油,发出 “滋滋” 的声响;有顾客来,他就手忙脚乱地翻着烤肠,生怕烤糊,然后按照顾客的口味,撒上调料,用纸袋装好递过去,嘴里说着 “您拿好,小心烫”。从早 10 点卖到晚 10 点,一天下来,嗓子喊得沙哑,胳膊也因为翻烤肠变得酸痛,收入却只有几百块钱。

有一次,他遇到以前的老员工,对方看到他在卖烤肠,愣了半天,才小声喊了句 “唐总”。唐健当时脸都红了,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调料,可老员工却走过来,买了两根烤肠,还说 “味道很好,唐总,您能重新站起来,我们都佩服您”。这句话,让唐健心里又酸又暖,也更坚定了他卖烤肠的决心。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的故事。有顾客拍下他卖烤肠的视频,发到网上,配文 “50 多岁大叔,以前是餐饮老板,现在靠卖烤肠还债,太不容易了”。没想到,这段视频意外火了,唐健成了 “网红烤肠大叔”,很多人特意绕路来他的摊位买烤肠,有的还会多付些钱,说 “唐叔,加油,我们支持你”。媒体也开始关注他,采访报道铺天盖地,“泼天的流量” 就这样砸到了他的面前。

流量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诱惑。那段时间,每天都有人找到唐健,想跟他合作 —— 有人劝他做加盟,“只要开放加盟,一家收 3-5 万加盟费,以你的热度,很快就能还清 4600 万”;有人想帮他 “包装带货”,“卖预制烤肠,佣金能拿到 30%”;还有人提议 “做直播卖惨,吸引打赏”。

面对这些能快速赚钱的 “捷径”,唐健却异常清醒。“如果我心狠一点,那一年确实能还清债,” 他说,“可加盟的人,很多都是普通人,我没有成熟的体系,贸然开放加盟,就是坑他们;带货要是产品质量不过关,砸的是自己的名声;靠卖惨赚钱,更是丢了骨气。” 他一一拒绝了这些提议,依旧守着自己的烤肠摊,后来虽然开了线上店铺,卖自己工厂生产的烤肠,却始终坚持 “品质第一”—— 选新鲜的猪肉,不用添加剂,包装上印着自己的联系方式,“有问题随时找我”。

流量也带来了质疑。有人在网上留言:“你都开始卖烤肠赚钱了,怎么还不还债?是不是想赖账?” 面对这些声音,唐健没有回避,而是公开了自己的财务情况:“这几年,线上线下的利润加起来,去年差不多有 900 万元。但我不能把所有利润都拿去还债,因为要留钱扩大生产、改进产品,建立品牌价值。如果只靠眼前的利润一点点还,可能到我死也还不清 4600 万。只有把生意做稳、做大,每年利润稳步增长,才能更快还清债。” 他的坦诚,赢得了很多人的理解,有网友留言:“唐叔说得对,稳健才能走得远,支持你慢慢来。”

如今的唐健,依旧每天忙碌 —— 早上去工厂盯烤肠生产,中午去线下摊位帮忙,下午直播介绍产品,晚上还要整理账本,规划下一步的发展。虽然累,但他眼里有了光,因为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2027 年以前,还清所有 4600 万债务。”

“现在工厂的产能在扩大,线上销量每个月都在涨,按照这个趋势,2027 年肯定能还清,” 唐健说这话时,语气笃定。而支撑他坚持下去的,除了还债的决心,还有对家庭的期盼 —— 他的两个儿子,如今都在外地生活,因为父亲的债务,一直没能回青岛。“债不还清,我没脸让他们回来,” 唐健的声音有些哽咽,“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还清债后,在青岛买套房子,让孩子们回来,一家人一起吃顿饭,像以前一样团圆。”

最近,他的烤肠摊前,依旧挤满了顾客。有老顾客问他:“唐叔,2027 年还清债后,打算做什么?” 他笑着说:“到时候,可能还会开个小餐馆,不卖别的,就卖我妈灌的香肠和以前唐家老院子的毛血旺,让老青岛再尝尝当年的味道。” 夕阳下,他的白发被染成金色,手里翻着烤肠,动作比以前熟练了很多,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对过去的释然,更有对未来的期待。

青岛的海风依旧吹着,吹过他的烤肠摊,也吹过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有人说,唐健的故事之所以让人感动,不是因为他赚了多少钱,而是因为他在跌倒后,没有放弃,没有丢了诚信,用最朴素的方式,一点点弥补过去的过错。而他与 2027 年的那个约定,不仅是对债主的承诺,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场救赎。

来源:大城看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