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油菜高产栽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品种选择、精细整地、科学施肥、田间管理到适时收获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位。以下是一套综合性的油菜高产技术要点,您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整。
油菜高产栽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品种选择、精细整地、科学施肥、田间管理到适时收获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位。以下是一套综合性的油菜高产技术要点,您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整。
一、高产基石:播前准备
精选良种:
根据地域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抗逆性(抗病、抗倒伏、抗寒)强、丰产性好的“双低”(低芥酸、低硫苷)高油分杂交油菜品种。
检查种子质量: 选用发芽率高、籽粒饱满、纯度高的种子。
精细整地:
深耕晒垡: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20-25厘米,打破犁底层,疏松土壤,促进根系下扎。晒垡可以消灭部分土传病菌和虫卵。
耙碎耙平: 播种前细耙,使土壤细碎、上虚下实,地面平整。这有利于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
开沟作畦: 根据地势和排水情况开沟作畦,畦宽一般1.5-2米,沟深20-30厘米,确保田间排水通畅,雨停田干,防止渍害。
二、精准播种与育苗移栽
油菜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式,高产栽培中育苗移栽应用更广。
适时早播:
直播: 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根据当地气候,确保油菜在冬前有40-50天的有效生长期,长出6-8片绿叶安全越冬。
育苗移栽: 育苗播种期比直播提早7-10天。苗龄控制在30-35天左右(5-6片真叶时)移栽。
合理密植:
密度是群体高产的关键。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水平和播种期确定。
原则: 肥地、早播宜稀;瘦地、迟播宜密。
参考密度:
直播油菜: 每亩留苗2-3万株。可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40厘米左右,株距15-20厘米。
移栽油菜: 每亩栽植0.8-1.2万株。行距40-50厘米,株距15-20厘米。移栽时要求“匀、直、稳”,浇足定根水。
三、科学施肥管理(“施足基肥、增施苗肥、早施薹肥”)
推行测土配方施肥,遵循油菜需肥规律。
施足基肥: 占总施肥量的50%以上。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肥。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公斤,油菜专用复合肥(如N-P₂O₅-K₂O为15-15-15)30-40公斤,硼砂0.5-1公斤。硼肥对油菜至关重要,能防止“花而不实”。
早施提苗肥: 移栽成活后或直播油菜定苗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如尿素5-8公斤/亩),促进幼苗早发、冬前形成壮苗。
稳施腊肥: 越冬前(冬至前后),结合中耕培土,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或复合肥10公斤左右,增温防冻,保障油菜安全越冬。
必施薹肥: 开春后油菜抽薹初期(薹高5-10厘米时),是需肥高峰期。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和氯化钾5-8公斤。此时追肥对增枝、增角、增粒重作用显著。
补施花肥: 根据苗情,在初花期可叶面喷施1%-2%的尿素溶液、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2%的硼砂溶液,防止早衰,提高千粒重和含油量。
四、精细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直播): 1-2片真叶时间苗,3-4片真叶时定苗,去弱留强,保证苗匀、苗壮。
中耕培土: 整个生长期进行2-3次中耕。前期浅锄除草,后期结合施肥进行深中耕并培土壅蔸,增厚根系土层,防倒伏、防渍、防冻。
水分管理: 油菜既怕旱又怕涝。播种和移栽时要保证土壤湿润。生长后期(开花结荚期)如遇干旱需及时灌溉。雨季务必清沟排水,严防田间积水。
病虫害绿色防控:
主要病害: 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等。菌核病是重中之重,可在初花期和盛花期用咪鲜胺、菌核净等药剂喷施植株中下部进行预防,及时摘除老黄病叶。
主要虫害: 蚜虫、菜青虫、跳甲等。可采用黄板、蓝板诱杀,保护利用天敌,或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如吡虫啉、溴氰菊酯等进行防治。
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五、适时收获与贮藏
适时收获: 收获时机对产量和含油量影响极大。
最佳时期: 全田有三分之二角果呈枇杷黄色,主轴中部角果籽粒呈本品种固有色泽时为宜。此时收获,产量和含油量最高。过早收获,秕粒多;过晚收获,角果易裂,造成损失。
科学晾晒与脱粒: 收割后最好在田间晾晒2-3天后熟,然后选择晴朗天气摊晒、脱粒。脱粒后的籽粒需及时晒干,含水量降至8%-9%以下方可安全贮藏。
清洁贮藏: 贮藏前清除杂质,仓库要干燥、通风、防潮、防虫。
总结:油菜高产核心技术要点
良种+良法: 好品种是基础,配套技术是关键。
壮苗越冬: 冬前培育壮苗是高产的保障。
硼肥必施: 防止“花而不实”的隐形灾害。
三沟配套: 排水防渍是南方产区成功的生命线。
一促四防: 在花期通过一次施药,综合防治菌核病、防花而不实、防早衰、防高温逼熟。
十成黄,八成收: 抓住最佳收获期,做到丰产丰收。
希望这份详细的技术指南能对您有所帮助!具体操作请结合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指导。
来源:汪业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