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与龙头企业共探食品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8:30 1

摘要:2025年10月10日下午,由北京社启社会组织建设促进中心、璞跃中国(Plug and Play China)及绿色创业汇联合主办,腾讯SSV、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中国影响力投资网络、Dao Foods International、Organic F

2025年10月10日下午,由北京社启社会组织建设促进中心、璞跃中国(Plug and Play China)及绿色创业汇联合主办,腾讯SSV、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中国影响力投资网络、Dao Foods International、Organic Festa Asia作为支持单位的“食品农业产业发展新机遇——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产业龙头企业的创新合作”社会创新思享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社会企业、产业龙头企业及影响力投资机构的超过50位代表,在北方清冷的秋日里,共同点燃了探索产业创新、实现社会与商业价值共赢的热忱。

开场:于创新热土,启产业新章

活动伊始,北京社启社会组织建设促进中心主任、向光未来总裁、中国影响力投资网络总裁马翔宇女士在欢迎辞中特别提及了本次活动的举办地——中关村东升大厦所在的AI原点社区。这片从“中关村智能制造大街”蜕变而来的热土,如今正汇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等顶尖资源,成为北京AI技术与人才的新高地。

璞跃中国管理合伙人、常务副总裁赵晨在致辞中进一步介绍,该社区已入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清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众多AI创业团队,为食品农业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为构建链接大企业与中小科创企业的创新生态,璞跃中国在食品农业领域积极推动"大中小融通"实践。平台一方面与百事、费列罗、Oatly等产业巨头合作,挖掘其在可持续发展、产品创新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依托全球网络寻找并投资拥有前沿技术的初创企业。通过搭建"大企业出题,小企业答题"的合作桥梁,璞跃中国已成功促成多项企业间跨界合作,并全程赋能确保创新方案落地见效。他热忱欢迎各界创新伙伴常来交流,共同催生“AI+食品+农业”的无限可能。

北京社启社会组织建设促进中心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强教授在致辞中,以“关心粮食和蔬菜”的诗意表达,点明了活动主题的深远意义。他阐述了社会企业在组织形态、资本要素、影响力投资和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进行创新探索的必要性,强调需要通过跨界共创,构建一个能让社会愿景在商业机体中迸发并形成闭环的新生态。

洞察:洞见转型窗口,明晰创新路径

在主题解读环节,绿色创业汇创始人、绿叶投资创始合伙人葛勇深入剖析了食品农业产业正面临的巨大转型窗口期。他从粮食安全、气候变化、消费需求升级三大维度,论证了产业转型的紧迫性与必然性,并指出科技创新是支撑转型的核心力量。

葛勇特别强调了社会企业、产业龙头与影响力投资三方协同的关键价值:拥有创新技术和模式的社会企业,是推动转型的重要力量;产业龙头企业能提供真实的落地场景、成熟渠道和品牌背书;而影响力投资作为“耐心资本”,其灵活的机制恰恰能够填补早期项目,尤其是那些周期长、短期商业回报不明确但社会价值潜力巨大项目的资金缺口。这三方构成了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最有效的支点。

案例:跨界合作示范,价值创新共赢

随后的“开场创新案主”环节,展示了三组精彩的跨界合作实践。

康芬生物创始人张晏琦分享了如何将豆渣、啤酒糟等食品加工副产物,通过独家生物技术转化为高价值的有机肥和替抗饲料,并与百威等龙头企业合作,构建了从废弃物到农田的闭环循环,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芝诺科技创始人朱天择博士讲述了其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天然微生物色素,并通过璞跃中国与开云集团合作,最终成功应用于国内头部羊绒企业的案例。尤为亮眼的是,他们甚至利用合作方废弃的山羊毛水解物作为发酵氮源,实现了在微小领域的资源闭环。

美菜网副总裁杨义妍则展示了这家农产品流通独角兽如何通过“买手制”直采、智能物流体系和大数据赋能,压缩传统冗长的流通链条,既帮助农户增收,又降低餐饮客户采购成本,在践行“改变中国农业,为8亿农民谋幸福”初心的同时,展现了数据驱动型企业的强大产业整合能力。

CJ China战略投资部总监莫凡、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证券法务平台ESG主管王红艳、绿叶投资创始合伙人葛勇、腾讯SSV为村发展实验室程泽南等点评嘉宾,分别从产业方和投资方角度,对案例进行了精辟分析,并强调了合作中“合适性优于技术先进性”、风险共担、商业模式闭环以及数据驱动的重要性。

共创:世界咖啡馆激荡智慧,凝聚行动共识

在张强教授引导的“世界咖啡馆”跨界共创环节,超过五十位来自社会企业、产业龙头、影响力投资机构及学术界的重量级嘉宾围绕四大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讨论。与会嘉宾包括20余家产业龙头企业代表,15家投资机构合伙人,以及10余家国际组织与公益机构负责人。

· 合作模式创新(组长:浙江庆渔堂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沈杰)

探讨了社会企业与龙头企业如何建立新型共赢关系,提出成立合资公司、联合提升ESG表现等方向,并呼吁明确社会企业标准与估值体系。

· 农业科技规模化(组长:腾讯SSV为村发展实验室程泽南)

梳理了技术从试点验证、降本增效到通过搭建横向平台与龙头企业合作实现规模化的路径,强调需明确技术应用的出发点。

· 资本助力破局(组长:绿叶投资创始合伙人葛勇)

集思广益了除影响力投资外,产业方预付研发、资源置换、申请政府技改资金、帮扶基金、联合课题申报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与创新融资方式。

· 创新生态构建

构建了以企业为核心,连接技术方、科研机构、资金、政府与终端客户的生态系统模型,提出影响力投资可作为关键激励破局点,并强调信息对称与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的价值。

四组热烈的旋转讨论,不仅记录了丰富的共识与建议,更激发了与会者明确的后续行动意向。

路演:前沿方案亮相,驱动价值落地

在“开放创新路演”环节,五家社会企业展示了其在可持续价值链上的创新解决方案。

埂晟新材料创始人李闯:“为人造土壤,为大地疗伤”

埂晟新材料创始人李闯的开场直接而有力。他展示了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堆积如山的煤矸石、电厂炉渣。

“一方面,这些都是困扰我们多年的固体废弃物;另一方面,珍贵的黑土地在被盗挖,沙漠化、盐碱化在侵蚀我们的良田。我们的解决方案是:用这些固废,在工厂里生产出新的标准化种植土壤材料。”

李闯详细解释了其核心技术:“我们建立了一套大数据驱动的土壤配方系统。每一批 incoming 的原料都会经过近60种元素的检测,通过我们独有的多级生物处置和中央控制室精准调配,最终产出符合农业种植、生态修复等不同国家标准的土壤产品。我们将传统需要三年的土壤修复周期,缩短到了两个月以内。”

他展示了在沙漠中“当年铺种、当年丰收”(春种秋收)在盐碱地里焕发生机的作物,以及矿山复绿的成果。他说:“我们是一家高税收的实体企业,同时解决了退伍军人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鼓励上游产废企业做公益(埂晟给予原有处置费多层级优惠扶持)。目前,我们正计划在全国建设区域中心和市/县级实体工厂,快速复制这一模式,期待与有识之士共创未来。”

作为物联网博士,沈杰的分享充满了技术逻辑。“中国水产行业高达1.5万亿,但痛点明显:活鲜销售、链条冗长、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大。我们的使命,就是用科技赋能,让天下百姓安心吃好鱼。”

他介绍了庆渔堂打造的三大业务板块:

数字渔村:以村为单位,为分散的鱼塘安装物联网水质监控站,组织货源,并提供从养殖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数字渔仓:建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作为水产品从“非标”到“标准”升级的核心枢纽,实现节地10倍、零排放、高品质。数字渔商:将前两端的货源整合,为大B客户提供安全、稳定、可溯源的供应链服务。

“我们不仅仅是提供数字化工具,更是深度嵌入业务流程。” 沈杰举例道,“比如,我们通过‘渔仓+鱼塘’的组合,将整个链路的成本降低了50%。随着近期餐饮企业对活鲜、冰鲜的需求爆发,我们对接的一家B端客户订单迅速从每天2000条飙升到近万条。我们认为,水产行业正在经历15年前养猪业从小散养向规模化、现代化跃迁的历史性机遇。”

华夏智荟联合创始人兼CEO饶志勇:“只用水和电,开启物理农业新纪元”

“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植物病害解决方案——活性氧物理-生态调控技术。”饶志勇的介绍开门见山,“它的核心优势是:只用水和电,无任何化学添加,作用后还原为氧气和水,无残留,且绝不会产生抗药性。”

他解释道,该技术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成果转化,其原理是在水中生成与生物体自身相容的活性氧成分,实现广谱灭菌。饶志勇展示了在多个场景下的应用数据:解决草莓的土传病害、提升番茄的VC含量、快速降解农药残留、净化水产养殖水体、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甚至用于净菜保鲜以延长货架期。

中农创发运营总监毛永捷:“给水稻‘穿’上可降解的‘保暖衣’”

中农创发致力于用颠覆性的技术,解决农业领域的‘白色污染’难题,并让水稻种得更好、更安全。毛永捷首先指出了地膜的两难困境:“中国是全球95%地膜的消耗国,新疆棉花几乎全靠地膜。但传统塑料地膜不可降解,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而水稻田因需要打浆插秧,根本无法使用【并回收】地膜。我们的答案是全生物降解地膜,它源自玉米秸秆发酵的聚乳酸,能在水稻生长周期后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中农创发通过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致力于解决农业白色污染并提升水稻种植效益。该技术以玉米秸秆发酵的聚乳酸为原料,可在水稻生长周期后完全降解。其三大应用场景包括:

东北寒地水稻:通过覆膜提升地温,扩展优质稻作种植区域有机水稻:以物理隔绝方式替代除草剂,破解有机种植难题江淮再生稻:保障第二茬积温,实现“一种两收”增产目标

目前该技术已实现插秧覆膜一体化作业,日作业效率达【30亩】以上,并通过“技术+【订单农业】”模式保障农户收益。未来将通过持续降低成本,推动水稻种植模式变革。

藻辰生物郑炎培博士:“微藻:未来食品的绿色答案”

郑炎培博士用生动的比喻引入了他的项目:“大家熟悉的绿水青山,其‘绿’便主要来自微藻。它们是地球氧气的主要缔造者,更是食物链的底层生产者。藻辰生物自成立以来,便一直专注于挖掘这座‘绿色矿藏’的商业价值。”

他重点介绍了藻辰生物的核心商业化藻种——裸藻。裸藻营养极其丰富,功能性多糖含量可达60%以上,并含有陆生植物无法合成的长链脂肪酸,具有控糖降脂等多元功效,更重要的是,它没有细胞壁,易于人体吸收,可以通过精密发酵的方式实现工业化生产,效率远超传统农业。

郑炎培博士展示了藻辰生物的三方面成果:

技术成熟:已构建裸藻大规模异养培养与提纯技术。应用落地:围绕裸藻β-葡聚糖的控糖降脂及免疫提升功效,在人类营养和动物营养领域开发了多款商业化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持续拓展应用场景。科学循证:通过完善的科学循证,率先证实了藻辰裸藻粉具有控糖降脂的协同功效,同时具有调节肠道、增强免疫等多元功效,发表了相关科研论文并授权了发明专利。

“农食系统正与生物制造形成深度交叉”郑炎培博士总结道,“微藻细胞工厂可实现全程工业化生产,将是应对未来蛋白质需求和实现‘双碳’目标的理想路径。藻辰生物期待与更多食品、保健品领域的伙伴合作,共同开发这片未来食品的新蓝海。”

这五家企业的路演,从土壤修复、渔业升级、植保革新、绿色材料到未来食品,清晰地勾勒出一条科技驱动、价值共赢的食品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给在场的产业方和投资机构留下了深刻印象。绿叶投资创始合伙人葛勇;Dao Foods International投资总监章杨骏;之一资本管理合伙人杨利军;颐和银丰集团副总裁、丰汇投资总裁莫磊等嘉宾从技术壁垒、商业模式、市场潜力等角度进行了犀利提问与专业点评,为项目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

收官:汇聚向善力量,共赴未来之约

活动总结环节,北京社启社会组织建设促进中心主任马翔宇向所有参会嘉宾、合作伙伴及幕后团队致谢。她特别发出三项邀请:

一是邀请与会各位嘉宾持续关注及参与将于2025年12月1日举办的向光年会及12月3日的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峰会;

二是欢迎大家加入“向善企业会员”及“中国影响力投资网络”,持续深化跨界交流;

三是共同关注并参与即将由腾讯SSV、中国影响力投资网络等机构举办的乡村振兴主题闭门研讨会。

本次共创活动通过案例启发、跨界共创与精准对接,有效促进了社会企业、产业龙头与影响力投资之间的深度链接,为食品农业产业的绿色、包容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马翔宇女士最后强调,面对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向善的企业和有温度的资本更应携手同行,通过持续的共生共创,增强韧性,穿越周期,让每一份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都能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来源:新农村新环境新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