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袤的草原上,我们总能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景象,却很少见到高大的树木扎根生长。难道是草原不欢迎大树?其实,是大自然给植物生长套上了3个“枷锁”,让大树难以在这里立足。
在广袤的草原上,我们总能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景象,却很少见到高大的树木扎根生长。难道是草原不欢迎大树?其实,是大自然给植物生长套上了3个“枷锁”,让大树难以在这里立足。
第一个枷锁:土层薄,根系“扎不深”
草原大多形成于地壳运动相对平缓的区域,长期的风力侵蚀和流水搬运,让地表的土壤层变得十分浅薄。通常,草原的土层厚度只有几十厘米,往下就是坚硬的岩石或砾石层。
对于大树来说,想要长得高大,必须有深深的根系来吸收水分和养分,还需要稳固的支撑防止被风吹倒。但草原浅薄的土层根本容不下大树粗壮的主根向下延伸,就像让一个成年人站在薄薄的木板上,既站不稳也扎不牢。而小草的根系又细又密,能在浅层土壤中快速蔓延,牢牢抓住仅有的水分和养分,自然成了草原的“主角”。
第二个枷锁:降水少,水分“不够喝”
草原地区大多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通常在200-400毫米之间,而且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常常是集中在短暂的雨季,其余时间则干旱少雨。
大树的叶片又大又多,蒸腾作用非常强,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才能维持生长。在降水稀少的草原上,即使雨季能储存一些水分,也远远不够大树长期消耗。一旦进入旱季,土壤中的水分很快就会被蒸发殆尽,大树因缺水而难以存活。而小草的叶片细小,蒸腾作用弱,对水分的需求远低于大树,还能在干旱时进入休眠状态,等雨水一来就迅速复苏,完美适应了草原的缺水环境。
第三个枷锁:风太大,生长“受折磨”
草原上几乎没有遮挡物,是大风频繁光顾的地方。强劲的风力不仅会吹走地表的土壤和水分,还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直接伤害。
大树因为长得高大,在风中就像一个个“靶子”,容易被吹折枝干,甚至连根拔起。长期的强风还会影响大树的光合作用,导致其生长缓慢,难以形成茂密的树冠。而小草长得低矮,紧贴地面,大风对它们的影响微乎其微,反而能借助风力传播种子,扩大自己的生长范围。
除此之外,草原上的牛羊等食草动物也会“帮助”小草“排挤”大树。它们更爱吃鲜嫩的树叶和树枝,大树的幼苗刚长出来就可能被啃食殆尽,而小草的再生能力极强,被啃食后很快就能重新生长。
其实,草原和大树并非完全“绝缘”。在草原上的河流沿岸、低洼湿地等水分充足、土层较厚的地方,偶尔也会见到零星的树木生长。但在广阔的草原腹地,受限于土层、水分和风力这三大“枷锁”,大树终究难以突破限制,只能让小草成为这片土地的主宰。
这也正是大自然的智慧所在——每种植物都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而草原的生态系统,早已在千万年的演化中,形成了小草独有的生存优势。
来源:认真的风筝swoq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