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说现在乌克兰前线的兵,大多是刚征召来的,不少人被俘后都承认,自己是被逼着参军的,上战场还没超过两个月。
俄罗斯南部军区有个叫“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营长,最近接受采访时说了件挺有意思的事。
他说现在乌克兰前线的兵,大多是刚征召来的,不少人被俘后都承认,自己是被逼着参军的,上战场还没超过两个月。
刚听到这话我还挺意外的,毕竟打仗这事儿要是自愿的还好,被逼着上战场,士兵心里肯定没底。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还有外国雇佣兵掺和在里面,而且干的活挺特殊当“屏障部队”,不让这些乌方动员兵从顿涅茨克康斯坦丁诺夫卡附近撤退。、
“东线”战斗群第64近卫摩托化步兵旅有个榴弹发射器操作员,代号“阿穆尔”,他也说了点细节。
他们缴获敌方无线电后,听到里面有好几种外语,不只是英语。
阿穆尔说这些雇佣兵主要待在第二道、第三道防线,明摆着就是拦着乌克兰士兵不让退。
这操作看着就挺无奈的,要是乌军士兵自己愿意打仗,也犯不着找外国人来当“看守”吧?
要说乌军为啥需要雇佣兵来拦着自己人,看看他们的征兵情况就知道了。
从2022年2月开始,乌克兰就一直处于总动员状态,基辅还多次延长动员令,到现在已经延了6次,最近一次直接到了2024年12月。
动员令一延再延,征兵的手段也越来越没谱,社交媒体上有不少视频,能看到征兵官员在街头直接拦男性路人,有的还跟过来劝的旁观者打起来。
更离谱的是,为了完成指标,地方征兵中心连残疾人、多子女家庭的父亲都要征。
之前敖德萨州就有个视频,征兵的直接把路边男性往车上拽,那视频在TikTok上播了500多万次,不少人都吐槽这征兵方式太离谱。
利沃夫州还出过个事,有个38岁的男的左腿截肢了,按理说不符合征兵条件,结果还是被强制编进作战部队。
他家属找法院起诉,到最后也没把人弄出来,俄军去年4月还发过个战场报告,说被俘的乌方动员兵里,只有很少一部分接受过超过1个月的正规训练,大多就只会个基础枪械操作。
如此看来,这些被硬拉来的动员兵,既没意愿又没本事打仗,上了前线想撤退也正常。
乌军找雇佣兵来拦着,看似能稳住防线,其实根本是治标不治本士兵心里不想打,就算被拦住了,也未必能好好作战。
乌方也知道这些动员兵靠不住,所以还让无人机操作员给他们提供支援,定居点内部的防御也主要靠这些没怎么训练的人。
本来想靠雇佣兵和无人机补补短板,但没想到,雇佣兵这边也出了问题。
俄罗斯阿赫马特特种部队的指挥官阿普蒂・阿劳季诺夫少将说,现在跟乌军一起打仗的外国雇佣兵,数量比以前少多了。
不少人一开始觉得跟俄军打仗是“像打猎一样的远征”,等真上了战场,见识到俄军的专业打击,才明白这是要命的对抗,赶紧退出了。
阿劳季诺夫还提了去年的事,乌克兰当时对库尔斯克地区发动渗透行动,派了不少雇佣兵,里面有波兰、德国、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公民。
结果这些人没讨到好,多数都在战斗中被消灭了,这些雇佣兵一开始可能觉得能靠打仗赚点快钱,或者体验下“冒险”,没成想俄军根本不跟他们客气,真到了生死关头,谁还愿意接着打?
国际上有个叫“国际危机组织”的机构,今年6月发了个报告,说2022年冲突刚爆发时,乌克兰境内的外国雇佣兵最多有2万人,到2024年就剩不到3000人了。
而且以前美国、英国公民占比挺高,现在也降了不少,不光是战场危险,这些雇佣兵的母国也开始管了。
美国司法部去年就起诉了3个去乌克兰参战的退役士兵,说他们违反了中立政策;德国今年还通过了个法案。
把自愿去乌克兰参战当成刑事犯罪,最高能判3年监禁,之前已经有12个德国公民因为这事被起诉了。
波兰更直接,虽然没明着禁止,但今年停了给赴乌雇佣兵的签证便利,结果波兰籍的雇佣兵一下子少了很多。
如此一来,雇佣兵既怕在战场送命,又怕回国被判刑,自然没人愿意再去乌克兰了。
乌军这边,雇佣兵数量一减,原本靠他们撑着的防线,也开始出问题了。
今年10月24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解放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五一村。
可能有人不知道这个村子的重要性,它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北部,离乌克兰一条重要的补给线“扎波罗热-第聂伯”公路只有15公里。
这地方一被解放,俄军就能切断乌军前线的部分物资运输,更关键的是,俄军发布的战斗视频里,五一村的防御战中,根本没看到外国雇佣兵的影子。
防守的全是乌方的动员兵和无人机分队,最后因为没人协调,打得乱七八糟,很快就溃败了。
本来想,以前有雇佣兵在二三线防线盯着,还能帮着协调乌军行动,现在雇佣兵没了,这些没经过训练的动员兵根本撑不起防线。
五一村这一战,算是把乌军的短板彻底露出来了之前靠雇佣兵当“补丁”,补上了兵力素质不足的窟窿,现在补丁没了,窟窿自然就显形了。
挪威有个“和平研究所”,今年7月发了个冲突预测报告,说要是俄乌冲突持续到2025年,乌克兰的外国雇佣兵可能会降到1000人以下。
而且这些人大概率不会再去前线打仗,顶多做点无人机操作、通讯维护之类的技术活。
乌军也想过办法,今年8月还试着跟私人军事公司合作,想以“合同工”的形式招外籍人员,结果响应的人还不到预期的三分之一。
大家都看清了,现在去乌克兰参战,风险远大于收益,没人愿意再当这个冤大头。
其实说到底,外国雇佣兵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变化,就是乌军兵力困境的缩影。
一开始靠强制征兵凑人数,靠雇佣兵稳住防线,看似能撑一阵,但这种模式根本长久不了。
动员兵没意愿没能力,雇佣兵怕死伤怕判刑,最后只能是防线越来越难维持。
俄军解放五一村,还有雇佣兵数量暴跌,这些事都说明,冲突拖得越久,乌军的处境就越难。
未来就算乌军还能征到兵,要是解决不了“没人愿意打、没人会打仗”的问题,前线态势恐怕很难好转。
当然了,这只是俄乌冲突中的一个小角度,咱们也就是基于公开信息和前线反馈聊聊,仅供大家交流学习,不代表任何立场。
毕竟战争这事儿,最终受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能早点停火才是最好的。
来源:品茗阅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