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要中国出兵两三百万,乌克兰立马熄火!”2023年6月,俄罗斯第一频道《60分钟》主持人奥尔加·斯卡比耶娃这句“口炮”,直接把演播厅变成国际热搜。别尔哥罗德刚被跨境袭击,村庄起火、平民疏散,她转头就把“救命稻草”甩向中国,仿佛十四亿人是随时待命的“一键增援”
“只要中国出兵两三百万,乌克兰立马熄火!”2023年6月,俄罗斯第一频道《60分钟》主持人奥尔加·斯卡比耶娃这句“口炮”,直接把演播厅变成国际热搜。别尔哥罗德刚被跨境袭击,村庄起火、平民疏散,她转头就把“救命稻草”甩向中国,仿佛十四亿人是随时待命的“一键增援”。话音落地,西方媒体集体高潮:美《新闻周刊》连夜发长文,乌顾问推特置顶,英媒直接给她贴“官方喇叭”标签。
看似一句狂言,背后却是俄军的算术题:速战速决打成拉锯,东部四州防线越拉越长,北约情报+乌军反攻像充电宝一样回血。兵源不够、战线太宽,国内又不能二次动员怕引发动荡,于是“中国兄弟”被搬出来当救命剧本。可斯卡比耶娃忘算两笔账:第一,中国早已多次重申“和平解决”,不会递枪更不会送人;第二,真派三百万,后勤要多少列车、多少口粮?俄铁路远东段表示“压力山大”。
西方借机炒“中俄军事同盟”恐慌,克里姆林宫立马降温——佩斯科夫一句“我们自己能行”把话题踢回围栏;中国外交部更是云淡风轻:“支持政治解决”,潜台词:别cue我。说到底,主持人喊“借兵”是收视率,不是外交照会;暴露的是俄方部分精英的焦虑幻觉:把希望寄托在“外部超人”,而不是战场革新与谈判勇气。
战争打到第三年,谁都想快速止损,但把算盘打到中国头上,只能是直播效果。真正决定走向的,是前线壕沟里的下一颗炮弹,还是谈判桌前的下一次让步。至于三百万中国士兵?他们此刻正在高铁工地、田间地头、航母甲板忙自己的事,对“外援”剧本毫无兴趣。屏幕前的你,觉得俄主持是嘴瓢还是真心?留言开喷!
来源: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