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常看我分享的话,会发现S15是我搭配测试器材的常客,实打实测了很久。结论比较明确的,S15的音质,无论数播、解码,是全方位的强。其实伴随解码部分的,还有前级音量控制功能,S15的前级部分,音质我也很喜欢。
标题特意写的数播、解码器。
有看到爱好者评论,说S15做数字输出的音质,明显强于解码输出,解码的音质不够优秀。
之前测过挺多飞傲带有数播功能的产品,确实挺大概率数字输出更好用,解码部分可能没那么悦耳,会更推荐使用数字输出部分。
但这个观点在S15上,并不成立。
经常看我分享的话,会发现S15是我搭配测试器材的常客,实打实测了很久。结论比较明确的,S15的音质,无论数播、解码,是全方位的强。其实伴随解码部分的,还有前级音量控制功能,S15的前级部分,音质我也很喜欢。
对,S15的音质,在我看来,是所在价位中完全无可挑剔的一款。
当然,S15也有非常多我觉得不够完美的地方,以至于玩了这么久,我都没分享它;
尤其软件的优化和更新,我眼巴巴的从第一个版本,0号初代目,盼到现在的4代,一共更新了01234,也就是五次;
初代样机搭载的系统,对比当下最为流行的数播们,我看来是不大合格的,大小Bug称得上满屏飞舞,操作、设置逻辑等一头雾水;
最早还有个印象深刻的,就是这系统,几乎什么都可以设置,可调选项多到离谱,外加凌乱的视觉,我第一次对数播系统感到头疼。
(初代很快就更新了,估计他们自己也看不下去。)
唯一能确定一件事,这系统绝对是飞傲花了大价钱,自己一点点开发出来的,新鲜刚出炉的玩意儿。
前段时间,终于更新到4版本,每次升级,我都会先更新,再恢复出厂默认,再花很多心思,把系统从头到尾设置一遍,用心感受下变化。就好像跟飞傲一起,体验了数播系统的开发、探索,不断优化的过程;
显而易见的,这系统,是个从堆砌,到精简的过程,视觉,操作等,不断合理化、易用化的过程;
我发现每次更新,设置,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越来越少了。到现在的第五版,虽然还有些许小bug,但已经有了符合大多数人使用习惯的软件价值。是时候可以负责任地推荐一下S15了。
时至今日,这版本大概对我来说,只剩下两个比较难受的点:
苹果音乐登录界面,还是要去系统里调字符大小,才能正常登录使用。(这次登录完,我实在懒得调回去了,干脆用最小字符,观感也还挺不错。)
另一方面,DLNA相关功能,好像和常见的不太一样,只能在FIIO的APP里用;其它类似QQ音乐推流、8player pro手机app通用推流软件这种,没找到S15,貌似不是随便就能推到S15播放那种DLNA;
其它软件相关,就不想再展开说了,毕竟后续会一直推送在线升级的,用户越多,挑毛病的越多,完善的越好,这个我信飞傲。
再说说S15其它我觉得有些匪夷所思的地方:
前面板左右两个旋钮的背景灯挺亮,各种颜色可调,但屏幕两边的触摸键,为什么不给个背景灯光,方便夜间操作?
另一方面,两个大旋钮略显松垮和塑料感,操作体验感下降,也拉低了整机的工艺和质感体现(这机器除了旋钮,整体工艺质感都很好,尤其屏幕和边框,严丝合缝的镶嵌式过渡);
(后续:拍图的时候,我仔细观摩了下旋钮,应该是个全金属旋钮,能把金属旋钮做这么塑料感,我也是头回见…很尴尬啊。)
以及,堆砌在这两个旋钮上的功能有些凌乱感,旋转,按一下,按两下,长按,都有不同效果,是不是可以考虑分配一些,到屏幕两边的触摸键?
再次,背部开放式的,放固态硬盘盒的槽子,看起来有点不成熟,而且随机附送的盘盒,是塑料材质,我觉得这也是个Bug,固态盘发热还是挺大的,应该送个带散热片的金属盒子才好。(这里建议玩家放个自己的金属盘盒。)
也许是我吹毛求疵,但也正是我太喜欢S15的音质了,所以看待的时候,更加苛刻吧。
S15的音质好,和全尺寸、大机箱脱不开关系,设计师的说法,肯定是更多音质设计理念,因为空间更大,得以施展和发挥。
现实中也一定会因为电子元件的布局距离更大,得以降低相互之间的干扰,音质得到提升,这是肯定的。
看内部示意图,确实空间大,S15整个架构,得以分成三块板子,一块线性电源板,一块信号做数模转化的板子,还有一块纯数字信号的板子,数模和数字部分,做了分开供电供电。
还注意到了一个点,我非常喜欢S15的机箱(这里指箱体,不是面板),好像其它玩家说这是个铝合金外壳,我有些疑义,这壳子我眼熟,曾经非常著名的,英国高端专业系PrismSound的爆火声卡(玩家当解码耳放一体机用的很多),Lyra(天琴座)系列,机箱就是这个材质,纹路、手感什么的,都是一样的(我甚至觉得出自同一工厂)。我怎么都觉得这是个特殊处理过的铁皮,而不是铝合金。机器玩多了,直觉告诉我,这个铁皮,应该对优化音质,有很多正向作用的。
(后记:即便外壳是个特制薄皮,拍照时,仍会发现S15的机身足够厚重,抛开音质不谈,下料的诚意值得肯定。)
虽然刚才说了很多S15的坏话,但对S15的尤其音质,以及大多数设定,我都是非常喜爱的。
大触摸屏幕,虽然显示精度不是那种巨高的,但绝对实用和好用;屏幕大,离得远看得清楚,是很实在的。
接口格外齐全,包括作为数字转盘使用的,AES、USB、I2S、同轴、光纤数字输出口,作为解码器使用的,AES、USB、同轴、光纤数字输入口;
以及作为模拟信号输出的,两组RCA和一组平衡XLR,支持音量控制,方便直接接驳有源音箱,以及纯后级功放;
S15也可以直接接入影院系统或者电视机,有支持ARC回传功能的HDMI接口;
前面板还额外给了TypeC的USB输入和A口的USB HOST,也就是前后面板,加起来总共4个USB出、入口,很方便接驳便携播放器、PC、平板、手机等,USB协议的音源设备,无论做转盘,还是解码,还是外接存储器,USB设备友好,在S15上比较明显;
而且除了USB接驳各种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额外给了SD卡槽拓展存储;
网络流媒体播放器嘛,各种网络音乐App,Airplay、DLNA、ROON,UPNP、SMB等协议,支持网络+NAS、PC等音乐存储、服务器播放,都是常规操作,S15有线网络接口是千兆的。
Wifi、蓝牙无线火力全开,S15配置了两个模块化的无线端,没用天线,看着、用着更舒服,果然全尺寸台机的好处,还是显而易见啊。
接口能看出功能的强大,S15在看不到的地方,和音质相关的部分,也同样给了全旗舰化配置,以及毫不吝啬的物料成本,挑点重点:
变压器+数字、模拟两路全线性供电模组;
两颗ACCUSILICON配对过的飞秒晶振时钟校准;
AKM旗舰4191+4499EX数模转化芯片;
模拟音频全平衡架构;
旗舰蓝牙平台高通QCC5125;
旗舰USB数字核心XU316;
细分到高纯度的无氧铜机内导线,以及各种有名有号的高精度电容、电阻元器件;
这部分就不过多赘述。
关乎数播产品,操控是很重要的体验核心,除了常规的触屏操作、远程遥控,在移动设备上使用飞傲App无线操控S15时,有一个从未见过的独具匠心处——支持无线投屏控制的同时,远程操控可以转化形态,变身成竖屏手机App一样的操控体验;
说说音质,有个大前提,S15是个非常标准的HiFi大台机。
如果像开头说的,认为数字输出音质好,解码输出水平不高,可以尝试站在标准HiFi台机的理念和角度,去理解S15这台机器。
我能理解其他玩家的感受,因为整个测试过程中,我换了两个测试环境,一个是从供电专线,到墙插、电线、信号线、数字线、避震、路由器、光隔离、交换机等,武装到接插件镀层的测试环境。另一个是更接近“裸奔”的测试环境。
胡乱猜测一下,可能越是接近大台机标准的产品,对HiFi附件越敏感,各种测试后,发现S15对所有周边附件都是有够敏感的。
两个测试环境,S15确实给出了不同的两个结果,附件加持完善的情况下,S15无论数字、模拟输出,音质都是没什么可挑剔的。而“裸奔”情况下,也确实存在解码部分的听感,有些许不尽人意的情况。
所以对S15音质总结如下:
附件加持完满的情况,数播+解码的整体输出,S15最值得肯定的听感(最值钱那部分),是低频部分兼具“紧致”、扎实的形体,清晰和“深刻”的下潜感,准确且十分得当的“动态感”,以及整体听来,非常合理的“松度”、声音温度、以及些许“润度”。
S15竟然真的把声音的流畅度做出来了,我察觉不到“数码味儿”的存在,放眼数播界,我都觉得这挺难得。
这会在想,类似价位CD机的声音,S15没有CD那么润,但也永远感受不到声音干涩;S15没有CD那么“松”,听来反倒更紧实;S15不是CD那种一耳朵温柔顺滑的流畅(这点我猜是多数人觉得CD好听的关键所在),却有着独属于数播器材的那种,声音的完满、流畅感。
深度思考了一下,其实单论素质细节、密度,声音两端开扬度,我甚至会认为,S15比同价位CD机,有着更明显的优势;CD机那种润和顺的流畅悦耳,可能因为细节没那么多,密度没那么高,所以各频段音符,衔接、过渡时,难度本身就会降低,属于先天优势;
而大多数数播,最容易被爱好者诟病的“数码儿”问题,也大概率来自于本属于数播先天优势,因为更高的声音素质、密度,两端信息量等,致使音符衔接难度大大增加,调教不好时,声音流畅感降低,数码味儿产生。
所以我觉得S15这样没什么数码味,还能在高密度、素质的同时,给到这样流畅、有些温度、松弛度、润度的声音,是它作为数播音质中,最值钱的事情。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说,S15的低频质量,动态调教,也很值钱。
以上结论,是S15作为数播+解码的音质结论,如果单用S15作纯解码器使用,S15对前端音源的声音特性,也会有明确反馈,整体结论,和上面大差不差;
如果S15作为纯流媒体数字转盘使用?
是会得到很纯粹的,准确、中性、平衡、高素质的数字信号,最终的音质效果或者声音风格,更多取决于你的解码器和放大器、耳机、音箱等后端设备;飞傲产品作数字源,一直都被爱好者们津津乐道,就这点我也对S15进行了很多测试,结论依旧是完全不用担心其数字信号的品质,就不多赘述。
其它没什么特别,S15听了这么久,可能因为其软件有点拖后腿,以及并没有什么非常突兀或者说跳脱的、与众不同的调音特色、声音风格等,所以对这机器的看法,我从没产生过“惊艳”感。
但因为其极高质量的低频呈现,优秀的声音动态、素质表达,中性、透明、流畅、平衡的整体风格,以及刚刚好的气态感和宽松、润泽度,一直以来,S15给我的感受,都是非常日常、耐听,让人感到十分踏实、舒心的好音源。
总结下的话,万元内,S15给到全旗舰配置,全良心用料,如此丰富齐全的接口和功能性,对各种器材兼容性、包容度这么高的流媒体音源,市面上并不常见;
另一方面,万元内数播,能做到S15这样,拥有高素质、密度、质感、平衡中性声底,以及,无数码味儿的微润、微气态、微宽松,整体极流畅音质的,市面上更是不常见了。
最后,万元内把数播+解码做在一台机器里,且二者在音质上,还能毫无短板的,S15真心算是稀罕玩意儿了;更搞笑的,哪怕只把S15的解码部分,单拉出来,和市面上万元级的纯解码器打打擂台,我听也是丝毫不会沦落下风的。
嗯,虽说软件部分略显拉胯,但确实没有影响我对S15的喜爱和看好,况且随着固件升级的不断更新推送,我相信S15会愈发趋近完美产物的。
标准台机的音质,是真的香。
来源:耳机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