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31日,在湖北省定点采集医院里,化名杨娇的捐献者平静地躺在采集床上,血液顺着导管缓缓流出,分离出珍贵的“生命种子”——造血干细胞。这袋“生命种子”当夜被送往华东,为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女性患者重启生命之光。这一天,杨娇成为湖北省第755例、中华骨髓库第2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雪茹、通讯员章晟)10月31日,在湖北省定点采集医院里,化名杨娇的捐献者平静地躺在采集床上,血液顺着导管缓缓流出,分离出珍贵的“生命种子”——造血干细胞。这袋“生命种子”当夜被送往华东,为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女性患者重启生命之光。这一天,杨娇成为湖北省第755例、中华骨髓库第21417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杨娇(化名)在采集病房内
2014年秋,刚入大学的杨娇在献血活动中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历经十一年、多次联系方式变更,她始终未改捐献初心。2025年,当湖北分库工作人员辗转联系她,告知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时,她毫不犹豫:“十一年的等待,就是为了这一天。”
为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杨娇调整生活习惯,坚持早睡早起、健康饮食并成功减重。她笑称这是“附加礼物”,让自己成为更健康的自己。工作中担任主播运营的她,妥善安排事务,全力保障捐献顺利。
大学时,杨娇曾赴河南睢县支教留守儿童,获评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她还坚持无偿献血,累计达1400毫升。即便因改名导致献血证上姓名不一,她仍坚定表示:“名字变了,但想帮助别人的心从未改变。”
杨娇(化名)为受捐者写下的亲笔信
杨娇希望能以亲身经历澄清公众对捐献的误解:“现在通过外周血采集,安全、恢复快,并不可怕。”她希望更多健康公民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更多家庭点燃希望。杨娇如期履行了她的“生命之约”。
采集过程顺利,病房里温馨而宁静。她表示,自己只是一位平凡的年轻人,做了一件遵循内心选择的小事。“我始终觉得,帮助他人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来源:郑州人的身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