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的写作是基于已有故事的重组,而作家的创作则融入了真情实感,是一种充满情感的创造性活动。”对深圳作家顾启淋而言,教育早已成为他的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拥有二十一载一线教育学经验的他,将教育视为终身事业,始终满怀热情地持续学习与研究,不断探索文学写作的新
“人工智能的写作是基于已有故事的重组,而作家的创作则融入了真情实感,是一种充满情感的创造性活动。”对深圳作家顾启淋而言,教育早已成为他的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拥有二十一载一线教育学经验的他,将教育视为终身事业,始终满怀热情地持续学习与研究,不断探索文学写作的新可能。在深圳这座创新之城,他从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成功转型为专注于阅读与创意写作的教师,其个人梦想与城市精神高度契合。
近日,随着中国作家协会公布2025年新会员名单,顾启淋成功入选。这不仅是对他文学创作成绩的肯定,更转化为一股强劲的动力,推动他在阅读推广与写作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专注于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探索
2009年,顾启淋偶然阅读了教育专家李镇西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他形容此书如灯塔般照亮了他的职业道路。“我惊叹于一位语文老师竟能如此优秀且有趣,他的故事激励我不断反思,努力成为更好的教师。”
随后,教育专家魏智渊的文章促使他回顾并书写自己的阅读历程。他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其阅读史的写照”。由此,他开始了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涉猎教育、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这不仅丰富了他的学识,更深化了对中文文学的理解,从而反哺其教学实践。
在教学中,顾启淋始终专注于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探索。他坚信阅读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写作则是他们表达与展示的舞台。为此,他创新教学方法,如组织每周现场作文比赛、创办黑板报等,以激发学生兴趣。
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与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他先后撰写了《一所叫阅读的学校》《写给孩子们的作文课》《一所叫写作的学校》《三十三堂写作课》等多部阅读写作指导用书。这些作品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读写技巧,广受学生欢迎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2018年,他荣获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此外,在文学创作领域,他还出版了《小人物》《故乡的一缕缕炊烟》等散文随笔作品。
文学阅读与创意写作须从青少年抓起
近年来,顾启淋更加致力于阅读推广工作。他秉持“读写语文”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与“写”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的文本分析、语言表达及文学鉴赏能力,旨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当我们谈到文学,我们究竟在谈什么?文学本来就是慢时光,一个作家的成长不像一个资本家累积财富一样,它比财富累积要困难百倍,甚至是无望之付出。很多人写了一辈子,没有发表,没有获奖,没有出书,但是那又如何。他写过,他用文字走过内心,他用文字体验过生命。文字成为了另一个他。”
顾启淋认为,一个人怀有文学梦,并非注定要成为作家。“热爱文学、阅读文学乃至进行私人的文学写作,这些隐没于公众视野之外的创作,同样构成一个人、一座城的文化底蕴。我们在教学一篇文章时,究竟在教什么?是教句子,教中心思想,还是真正沉浸于文字的美好,去点燃孩子的文学梦,激起他们的写作欲?那种毫无功利目的的写作,不为发表,不为成名,只为自我表达与内心抒发。让他们逐渐发现文字与文学之美,进而让自己的文字去影响更多人。”因此,顾启淋强调文学阅读与创意写作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在他看来,创意写作是文科的精髓,因为它是创造“产品”的学科。“在AI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文科,更需要创意写作。我们每日所见的微短剧、优秀的广告创意、引人深思的小品,以及日益融入我们生活的电影,都离不开创意写作。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斥着创意写作的‘产品’,这些‘产品’愉悦着我们的精神,更传递着人类的文化。”
文学作品是能直抵心灵的“高科技”
深圳,是一片滋养创意与创新的沃土。在这里从事创意写作的顾启淋对科技语境下的文学创作有着独特体验。他认为,科技创新为文学创作拓展了新的方向与素材,也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与方式。然而,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应是指向人性的美好与升华;与此同时,高度发达的科技本身,也对人性构成了更深层次的审视与考验。
“无论未来走向何方,由人类情感滋养的文学作品与创意文化,都是无可替代的。冰冷的机器与备受推崇的AI,无法拥有真正的情感。尽管科技推动着社会进步,但在飞速更迭的技术面前,在这个拥挤的世界上,人的内心却愈发孤独。文学虽无法像科技那样直接变革生活,但其思想的力量却能让人在喧嚣忙碌的世界里获得宁静、学会独处,让茫茫人海中的你,最终成为你自己。”在顾启淋眼中,文字是有生命的,是有温度的。文学作品是能直抵心灵的“高科技”。“文学是超现实的产品,让人安静,让人了解自己,让人知道人类的文化。科技愈是发达,文学的价值便愈发彰显。”
顾启淋深信,当赋文学以科技的羽翼,其创作与传播必将能抵达更远的地方,叩响更多的心扉。
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