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福州路闹猛起来!文化商厦业态改为复合型,古籍书店新增外文介绍,外文书店拥抱文旅商体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22:00 1

摘要:福州路是上海知名的文化街。历史上,这里因新闻出版业集聚而闻名。福州路不仅是一条马路,更是一段近代文化的缩影,中国最早的一批现代书局和报馆在此创立,包括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

福州路是上海知名的文化街。历史上,这里因新闻出版业集聚而闻名。福州路不仅是一条马路,更是一段近代文化的缩影,中国最早的一批现代书局和报馆在此创立,包括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

有过辉煌历史的福州路,如今也面临着时代的考验和市场的挑战,不少文化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发展与转型,本期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进行了采访。

上海文化商厦改造后变了,零售业态比例最小

对于许多市民来说,位于福州路的上海文化商厦是他们非常熟悉的。1995年10月18日,上海文化商厦亮相福州路并开始试营业,其全玻璃的建筑外观,吸引了市民的目光,这是当时我国最大的文化用品专业商厦之一,也是当时福州路文化街上的标志性建筑。当时的上海文化商厦集文化购物消费、文化商务办公为一体,总建筑面积13700平方米,营业面积4000多平方米,经营文化用品、办公设备、礼品等商品品种近万个。

改造之前的上海文化商厦(2016年拍摄)
改造之后的上海文化商厦(2025年10月拍摄)

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经营之后,上海文化商厦从2023年10月起到2024年9月期间进行升级改造,在改造之后更名为百致/百空间上海文化商厦,成为集精品公寓、创意办公和艺术商业于一体的复合型项目,主要包含商业、公寓、办公三种业态。按照此前的介绍,公寓和办公业态要占到文化商厦的大头,而商业不到10%。

记者今年夏天去福州路采访时,发现新的上海文化商厦一楼沿马路有围挡,内部在进行装修。最近,文化商厦一楼沿马路的新门面已经完成装修,几家餐饮企业陆续亮相并开始营业,而占据商厦一楼C位的是一家兰州牛肉面。

诗人、上海交大医学院教授刘业雄告诉记者,今年4月古籍书店重新开张后,他曾去过两次福州路,都是为了淘旧书,小有收获。“以前在福州路上买书,尤其是淘旧书,是有许多有趣的回忆的。我读高中的时候,经常到上海旧书店买书,60年代中期,这家旧书店处理一大批苏联的长篇小说,都是各个图书馆筛出来的,非常便宜,几分钱一本,最贵一角几分钱,这对我们这些省下点心钱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机会。天蟾舞台隔壁的那家淘书公社印象很好,文化商厦楼上卖旧书,后来也叫淘书公社。淘书公社的书,实际上是出版社库存或滞销的书,品相都很好的。”

改造之前上海文化商厦的文史区和儿童图书(2016年拍摄)

在沪语作家、《弄堂》作者胡宝谈的印象当中:“老早底文化商厦进门,一楼是电子产品,比如当时热销的好译通,还有就是各种文具,楼上有打折书,隔壁古籍打折书看好后,接下来也上去兜一圈,但书的质量一般。”

书评人、青年作家周洋告诉记者,文化商厦早些年也是一处淘书迷爱去的地方,一楼卖文具,笔墨纸砚样样齐全。二楼是面积很大的书店,有很多品质很好的特价书,还是值得一逛的。“2006年到2016年,我经常去那里淘书。2020年以后就去的少了。改造以后我没有进去过,只是在去古籍书店途中,从外观上看了一下。现在为了转型发展,企业多样化经营,也是可以理解的。”

资深媒体人柯兆银前几天经过福州路时,也发现文化商厦变了,他告诉记者:“我以前去上海文化商厦主要是购买文具,印象中品种繁多,包括纸墨笔砚,应有尽有,服务员态度也主动热情,体现出福州路的服务特色。几天前路过,看到上海文化商厦面貌改变,出现了兰州纯汤牛肉面等几家餐饮单位,感到很惊讶。仔细想想,其实这也很正常。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的需求也在变,因而业态在变,我们要以变应变。文化商厦就是一种积极改变。当然,如果能以文化之变求变,那就更好了,这也和福州路最初的文化街特色相匹配。”

百致公寓酒店前台以及关于上海文化商厦的介绍

记者走进位于福州路355号的百致公寓酒店,前台接待人员表示这里的二楼到五楼是精品酒店公寓,至于价格,需要与销售人员进一步沟通。

商户看中福州路文化内涵,希望以后生意能好起来

世阳文具美术用品商店位于文化商厦一楼,也是商厦内唯一一家文化用品销售企业,去年12月下旬搬回文化商厦重新开业。记者进店时,店主吴鹏师傅正在和妻子吃中饭,妻子匆匆吃了几口饭,又站起身去接待刚刚进店的顾客了。

吴师傅今年快五十岁了,在上海打拼几十年,最早做过茶叶和手机生意,后来选择了文具和美术用品行业,其销售的文具和画材品类在福州路区域算是最齐全的。记者注意到,吴师傅的店营业面积比较大,而文化商厦租金也并不便宜,谈到为何选择入驻文化商厦的原因,吴师傅告诉记者,自己当初在福州路做文具生意就是从文化商厦租柜台开始的,是上海事业的起点,因此对老东家还是非常有感情的,而且他针对的大客户比较多,要保证门店良好的品牌形象。“许多企事业单位来采购,他们看中的是你企业的信誉和品牌,他们喜欢到文化商厦来,他们讲‘同样采购,我们愿意到文化商厦采购,而不是到小店去。’”

世阳文具美术用品商店位于文化商厦一楼
去年12月下旬,世阳文具美术用品商店搬回文化商厦重新开业

世阳文具美术用品商店是从今年年初正式开始营业的,当时旁边几家门面还在招租,可以说一开始几个月是孤军奋战,一直到前段时间入驻的餐饮企业相继开业之后,一楼门口才闹猛起来(沪语:热闹)。

吴师傅告诉记者,自己与妻子早上8点半开门营业,一直到晚上9点打烊,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候下雨天也要坚守,就是为了服务好每一位有需要的客人。

谈到今年门店的经营情况,吴师傅告诉记者,预计会亏损几十万左右,但他并不会因此而打退堂鼓。“我就想好好经营下去,也希望文化一条街能够重新好起来。即便明年小亏也不要紧,只要以后生意能好起来的话,钱还是能赚回来的,如果哪一天自己实在坚持不了了,真扛不动了,那就另外再想办法。”

古籍书店增加外文介绍,与酒店邻居合作引流

对于上海文化商厦的“老邻居”古籍书店来说,在经过之前467天的升级改造之后,这家书店在今年4月下旬以全新面貌回归福州路。重新开门营业之后,古籍书店新动作不断,包括企事业客户拓展、周末特色旧书市集、天空音乐会、各类手作体验活动、短视频加直播,而首次引入的直播卖书业务,给这家历史长达70多年的老牌专业书店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位于福州路的古籍书店

上海图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犁告诉记者:“古籍书店4月19日重新开业以后,4月份和5月份人流量还是很大的,所以说当时我们整个门店运营的精力主要是放在线下;到了6月份,我们注意到客流出现了缓步下降的趋势,那么从6月份开始,我们着手做线上直播了,人员不断在扩容当中,目前已经充实到5人团队,效果还是就很显而易见的,直播跟线下的销售接近了,对我们来说营业额的贡献其实是蛮大的。”

古籍书店本周的一场直播活动

据悉,此前的单场直播销售额最高可以达到15000元,以书店每周举办7到8场直播计算,这个量还是非常可观的。而接下来,书店的直播在图书品种方面会做新的拓展,从原来的微瑕书和签名版到引入港台版图书。

位于五楼的博古雅苑最近在举办老照片展览

位于五楼的博古雅苑最近在举办一个老照片展览,博古雅苑是古籍书店新装修开业后新的业态,以展带销的形式陈列海派艺术品,以民国名人大家字画、老家具、老物件及影像资料为主。这些展品较为直观地诠释了海派文化的源起和脉络,与古籍书店“厚重的文化、轻轻的落地”的初衷相得益彰。

刚刚开业不久的城际酒店
酒店大堂里有古籍书店的古方养生茶

走进最近刚刚开业不久的城际酒店,记者注意到酒店大堂里有古籍书店提供的古方养生茶,城际酒店的前身是吴宫大酒店。程犁告诉记者:“因为在之前的装修过程当中大家相互认识并有了交流,最后跟城际酒店有了这样的合作,把我们古籍书店特色养生茶和重点商品的简介放到城际酒店大堂,供他们住店客人免费品尝。如果说住店客人对书店和古方茶有兴趣,他们可以凭着城际酒店的房卡可以到古籍书店来进行消费,而且可以享受一定的购物优惠。”

孔子像旁边也有英文和韩文介绍

在这些住店客人当中,不少是外籍人士,而他们形成的客流不受工作日跟双休日的影响,到了下午,在古籍书店可以看到进店看书闲逛的外国游客。为了迎接这些外国游客来书店,记者注意到,古籍书店不少书籍旁新增加了英文和韩文的介绍,就连店里那尊标志性的孔子像,旁边也有英文和韩文介绍。据工作人员透露,这些新的英文和韩文介绍是10月份刚刚加上去的,接下来还会有各个楼层的英文和韩文介绍,而这些介绍是在今年的国庆长假之前邀请专业人士翻译的。

外文书店全面拥抱文旅商体展

古籍书店的马路对面是外文书店,也与古籍书店的兄弟单位艺术书坊咫尺之遥。据上海外文图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清介绍,目前外文书店图书占比约72%,文创占比16%,活动展览空间占比约12%,明年布局各楼面商品可能会有调整,去年开始书店的文创占比有提高。外文书店一楼至四楼常年陈列5万余种原版图书,书店合作开发或引进了优秀的文创商品,例如合作开发企鹅兰登联名文创和杜海军海派文创,引进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的文创产品。

位于福州路390号的外文书店

在文旅商体展方面,外文书店这两年动作频频,主动出击。作为福州路的老牌书店,外文书店有着75年的悠久历史,书店主楼始建于1931年,是历史保护建筑,因此这几年成为不少阅读爱好者以及海外游客的打卡点,书店为一些旅行社或CityWalk组织者提供相关主题或特定图书。书店紧抓足球、篮球、F1、ATP等国际赛事,在店内举办相关主题书展,提供原版传记、画册、球星卡等。书店还与南京路商圈形成二次元文化互动,与周边演艺场所、美术馆等进行互动,与市网络游戏协会共建,把游戏文创产品引入书店,与商圈社区合作,举办文化快闪或市集活动。

外文书店合作开发或引进了优秀的文创商品

记者注意到,外文书店的三楼有“艺嘉文化空间”,这里可以举办各类小型画展、藏品展。书店每年参加上海书展、国际童书展、国际艺术书展等各类文化展会。上海进博会将于11月5日开幕,书店连续五年在上海进博会新闻中心打造“海上书房”,为中外记者提供优秀图书,2025年“海上书房”升级为“海上文集”,将带来更多更全面的文化服务。

建筑设计师出谋划策:把福州路商家“串联”起来

著名建筑设计师俞挺主持设计了思南书局、徐家汇书院(室内空间)、上海书城(改建项目)、朵云书院、钟书阁等一系列上海文化地标和文化空间。对于目前如何激活福州路这些文化企业的人气,俞挺提供了他的个人建议:

我认为在城市更新的这些街区,在原来建筑面积比较小的房子,通过再建“第二条步行系统”把它们串联成一个完整系统,从而在原来的高速行走的道路边上再造一个“第二条步行系统”,将原来分割的、互不联系的商业变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而形成集聚效应,就能激活社区。

对于行人来说,我从文化商厦里面通过一层走到旁边的古籍书店,然后再从古籍书店的侧门走到吴宫大酒店。而我不需要再走到福州路狭窄的人行道上,甚至我沿着这个步行系统向西可以走到上海书城,向东走到杏花楼。而类似的方法不仅可以出现在福州路,还可以出现在南京路、淮海路和四川北路。

俞挺手绘的“第二条步行系统”草稿图

不过俞挺认为,如果要把福州路的这些商家包括文旅企业“串联”起来,最大的挑战是建筑背后的物业:“因为现在每家物业属于不同的公司,由于当初在划分产权的时候,每个物业都有独立的一套绿地率、退让率、容积率要求。我认为这是政策上的挑战,而在技术上毫无挑战,无论是架天桥还是山墙开洞、结构加固,甚至开辟地下通道,我个人认为都是没有问题的。我说的这些案例均见于东京、伦敦和香港地区。”

俞挺手绘的遮阳雨棚草稿图

考虑到“第二条步行系统”的落地难度,俞挺还提供了一条更简单的做法:“也可以像京都那样在热闹的街道加上遮阳雨棚,遮阳雨棚的设计是可控的,雨棚材质甚至可以使用彩色玻璃。市民游客想从山东路的文化商厦一直走到湖北路的上海书城,如果有一条连续的遮阳雨棚,那么他也可以在步行条件不舒适的情况下获得很好的城市步行体验。如果下雨天他们有一个可以遮蔽躲雨的地方,那这个街区生意就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可能还会更好。现在唯一的挑战就是遮阳雨棚会带来建筑面积的增加,这个需要相关部门出来协调。”

采访札记:如何让福州路闹猛起来,大家都有好建议

对于我来说,福州路文化街是我常去的地方,现在去是因为工作原因。再往前的几十年前,这里是我学生时代采购文具和买书的世界。如今,面对互联网和平台经济的强力冲击,这条文化街显得有些落寞和冷清。对于如何增加福州路的人气和活力,让这条文化街闹猛起来,社会方方面面一直在各种尝试和努力。在我看来,吴师傅是福州路的坚守者之一,12年来,他与家人守着这家文具美术用品商店。在采访结束之前,谈到自己对福州路的期待,吴师傅讲了很多,也提了建议,他认为福州路的文化企业应该合力来促进这条街的人气。吴师傅经常看到一些书店在搞文化活动,也邀请了很多嘉宾,他希望这些大的书店联合起来,再联系一下周边商厦,加上他们这些小业主,大家共同商量,如何相互引流。

如今,上海在推动文旅商体展的全面融合,打造消费新场景。一位在福州路工作的文化人士告诉我,他其实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非常希望能在这条工作多年的街区发起“福州路文化节”,召集同行整体策划、整体宣传,把全上海的爱书人都吸引过来,而文化节的时间可以放在金秋旅游旺季。

上海文化商厦华丽蜕变

来源:周到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