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30日,Sci2U科普大会在台州学院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凡人驭AI,智见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六大洲22个国家的科学传播专家、科技工作者及青少年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科学普及的新路径与新机遇。
10月30日,Sci2U科普大会在台州学院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凡人驭AI,智见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六大洲22个国家的科学传播专家、科技工作者及青少年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科学普及的新路径与新机遇。
2025 Sci2U科普大会在台州举行
以科普之力,照亮凡人驭AI的未来之路
2025年Sci2U科普大会在台州成功举办,这是省科普联合会举办的第三次年度大会,从参与的广泛性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看,堪称一次科普嘉年华。来自全球五大洲22个国家的科学传播同仁、科技工作者、教育实践者以及充满朝气的青少年朋友们,围绕“凡人驭AI,智见未来”这一时代命题,展开了深入、开放而富有建设性的交流,达成了共识。
这次大会,既是一次成果的巡礼,更是一次思想的远征。我们通过“人人可为”、“启智有方”与“制胜之道”三大篇章,立体地呈现了人工智能从高深堂奥走入寻常巷陌的生动图景,也深刻地触及了技术浪潮之下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见证“凡人”的力量:AI正成为普惠的赋能者;我们聚焦“启智”的根基:教育是构建人机共生的土壤;我们直面“共生”的挑战:警惕“AI依赖”,捍卫人类认知主权。
在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的同时,作为科学传播工作者,我们必须以理性的光芒,照亮前路上的暗礁。随着AI深度融入生活,“AI依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这并非指使用AI,而是指在过度依赖中,我们可能不自觉地放弃了自身的认知主权。比如认知能力的退化、思维的同质化、事实与判断的混淆、责任主体的模糊等等。因此,我们探讨的“人机共生”,绝非被动地依赖与服从,而是积极的协作与共舞。这要求我们必须将AI定位为强大的“副驾驶”,而人,永远是手握方向盘的“机长”。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的科普工作肩负怎样的历史使命?在本次大会的圆桌讨论和各项交流中,我们凝聚了共识,看清了前路。我认为,我们必须以新思维、新方法,重新审视和构筑科普工作的未来路径:
第一,在认知上,要从“使用工具的人”迈向“新智人”。我们不能再将AI视为简单的外在工具,而应将其视为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的知识生态系统的参与方。在这个系统里,人类与AI共同学习,共同演进,形成一种新型的智力伙伴关系。
第二,在方法上,要从“人机协作”升维至“智慧共舞”。协作,尚且有主次之分;而共舞,强调的是节奏的契合、情感的交流与创造性的迸发。我们要追求AI的精准分析能力与人类价值导向、审美直觉和战略洞察的深度融合。我们必须先思考,再提问,强化批判性思维,对AI的输出进行“质检”,敢于追问来源,识别偏见,寻找对立观点。我们要将AI工具化,视作“超级计算器”和“灵感催化剂”,而将深度思考、逻辑构建和价值判断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三,在格局上,要实现从“流向我们”到“源自我们”的转变。在AI这场关乎人类未来的大变革中,东方的系统思维、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伦理道德的深刻关切,完全可以成为构建普惠、可信、以人为本的AI新生态的重要思想源泉。我们应当有自信,让源自我们东方智慧的思考,成为全球科普事业与AI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机共生的最高境界,不是人变成机器,或者机器变成人,而是人类利用机器的增强,变得更加像“人”,更富有智慧、更深刻、更具创造力和同理心。
当AI的浪潮奔涌而至,2025年Sci2U科普大会已经作出了我们的回应。从城市街角的AI巡逻员,到乡村课堂的智慧辅导员;从银发学者的数字新生,到孩童眼中闪烁的科技光芒——这每一个凡人驭AI的故事,都是科学光芒照亮平凡角落的见证。这束光,源于我们每一个人,也终将汇聚成推动人类文明前行的星辰大海。
我们不仅要坐而论道,而且更要起而行之。大会成果不少,可喜可贺;而我们共同奔赴的未来,正徐徐展开。让我们携手,开启一个人人可参与、AI可赋能、智慧可共享的科普新纪元!
海报由AI共同生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