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两支打残了的部队,去啃一块最硬的骨头,这听上去不像是打仗,倒像是清仓甩卖。
用两支打残了的部队,去啃一块最硬的骨头,这听上去不像是打仗,倒像是清仓甩卖。
但在1939年2月的武汉,日军第十一军的新司令官冈村宁次,就干了这么一件让所有部下都觉得他疯了的事。
他的命令很简单:集结部队,进攻南昌。
而冲在最前面的,偏偏是刚从坟堆里爬出来的第101和第106师团。
消息一出,司令部里那些资深将领的脸色,比窗外的天气还阴沉。
这哪是作战计划,这分明是一场拿军队前途和个人声誉当赌注的豪赌。
这事儿不能怪部下们多心,实在是这两支部队的“前科”太吓人。
先说第106师团。
这支部队的老家在熊本,按理说,那地方出来的兵,跟大名鼎鼎的第6师团是老乡,骨子里应该都带着股狠劲。
可就在几个月前,他们在江西的万家岭,被中国军队薛岳将军结结实实地给上了一课。
整个师团一万好几千人,像掉进陷阱里的野兽,被围得水泄不通。
最后拼死拼活,只跑出来不到两千人,师团长差一点就交代在那了。
万家岭的山沟里,埋着这支部队几乎全部的家当和所有人的脸面。
这事成了第十一军里一个谁也不愿提起的笑话。
再看第101师团。
他们的表现,说白了就是五十步笑百步。
武汉会战时,他们被派去打南浔线上的德星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
上面的命令是切断中国军队的后路。
结果呢?
这支部队铆足了劲打了一个多月,地图上的推进距离,用尺子量都嫌短,只有区区2.5里路。
部队伤亡大得吓人,两个联队长没了,师团长伊东政喜急眼了,跑到一线去督战,结果一发炮弹过来,直接把他送回了后方医院。
让这么两支刚从重症监护室出来、士气比纸还薄的部队去打南昌,南昌可是江西的省会,防御工事修得跟堡垒一样。
在所有人看来,冈村宁次这个决定,要么是昏了头,要么就是背后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算盘。
事实证明,他们猜对了后半部分。
冈村宁次的眼睛,根本没盯着南昌的城墙,他看的是司令部里那些不听话的骄兵悍将。
冈村宁次刚接手的第十一军,是个硬茬。
这支军队是华中战场的主力,战功不少,但毛病也一堆,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服管。
里面的几个主力师团,都是日本陆军的常设师团,家底厚,资格老。
他们的师团长,个个眼高于顶,压根没把冈村宁次这个新来的司令官放在眼里。
就说一件让冈村宁次下不来台的事。
武汉会战那会儿,牛气冲天的第6师团打下黄梅县城后,左等右等,没等来冈村宁次的祝贺电报。
师团长火了,居然专门派了架飞机,飞到冈村宁次的司令部上空,扔下一封信,信里把他好一顿数落。
面对这种近乎羞辱的冒犯,冈村宁次能怎么办?
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赶紧补发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才把这事给了了。
这件事让冈村宁次心里明镜似的:要想真正把这支军队攥在手里,光靠总司令的头衔没用,必须得有自己人,那种能为他卖命的铁杆心腹。
那些老牌师团是喂不熟的狼,而第101和第106这两支被打得半死的“丧家之犬”,反倒成了他眼里最合适的培养对象。
他需要一场胜利,一场由这两支部队打下来的胜利,来堵上所有人的嘴,也让这两支部队从此对他死心塌地。
而且,这场仗不打不行。
武汉丢了之后,日本高层的对华政策变了,不再是一味地猛打,而是想一边打一边拉拢,搞“以战促和”。
汪精卫当时已经公开叛逃,日本人急着扶持他上台,正需要一场军事上的大胜来给他撑场面。
南昌会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硬推上马的。
冈村宁次明知道自己手里兵力紧张,也得硬着头皮打。
所以,这个看似荒唐的军事部署,其实是冈村宁次的一石三鸟之计:第一,完成上头交代的政治任务;第二,给这两支烂泥扶不上墙的部队一次翻身的机会,重塑军心;第三,也是最要紧的,把它们变成只听他一个人话的嫡系。
当部下们提出质疑时,冈村宁次说得冠冕堂皇:“这是给他们一个洗刷耻辱的机会!”
话说到这份上,谁还敢再多嘴?
冈村宁次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但他可能没料到,这两支部队烂得比他想象的还要彻底。
第101师团,听起来还行,兵员是从东京第1师团的预备役里抽的,不少是打过仗的老兵油子。
可问题就出在这。
这些人早就退役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了,让他们再上战场为天皇“玉碎”,那股子狂热劲儿早就没了。
更要命的是,日本那种按地区征兵的制度,搞得部队里跟个小社会一样。
军官和士兵都是一个村一个镇出来的,沾亲带故,谁家什么底细都清楚。
甚至闹出过这种笑话:一个中队长,天天恭恭敬敬地给手下一个普通士兵打洗脚水。
为啥?
因为那个兵在家乡是黑道上的头面人物,他这个当官的根本惹不起。
部队纪律乱成这样,还谈什么战斗力。
第106师团的问题更直接。
万家岭一仗,老底子都打光了,剩下的人都是临时凑数的。
为了把编制补齐,冈村宁次病急乱投医,居然从出了名的“懒蛋部队”——大阪的第4师团那里抽调了一批人。
第4师团被戏称为“大阪的商贩”,打仗能躲就躲,能糊弄就糊弄。
冈村宁次天真地以为,把这群“商人”塞进熊本人的队伍里,能被熊本人的勇武给带起来。
结果呢?
熊本人的那点血性没感染别人,反倒是大阪兵那套“投机取巧”的作风,把整个106师团剩下的那点士气彻底给搅黄了。
冈村宁次想在一块烂泥和一截朽木上雕出花来,这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手里是两张烂牌,但冈村宁次打牌的法子很新。
他一改日军步兵慢慢磨的传统战术,把整个第十一军的家底——一百多辆坦克和三百多门大炮,全部加强给了101和106师团。
他制定了一个后来被称作“闪电战”雏形的打法:先用飞机炸,然后让坦克集群撕开一个大口子,步兵跟在后面收割就行。
1939年3月20日,修水河边,日军几百门大炮同时开火,炮弹跟不要钱似的砸向对岸。
炮击一停,101和106师团就冲过了河。
紧接着,坦克部队甩开步兵,像一把烧红的刀子切黄油一样,直插中国守军的后方,没多久就拿下了奉新。
中国军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南昌的侧翼一下就暴露了。
几天后,3月26日,101和106师团的旗帜插上了南昌城头。
那一刻,冈村宁次感觉自己赌赢了。
两支公认的“废物”,在他的指挥下,确实打出了一场教科书般的攻坚战。
可他高兴得太早了。
中国军队的指挥官们不是傻子。
蒋介石和薛岳很快就看明白了,盘踞在南昌的日军,看着吓人,其实是外强中干。
冈村宁次为了打下南昌,把宝贝疙瘩一样的坦克和重炮都调来了,仗打完了,这些装备自然要还给原来的部队。
这么一来,留在南昌城里的第101师团,瞬间就从武装到牙齿的猛虎,变回了缺兵少枪的病猫。
4月下旬,中国军队的反攻开始了。
几十万大军从三个方向扑向南昌,目标只有一个:吃掉孤零零守在城里的第101师团。
战局一下子反转。
101师团在外围的据点一个接一个地丢,刚从医院回来没几天的师团长伊东政喜,运气差到了极点,又被炮弹给炸伤了。
整个师团被打得七零八落,只能缩在城里等死。
冈村宁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打电话求援,甚至破天荒地拉下陆军马鹿的脸面,去向海军陆战队求救。
这一举动,恰恰说明日军在华中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调动了。
最后,还是因为中国军队没能彻底切断南浔铁路,让日军的援兵坐着火车赶到,101师团才算捡回一条命。
这场南昌反攻战,虽然最后是中国军队主动撤退,但日军赢得极其难看。
一仗下来,日军伤亡超过两万四千人,绝大多数都出在第101师团身上。
而那个被寄予厚望的106师团,在后续的战斗中依然是老样子,根本指望不上。
冈村宁次的豪赌,最终以一场代价高昂的惨胜落幕。
他保住了南昌,也保住了自己的面子,但他最想得到的两支忠心耿耿的嫡系部队,却彻底被证明是扶不起的阿斗。
1939年秋,大本营正式下令,撤销第101和第106师团的番号。
这两支部队,连同它们的耻辱与短暂的“荣光”,就此彻底从日本陆军的序列中消失了。
参考资料:
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妥善处理。
来源:一读就上瘾的历史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