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男子砸锅卖铁买美国废弃水塔住,33年后拆迁金额彻底懵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1 21:46 1

摘要:1987年,洛城唐人街,陈志明面对所有人的质疑和嘲笑,死死攥着手里那张产权证。

"你疯了!2000美元买个破水塔?你知道这钱能租多少年房子吗?"

"老陈,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那就是一堆废铁!"

"这辈子见过傻的,没见过你这么傻的!"

1987年,洛城唐人街,陈志明面对所有人的质疑和嘲笑,死死攥着手里那张产权证。

33年后,当他打开政府送来的那份拆迁文件时,整个人如遭雷击,手里的纸片飘落一地。

01

1987年的春天,洛城还笼罩在清晨的薄雾里。陈志明像往常一样,凌晨四点就起床,骑着那辆吱呀作响的二手自行车,赶往唐人街的"金龙餐馆"。

餐馆后厨的温度永远比外面高十度,油烟味混着各种调料的气息,让人喘不过气来。陈志明熟练地颠着炒锅,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到灶台上,瞬间蒸发成白气。

"老陈,手脚麻利点!客人催菜了!"老板李福贵的声音从前厅传来。

"马上好!"陈志明应了一声,将最后一道宫保鸡丁装盘。

这样的日子,他已经过了整整五年。每个月600美元的工资,除去房租和基本生活费,能存下来的不过一百来块。按这个速度,想在洛城买个像样的房子,恐怕要等到下辈子。

那天下班后,陈志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骑车到了城郊。他听工友说,那边有个废品收购站在招人,想去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晚上再打份工。

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骑了半个多小时,陈志明远远看到一个巨大的金属建筑矗立在荒地上。那是一座废弃的水塔,锈迹斑斑的外壳在夕阳下泛着诡异的红光。

"这是什么东西?"陈志明停下车,好奇地打量着。

水塔旁边插着一块木牌,上面用英文写着:"政府资产出售,售价2000美元,有意者请联系市政厅。"

2000美元!陈志明倒吸一口凉气。这个价格,正好是他这五年来所有的积蓄。

他绕着水塔走了一圈,发现虽然外表破旧,但主体结构还算完整。水塔内部空间很大,至少有两百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如果稍加改造,完全可以当作住所。

"买个水塔当家?"这个疯狂的念头在陈志明脑海里冒出来,连他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第二天,陈志明请了半天假,跑到市政厅询问详情。负责的职员是个秃顶的白人老头,看陈志明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傻子。

"你确定要买这个?"老头推了推眼镜,"那就是一堆废铁,政府都懒得拆除,才标这个价格处理掉。"

"土地所有权也包括吗?"陈志明问。

"当然包括,水塔下面那块地,大概有500平方米。"老头翻着文件,"不过我得提醒你,那地方没水没电,周围荒无人烟,你买了也没用。"

陈志明没有立即回答。他想起在国内的时候,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地在人在,有了地就有了根。"

"我要买。"陈志明坚定地说。

消息很快在唐人街传开了。所有人都觉得陈志明疯了。

"2000块买堆破铜烂铁?"隔壁卖菜的王婶摇着头,"这孩子是不是被人骗了?"

"我看他就是脑子进水了。"理发店的张师傅一边给客人剪头发一边说,"那些钱够交好几年房租了。"

最激烈的反应来自陈志明的女朋友小芳。她是餐馆的服务员,两人交往了三年,原本打算年底结婚。

"你说什么?要买水塔?"小芳瞪大了眼睛,手里的托盘差点掉在地上。

"小芳,你听我解释..."

"解释什么?你知道我等了多久吗?三年!我等了你三年!就等着攒够钱结婚买房!"小芳的声音越来越高,"现在你告诉我,要拿所有的钱去买个破水塔?"

餐馆里的客人都转过头来看热闹。陈志明尴尬地拉着小芳到后巷。

"这是投资,小芳。那块地迟早会升值的。"

"投资?你懂什么投资?"小芳气得浑身发抖,"陈志明,我给你两个选择,要么放弃这个愚蠢的想法,要么我们分手!"

陈志明沉默了。他看着小芳愤怒的脸,心里一阵绞痛。但不知为什么,买下那座水塔的念头却越来越强烈。

"对不起,小芳。"陈志明低声说。

"你!"小芳的眼泪夺眶而出,"陈志明,你会后悔的!你一定会后悔的!"

她转身跑开,再也没有回头。

失去女朋友还不是最糟的。老板李福贵听说这事后,把陈志明叫到办公室。

"老陈啊,你在我这儿干了五年,我一直很器重你。"李福贵点着烟,"但你要是真买了那破水塔,就别来上班了。"

"为什么?"

"为什么?"李福贵冷笑,"我可不想让员工知道,我雇了个傻子。这对餐馆的名声不好。"

陈志明咬着牙,一言不发地离开了办公室。

朋友们的反应也差不多。平时一起打麻将的老张直接把他赶出了家门:"别来了,我不想和傻子做朋友。"

就连房东太太都用怜悯的眼神看着他:"可怜的孩子,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精神出问题了?"

面对所有人的质疑和嘲笑,陈志明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卖掉了自行车,卖掉了唯一值钱的手表,甚至把几件像样的衣服都当了,终于凑够了2000美元。

1987年5月15日,陈志明在市政厅签下了购买合同。那个秃顶老头递给他产权证的时候,还不忘最后劝一句:"年轻人,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陈志明接过产权证,紧紧攥在手里:"不后悔。"

走出市政厅的那一刻,陈志明看着手里的产权证,心情复杂。他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但至少,他终于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02

搬进水塔的第一天,陈志明才真正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是什么。

水塔内部比想象中更糟糕。多年的废弃让这里充满了铁锈味和霉味,地面积着厚厚的灰尘,墙壁上爬满了不知名的藤蔓。

最要命的是,这里真的什么都没有——没有水,没有电,甚至连个像样的门都没有。

陈志明拎着一个破旧的行李箱,站在水塔中央,第一次产生了后悔的念头。

"也许他们说得对,我真的是个傻子。"他自嘲地笑了笑。

但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了。陈志明卷起袖子,开始清理这个新"家"。

他先是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清理垃圾和灰尘。白天去建筑工地打零工,晚上就在水塔里干活。没有电,他就点蜡烛;没有水,他就拎着塑料桶到两公里外的加油站接水。

邻居很快发现了这个"新住户"。

"嘿,听说了吗?有个傻子花2000块买了那个破水塔!"

"2000块!天哪,他是脑子进水了吗?"

"我看见他了,一个中国人,每天拎着水桶进进出出的,像个叫花子。"

流言蜚语很快传遍了整个社区。每当陈志明经过,总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有一天,陈志明正在水塔外面修补破损的铁皮,一辆红色轿车停在了不远处。车门打开,走下来的是小芳,她身边还挽着一个西装革履的白人男子。

"就是这里。"小芳指着水塔,声音里带着嘲讽,"这就是他花2000美元买的'豪宅'。"

白人男子夸张地笑了起来:"Oh my god!他真的住在这里?这简直是我听过最蠢的事!"

陈志明握紧了手里的锤子,指节都泛白了。

小芳走近了些,居高临下地看着他:"陈志明,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像个流浪汉!当初你要是听我的,现在我们已经结婚了,住在正常的房子里。"

"是啊,兄弟。"白人男子搂着小芳的腰,"女人说的话还是要听的,不然就会落到这个下场。"

陈志明深吸一口气,慢慢站起身:"这是我的选择,与你们无关。"

"还嘴硬!"小芳冷笑,"陈志明,你就在你的破铜烂铁里过一辈子吧!"

看着他们扬长而去的车子,陈志明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痛。但他没有时间沉浸在痛苦中,天快黑了,他还要赶在天黑前修好屋顶的漏洞。

为了生存,陈志明不得不另谋生路。他白天去建筑工地搬砖,晚上就去垃圾场捡废品。

是的,堂堂一个厨师,现在沦落到捡垃圾为生。

垃圾场的管理员老约翰是个心地善良的黑人老头。看陈志明可怜,经常会给他留一些还能用的东西。

"孩子,你为什么要住在那个水塔里?"老约翰问。

"因为那是我的家。"陈志明回答。

"但那不适合居住啊。"

"总有一天会适合的。"陈志明笑了笑,继续在垃圾堆里翻找。

他找到了一些旧木板,可以用来做简单的家具;找到了几个还能用的铁桶,可以用来储水;甚至找到了一个破旧但还能用的煤气灶。

就这样,一点一点地,陈志明开始改造他的水塔。他用捡来的木板搭了个简易床铺,用废弃的铁皮修补墙上的破洞,用塑料布做了临时的门帘。

三个月后,水塔里已经有了基本的生活设施。虽然简陋,但至少能遮风挡雨了。

冬天来临的时候,陈志明面临了最大的考验。水塔里没有暖气,夜晚的温度能降到零下。他裹着捡来的破棉被,瑟瑟发抖地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夜。

有一天早上,他被冻醒了,发现储水的铁桶都结了冰。他哆嗦着生火做饭,却发现煤气用完了,而他身上只剩下两美元,不够买一罐煤气。

"也许,我真的错了。"陈志明看着空荡荡的水塔,第一次有了放弃的念头。

就在这时,老约翰来了。他带着一罐煤气和一些食物。

"孩子,这是圣诞礼物。"老约翰笑着说。

陈志明的眼眶湿润了:"谢谢你,约翰。"

"不用谢。"老约翰拍拍他的肩膀,"坚持下去,总会有转机的。"

这个冬天,陈志明靠着老约翰和其他几个好心人的帮助,艰难地熬了过去。

03

时间转眼来到了2000年。

十三年过去了,陈志明依然住在他的水塔里。不同的是,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改造,水塔内部已经焕然一新。他想办法接通了电线,打了一口井解决水源问题,甚至在水塔周围种了些蔬菜。

更重要的是,周围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荒凉的郊区开始开发了。先是修通了公路,然后陆续建起了住宅区和商业中心。陈志明的水塔,突然从郊区变成了市区的一部分。

地价开始疯涨。当年那些嘲笑他的人,现在都傻眼了。

"听说了吗?老陈那块地现在值钱了!"

"可不是嘛,旁边那块地去年卖了50万!"

"他当年才花了2000块,这是发财了啊!"

果然,很快就有开发商找上门来。

"陈先生,我代表日落房地产公司,想收购您的这块地。"一个油头粉面的中年人递上名片。

"不卖。"陈志明言简意赅。

"别急着拒绝,我们出价20万美元。"

20万美元!这个数字让陈志明愣了一下。这可是他当初投资的100倍!

"考虑一下吧,陈先生。"开发商自信满满,"这个价格很公道了。"

陈志明沉默了片刻:"我说了,不卖。"

开发商愣住了:"你...你知道20万意味着什么吗?"

"我知道。"陈志明平静地说,"但这是我的家,不卖。"

消息又一次传遍了社区。

"什么?20万都不卖?"

"这老陈是不是真傻了?"

"我看他就是贪心,想要更多钱!"

就连老约翰都劝他:"孩子,20万不是小数目,够你舒舒服服过下半辈子了。"

"约翰,你不明白。"陈志明摇摇头,"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2010年,陈志明的"事迹"被媒体发现了。

《洛城日报》的记者采访了他,标题是:"美国最傻的钉子户——花2000美元买废弃水塔,拒绝20万收购"。

文章发表后,陈志明一夜成名。不过,是以"傻子"的形象成名的。

电视台来了,网络媒体也来了。所有人都想看看这个"传奇傻子"。

"陈先生,您为什么不卖?是嫌价格太低吗?"记者问。

"不是。"

"那是为什么?"

陈志明想了想:"因为这里有我23年的回忆。每一块木板,每一颗钉子,都是我亲手弄的。这不是房子,是我的人生。"

记者们面面相觑,显然无法理解他的想法。

节目播出后,网上的评论几乎一边倒:

"这人脑子有问题吧?"

"20万都不要,真是傻到家了!"

"我看他就是想出名,故意炒作!"

面对铺天盖地的嘲讽,陈志明选择了沉默。他关掉电视,继续过自己的日子。

但开发商们没有放弃。价格一路涨到了50万、80万,甚至有人出价100万。

每一次,陈志明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不卖。"

这下,连那些支持他的人都看不下去了。

"老陈啊,100万啊!你这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钱!"

"就是,见好就收吧!"

"你到底想要多少钱?"

陈志明笑而不语。他们不会明白的。这从来都不是钱的问题。

2015年,事情出现了转机。

市政府宣布,要在这一带建设高科技园区。几家世界500强企业已经确定入驻。这意味着,这里的地价还会继续飙升。

"陈先生,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了。"又一个开发商找上门,"如果政府征收,你可能拿不到这么多钱。"

"那就让政府征收吧。"陈志明淡淡地说。

开发商摇摇头离开了。在他看来,这个中国人已经傻到无药可救了。

04

2019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

陈志明像往常一样,在水塔外的小菜园里浇水。32年了,他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水塔不再是当初的破铜烂铁,而是被他改造成了一个独特的家。

周围的变化是惊人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他的水塔,像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孤独地矗立在现代化的建筑群中。

"老陈!老陈!"

陈志明抬头,看见老朋友刘律师急匆匆地跑来。刘律师是少数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嘲笑他的人。

"什么事这么急?"陈志明放下水壶。

"大事!市政府刚刚发布公告,这一片区域要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刘律师气喘吁吁地说。

陈志明心里一紧:"要拆迁?"

"对,但是..."刘律师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我有个在市政厅工作的朋友透露,你这个水塔可能有特殊价值。"

"特殊价值?"

"具体是什么他也不清楚,只是说让你做好准备,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陈志明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的水塔。32年了,该来的终于要来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志明明显感觉到气氛的变化。不断有人开着豪车在水塔附近转悠,有西装革履的人拿着相机拍照,甚至有直升机在上空盘旋。

老约翰专门来看他:"孩子,听说要拆迁了?"

"嗯。"陈志明点点头。

"你打算怎么办?"

"等着吧,该来的总会来。"

"这些年,看着你从一个小伙子变成了老头子。"老约翰感慨地说,"说实话,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执着。"

陈志明笑了:"约翰,你知道吗?32年前,所有人都说我是傻子。现在,他们还是这么说。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为什么?"

"因为我证明了一件事——坚持是有价值的,哪怕所有人都不理解。"

老约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一周后,市政府的人来了。

来的是一个三人小组,为首的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女士。

"陈先生,我是市规划局的凯瑟琳。"女士礼貌地伸出手。

"你好。"陈志明和她握手。

"我们今天来,是要和您谈谈关于水塔的事情。"凯瑟琳打开公文包,"首先,我要告诉您一个消息。经过专家鉴定,您的水塔建于1923年,是本市仅存的工业时代建筑遗产之一。"

陈志明愣住了:"工业遗产?"

"是的。而且,您在这里居住了32年,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移民奋斗故事。市政府经过讨论,决定..."

凯瑟琳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

"决定什么?"陈志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这个需要正式的文件来说明。"凯瑟琳拿出一个棕色的大信封,"这是市政府的正式决定,请您过目。"

陈志明接过信封,手有些颤抖。32年的等待,答案就在这个信封里。

就在他准备打开信封的时候,周围突然涌来了一大群人。

有当年嘲笑他的邻居,有媒体记者,甚至还有小芳。她已经离婚了,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看到陈志明,她的眼神很复杂。

"老陈要拆迁了!"

"听说补偿金额很高!"

"到底是多少啊?"

所有人都盯着陈志明手里的信封。

"陈先生,这是正式拆迁补偿文件。"凯瑟琳郑重地说。

陈志明深吸一口气,颤抖着撕开封口。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现场安静得能听见心跳声。

他展开文件的瞬间,瞳孔骤然放大,整个人如遭雷击般僵在原地。

"这...这怎么可能..."陈志明的声音在颤抖。

手指不受控制地抖动着,额头瞬间渗出豆大的汗珠,

顺着脸颊滑落。他的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张着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文件从他手中滑落,飘飘悠悠地落在地上。陈志明双腿一软,

差点站不稳,整个人像被抽空了灵魂,呆呆地望着前方,嘴唇剧烈地哆嗦着,却说不出一个字。

05

850万美元。

文件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这个数字。

陈志明跪在地上,颤抖着捡起文件,一遍又一遍地看着那串数字,生怕自己看错了。

"八...八百五十万?"他的声音像是从嗓子眼里挤出来的。

凯瑟琳微笑着点头:"是的,陈先生。这是市政府综合评估后的补偿方案。"

周围的人群炸开了锅。

"什么?850万?"

"天哪!他发财了!"

"当年2000块买的,现在850万!"

小芳的脸色苍白如纸,她捂着嘴,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如果当年没有分手,这850万里有她的一半。可现在,她什么都没有。

"不可能!凭什么给他这么多?"有人不服气地喊道。

凯瑟琳清了清嗓子:"各位,让我来解释一下这个金额的构成。"

她拿出另一份文件:"首先,土地增值部分,400万美元。陈先生的这块地位于高科技园区的核心位置,按照current市场价格评估,500平方米的土地价值就是这个数。"

"其次,历史建筑认定补偿,300万美元。这座水塔建于1923年,是本市仅存的三座工业时代水塔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根据《历史建筑保护法》,我们必须给予相应的补偿。"

"最后,特殊补偿150万美元。这包括陈先生32年的居住权补偿,以及他对这座建筑的维护和保护。说实话,如果不是陈先生这些年的精心维护,这座水塔早就倒塌了。"

听完解释,现场更加安静了。所有人都用复杂的眼光看着陈志明。

当年那个被所有人嘲笑的"傻子",现在成了千万富翁。

"老陈,你...你早就知道会这样?"有人颤声问道。

陈志明摇了摇头:"我不知道。我只是相信,坚持总会有回报。"

"那你当年为什么不说?"

"说了你们会信吗?"陈志明苦笑,"你们只会觉得我更傻。"

刘律师激动地抱住陈志明:"老陈!你成功了!32年的坚持,终于得到回报了!"

媒体记者们疯狂地按着快门,这绝对是本年度最大的新闻。

"陈先生,您现在的心情如何?"

"陈先生,您会如何使用这笔钱?"

"陈先生,您对那些曾经嘲笑您的人有什么想说的?"

陈志明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

"各位,我想说几句话。"他的声音虽然颤抖,但很坚定。

"32年前,我用2000美元买下这座水塔的时候,确实不知道会有今天。我只是觉得,人总要有个属于自己的地方,哪怕是一座破水塔。"

"这些年,你们说我傻,说我疯,说我贪心。我都听着,但我从没动摇过。不是因为我知道能赚850万,而是因为我相信自己的选择。"

"现在,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850万不是我一个人的。"

众人愣住了。

陈志明转向凯瑟琳:"我有个请求。"

"您说。"

"我想把这座水塔捐赠给市政府,改建成移民奋斗纪念馆。"

全场哗然。

"什么?捐赠?"

"850万啊!他要捐出去?"

"这人是真傻还是假傻?"

小芳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陈志明,你疯了吗?"

陈志明看了她一眼:"小芳,32年前你说我会后悔。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我一点都不后悔。"

他转向众人:"这座水塔见证了我32年的奋斗历程。我希望它能继续存在,让更多的移民看到,只要坚持,梦想总有实现的一天。"

"至于补偿金,扣除改建费用,剩下的我会成立一个基金,专门帮助新移民创业。"

凯瑟琳眼中闪着泪光:"陈先生,您真的要这么做?"

"是的。"陈志明坚定地说,"钱够用就行。这些年我在水塔里生活,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人需要的其实很少,但人能给予的可以很多。"

老约翰走上前,紧紧握住陈志明的手:"孩子,我为你骄傲。"

"谢谢你,约翰。没有你这些年的帮助,我撑不到今天。"

刘律师擦着眼泪:"老陈,你让我看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成功。"

媒体记者们的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第二天,陈志明的故事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从傻子到英雄:一个移民的32年坚守》

《850万美元的拆迁款,他选择全部捐出》

《水塔里的美国梦》

无数人被陈志明的故事感动了。那些曾经嘲笑他的人,现在都沉默了。他们终于明白,陈志明的"傻",其实是一种他们永远达不到的境界。

小芳站在人群外,泪流满面。她终于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不是850万美元,而是一个真正懂得坚持和奉献的男人。

"对不起,志明。"她轻声说道,转身离开。

改建工程很快开始了。陈志明亲自参与设计,他要把自己32年的故事都融入这座纪念馆中。

开馆那天,市长亲自剪彩。

"女士们先生们,这座水塔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少嘲笑和质疑,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终有一天会得到认可。"

"让我们感谢陈志明先生,他用32年的坚守,为我们所有人上了一课。"

掌声雷动。

陈志明站在人群中,看着熟悉的水塔,眼眶湿润了。

他想起32年前,自己站在这里,面对所有人的嘲笑,死死攥着那张产权证的情景。

那时的他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成为千万富翁。

更不会想到,他会把这一切都捐出去。

但他从不后悔。

因为这32年,他不仅收获了金钱,更收获了人生的意义。

纪念馆里,专门有一面墙记录了陈志明的故事。墙上刻着他说过的一句话:

"人生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风暴中起舞。"

许多新移民来到这里,看着陈志明的故事,都深受鼓舞。他们明白了,在这片土地上,只要肯努力,肯坚持,就一定有机会。

陈志明成立的创业基金,第一年就帮助了50多个新移民家庭。其中有开餐馆的,有做贸易的,也有搞科技的。

"陈先生,谢谢您给我们机会。"一个年轻的华人握着陈志明的手说。

"不用谢我。"陈志明笑着说,"32年前,也有人帮过我。现在轮到我帮助别人了。"

他搬离了水塔,在附近租了一个小公寓。每天早上,他都会到纪念馆走走,给参观者讲讲自己的故事。

"爷爷,您后悔把钱都捐了吗?"一个小女孩问他。

陈志明摸摸她的头:"孩子,有些东西比钱更重要。"

"是什么?"

"是相信自己,是坚持梦想,是帮助他人。"

夕阳西下,陈志明站在纪念馆前,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

32年的风风雨雨,都化作了这座纪念馆,永远矗立在这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追梦人。

而他,那个曾经被所有人嘲笑的"傻子",终于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什么叫真正的成功。

不是850万美元,而是那份永不放弃的信念。

不是千万富翁的头衔,而是能够帮助他人的能力。

陈志明的故事传遍了整个美国华人圈,甚至传回了国内。许多人说他傻,放弃了850万。但更多的人说他伟大,因为他让所有人看到了坚持的力量。

多年后,当有人问陈志明,如果重来一次,还会不会买那座水塔时,他总是笑着说:

"会的。不过这一次,我会买两座。"

"为什么?"

"一座自己住,一座从一开始就改成纪念馆,让更多人相信奇迹。"

这就是陈志明的故事。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一个关于奉献的故事。

他用32年的时间,把一座废弃的水塔,变成了一个传奇。

他用2000美元的投资,收获了850万的回报。

但最终,他选择了放弃这笔财富,把它变成了更有价值的东西——希望。

这座水塔纪念馆至今还在,每天都有无数人来参观。他们在这里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移民的奋斗史,更是一个关于坚持和信念的永恒故事。

而陈志明呢?

他依然住在那个小公寓里,每天早上去纪念馆转转,偶尔给参观者当导游,讲讲那些年的故事。

他常说:"我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两个决定,一个是买下这座水塔,另一个是把它捐出去。"

有人不理解,有人赞叹,有人感动。

但对陈志明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而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来源:嗣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