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召集生产部门技术骨干、质量管理部门人员、研发部门人员以及熟悉标准化规范的人员,必要时外聘食品行业专家、高校教授等作为顾问,搭建好团队。
核心提示:食品企业制定企业标准的基本流程……(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一、前期的准备阶段
1.组建专业团队:
召集生产部门技术骨干、质量管理部门人员、研发部门人员以及熟悉标准化规范的人员,必要时外聘食品行业专家、高校教授等作为顾问,搭建好团队。
2.市场调研与竞品分析:
收集同类食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其他企业标准文本,分析对比相关指标设定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消费者访谈等方式了解消费者需求,使产品符合市场主流需求并体现特色优势。
3.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研究:
深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发布的各类食品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政策文件,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等等。
二、确定标准的主要内容
1.范围
明确界定企业标准所适用的食品名称、种类、产品形态、生产工艺等关键要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制定本企业标准时所参考和引用的其他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文件。
3.技术要求
(1)原辅料要求
明确各种原辅料的质量规格,包括产地、品种、等级要求等,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要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规定其种类、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等。
感官要求
从食品的色泽、气味、滋味、形态、杂质等方面规定正常产品应具备的感官特性。
理化指标
确定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的物理和化学指标及相应的限量要求,如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酸度、pH 值等。
污染物限量
依据 GB 2762 等相关标准,规定产品中污染物如铅、砷、汞等的限量。
微生物指标
规定产品中所允许的微生物种类及其限量,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以及常见致病菌的限量要求。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要求
严格按照 GB 2760 和 GB 14880 等国家标准,明确其种类、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以及残留量等要求。
(2)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
主要参考 GB 14881 及其相关食品生产卫生规范。
(3)检验方法
优先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若因产品特殊情况不适用,企业可自行制定经过验证的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并在标准中详细说明。
(4)检验规则
规定产品的组批规则,如按照同一班次、同一生产线、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产品为一批次,便于后续的抽样检验和质量追溯。
企业标准指标值基于实际生产出的食品的检测数据的总结分析,可结合成本和可行性科学设定,但应满足法规的规定,企业标准严于国家标准。
三、标准的制定流程
1.起草标准
组织人员编写企业标准草案,内容包含标准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1。
2.征求意见
将标准草案发往相关部门、专家和企业内部征求意见,收集并整理反馈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3.审查与批准
组织专家对企业标准进行审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经审查通过后,由企业负责人批准发布企业标准。
4.备案与公布
将企业标准报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案后,企业标准即可作为组织生产和监督检查的依据。
对食品企业而言,企业标准不是可选的锦上添花,而是必建的生存根基:
短期
确保合规生产、控制质量风险、降低成本
长期
通过标准创新塑造差异化竞争力,引领行业升级,甚至在市场中占据主动。
建议企业:将标准建设纳入战略规划,定期评估标准的适用性(如每 2-3 年更新),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共建,以标准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食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