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南人,在江苏扬州逛了几天,憋不住想说说我的感受和疑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01 04:46 1

摘要:到站一口热湿的空气扑脸,嗓子里都是江水味,鞋底踩在青石板上,心里一下子就静了。

从老家河南出来,坐高铁到扬州,心里想的是慢慢逛,看看这座城的骨头和味道。

到站一口热湿的空气扑脸,嗓子里都是江水味,鞋底踩在青石板上,心里一下子就静了。

先去瘦西湖,早上人还不多,湖面像一张慢慢展开的丝,风吹过来能闻到水草味。

二十四桥那边站了一会儿,桥不高,影子落在水里像是折了腰。

这桥最早见于唐诗,白居易写“二十四桥明月夜”,后来清代在这里修了桥,桥上有小楼,月亮好的夜里,水面像一面碎镜。

五亭桥像是棋子落在湖心,亭子一间接一间,清代乾隆年间修的,有五个亭子,十个拱洞,晴天看金,雨天看银,水位高时洞里能映出月亮。

站在桥边看划过的小船,船桨拍水,很轻很稳,像小孩儿睡着了还轻轻喘气。

湖边卖藕粉的小摊升起白气,手里捧着一碗,舌头打个滚,热气顺着鼻尖往上钻。

有人说扬州看园林要挑早晚,太阳高了园子就不耐看,影子淡了,味道也淡了。

出了瘦西湖往个园走,路边梧桐叶子拍着风,脚下是旧砖,新砖夹着旧砖,像书页里夹着便签。

个园门楣上字很清,园里竹子密,石头怪,曲径绕来绕去,一抬头就是漏窗。

这个园子是盐商黄至筠修的,乾隆年间,主人好竹,四时假山分春夏秋冬,春山石色嫩,夏山密,秋山疏,冬山瘦,走一圈像把一年折成四段塞进院子里。

园里墙角一方石桌,桌上有茶渍印,像有人刚走,茶还没凉透。

坐在那儿歇了口气,抹一把汗,背心贴在背上,像被谁按了一下。

旁边两个老先生下象棋,红黑子落在格里很响,互相嘀咕一句“冲车”,又笑了。

出门顺路去了何园。

何园叫寄啸山庄,晚清大户人家修的,复道回廊是整座园子的巧,走在上面能看到院子里穿行的人,看得到人也不打扰人。

长廊上每隔几步就是一扇窗,开圆的,开方的,窗框像画框,院子就是画。

这园子里有中西合璧的味道,花厅里有玻璃窗,光打进来,桌椅的影子像墨印。

主人何芷舠是盐商,喜欢收藏,喜欢戏曲,家宴能摆满一院子,唱戏能唱到更深夜。

园子里有“水心亭”,水把亭子围着,脚步踏上木板会吱呀响一声,像轻轻咳嗽。

午后太阳高了,身上像挂了热罐,想找个地方安静地坐着。

磨石小巷拐进去,巷子不宽,两边墙上都是灰白旧痕,小店门口吊着风铃,风一吹响一下,像在跟你点头。

进去找吃的,扬州的胃口不大声,味道不抢,不辣不冲,慢慢化开。

早茶得起早,早市一开,店里就满了,一笼虾饺,一屉小笼包,一碗阳春面,一份三丁包,桌面摆得满满当当。

三丁包里是鸡丁、笋丁、肉丁,咬开汁水在嘴里流,别抬头,不然就流到下巴上。

阳春面清,汤头像水,又不是水,清到能照人,点点葱花飘着,筷子一挑,面先弹一弹,才往嘴里走。

有人说扬州早茶讲“皮薄汤足”,不在于贵,讲究的是时辰,过了点就没味,晚了连人情味都少半口。

中午找个小馆子,点干拌面,拌到酱香跑出来,再加一勺猪油渣,吃完心里像点了盏小灯。

青菜冬笋都是时令,厨子手上不花哨,但刀口都很稳。

盐水鹅在玻璃柜里躺着,肉是淡色的,皮有点亮,刀切下去皮和肉不分家,蘸一点蘸水,进嘴是淡淡的香,像轻手轻脚走进屋子。

下午去东关街散步,这条老街从明清留下来的,街巷笔直,铺面一间挨一间,门脸不大,里面深,像书卷一卷再一卷。

东关街过去叫小东门一带,古时通盐船,盐商来往,船靠岸,货下船,钱在手心里翻跟头。

街上有皮市街,旧时卖皮货的地方,铺子门口挂着皮草的影子,到了现在就只剩名字。

逛到评话书场,门口人不多,里面有人讲书,木拍一敲,桌子抖一下。

扬州评话从宋代就有,明清时兴旺,讲“三分讲,七分演”,书场里一壶茶,一段书,时间就慢下来,像是坐船走河,急不起来。

夜里再回瘦西湖,灯挂起,桥洞里打光,游人多起来,说笑声一片,水面被轻轻搅动。

不挤船,就靠在桥边看,耳边有小贩吆喝,手上拿着糯米藕,切面像花,咬一口,齿间有甜,指尖黏黏的,得舔一下。

住的地方不找大酒店,选在老街旁的小院,老板是本地人,院里有石榴树,夜里风过,叶子擦墙的声音一下一下。

房间不大,床单凉,空调哗啦啦,洗完澡脚踩在老木地板上咯吱咯吱,像踩在旧年上。

第二天想跑远一点,坐公交到大明寺。

山门不高,寺在北门外平山堂上,唐代建寺,曾叫栖灵寺,后来改名大明寺。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五次不成,第六次成功,出发前在这里住持,寺里有鉴真纪念堂,他从这里把律宗带到日本,后来日本奈良建唐招提寺纪念他。

寺里风一吹,风铃动一下,香烟顺着屋檐慢慢走。

平山堂在寺旁边,是北宋欧阳修修的,苏轼也来过,写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堂前看运河,水路像一条慢慢走的龙。

堂里挂着匾,匾上的字像刀刻,力道很稳。

走出寺门,拐去皮市街看片刻博物馆。

扬州片子是老电影胶片放映的说法,这个馆不大,有胶片机,有老照片,灯光打在铁器上,旧时光像从缝里钻出来。

小孩趴在玻璃上看,鼻尖都快贴上了,家长在旁边看手机,手指头滑来滑去。

运河边吹一会儿风,京杭大运河到扬州这段很老,隋炀帝时代开凿,后来明清盐运靠它,扬州就富,盐商就多,园子就起来了。

岸边靠着几只游船,广播断断续续在放导览,嗓音带点沙子,听久了像有人在耳朵旁边轻轻絮叨。

有几个朋友问,扬州好玩在哪儿。

一句话,慢。

脚步慢,嘴也慢,连心思也慢。

东西不贵,坑也不多,真要说坑,就是人多时挤,节假日像压面杖压过,人往一处涌。

想避开,记一个字,早。

园子早进,早茶早到,街巷早去,到了十点,车来了,人也来了,体验就差一截。

交通上,高铁站有扬州东站,离主城有点远,出来直接打车或坐BRT很方便,别下错镇江站或者扬州泰州机场就以为到了市区,机场到城里要一个多小时,注意时间。

自驾更稳,园子分散,个园、何园、东关街一线能步行,瘦西湖和大明寺一条线,另是一边,晚上灯会容易堵,车停外圈,步行进去,省事。

停车场选在瘦西湖西门或南门周边,早去能抢到位,晚去兜半天。

吃饭别扎堆网红店,老店看队伍也看锅,师傅手快,锅边干净,基本靠谱。

早茶别贪多,点少点精,吃不完浪费,荷包蛋和千层油糕别错过,一甜一咸正好打平。

盐水鹅挑皮亮而不油,切口平整,骨头不碎,蘸水要清,要一点姜末,口里才干净。

夜宵在东关街边巷里找串小店,啤酒一瓶,锅贴一盘,别多,走走停停,肚子撑了就没劲了。

住宿预算分三档,想省钱,老街边的小客栈,噪音大一点,但出门就到点,带孩子的要谨慎,楼梯陡。

中档选瘦西湖周边的商务酒店,房间标准,隔音一般,胜在交通方便。

预算高的,园林酒店体验更好,院子里坐着喝杯茶,时间就过去半小时。

人多的时候,别纠结一处,绕一圈总能找到安静角落,墙根下有石凳,树荫底下有风,坐一坐,脚也不那么酸。

买东西不要紧张,琼花冰粉、漆器小物、琉璃挂件有意思,价格看得明白就出手,越热闹的口子越贵半截,走两步再看。

天气方面,春秋最舒坦,春天看花,琼花是扬州城花,宋代就有名,花开成团,像小小的雪堆。

夏天热,出汗像拧龙头,多喝水,背一块小毛巾,擦一擦很舒服。

雨天不怕,园林遇雨反而耐看,石上有水痕,青苔像又长出一层。

老话讲,扬州慢,不是懒,是把每件小事做细,茶要滚一下再降温,面要起身再下锅,手艺就藏在这几秒里。

走在巷子里,路边理发铺门口挂着转灯,红蓝灯慢慢转,店里师傅蹲着给人刮脸,刮刀拉开皮面,一寸一寸刮,脸上白白净净,镜子里人笑一下。

路过邮局,看见有人给自己寄明信片,写“愿你平安”,盖章时一声咔哒,心里咚一下,像落了地。

扬州人待客不多话,眼里有笑,手上有劲,端盘子稳,切菜快,收钱不拖泥带水。

游客多的时候,脾气也会急,排队挤一挤,互相让一下,心里就不乱。

走到傍晚,天边一抹橘红,桥上站着拍照的人越聚越多,孩子伸手够天,手里抓到一片光。

看够了就走,别恋战。

路边摊买一盒江米棕,拎在手里,回去房间门一关,空调一点点吹,脚放在凉凉的地上,肩膀慢慢松下去。

手机相册翻一遍,湖面,桥影,茶汤,竹影,都是慢慢的味道。

心里忽然就明白,扬州这城,不靠喊,不靠吵,就靠耐看。

过两天还想再来,还是那几条路,还是那几样吃食,心头却像换了一层新皮。

人活一辈子,能吃好,能睡好,能走两步,能回头看一眼,就是好日子。

扬州也一样,守着水,守着园子,守着人情,慢慢过,慢慢等人来。

来源:那一刻的思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