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雪(笔名雪兆峰年),福建平潭人,1989年毕业于福清元洪师范学校,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福建教育学院进修深造。从教以来,先后在村小、县小及市小学扎根教学一线,对教学工作满怀热忱,至今已36年。热衷阅读,热爱家乡的山水田园。
林雪(笔名雪兆峰年),福建平潭人,1989年毕业于福清元洪师范学校,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福建教育学院进修深造。从教以来,先后在村小、县小及市小学扎根教学一线,对教学工作满怀热忱,至今已36年。热衷阅读,热爱家乡的山水田园。
平潭的暖
藏在两处念想里
赶路人奔向外婆家的田埂
和碗里飘着葱香的面
是让人魂牵梦萦的龙王头海滩——晨辉、月夜、蓝眼泪
本期《十点读平潭》特别档
文章作者林雪
有话对大家说
点开下方音频听听吧
林雪笔下
八九岁的“通讯员”踩着湿滑土路
听水渠叮咚
爬过陡坡
只为外婆家那声“阿囡”
和一碗卧着金黄煎蛋的葱油面
那是童年的惦念
更是平潭人骨子里最暖的时光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回那个“走到外婆家”的日子
感受平潭的温柔与眷恋
请欣赏言俨为大家带来的朗读
朗读者/言俨
作者/林雪
自我出生后就没见过爷爷奶奶,母亲幼年失怙,所以我也没有外公。打记事起,外婆就是我最亲近的老人了。作为家中的“通讯员”,很小我就经常去外婆家,去外婆家我是乐意且期待的。
外婆家在三公里外的海塍头村,从我家出发要经过两个村。八九岁的我或背或提着妈妈给外婆的东西,踏上一条弯曲的田间小路。小路两旁都是庄稼——春天有麦苗菜苗,夏天有花生,秋天有麦子,冬天有地瓜和包菜……湿滑的泥土路只容一个人走过,路旁的青草漫过脚背。有时泥土路前横穿过一条小水沟,水沟里的水有的清可见底,有的带着泥土的浑浊,“哗啦啦哗啦啦”地跑着。我在水沟前站住,想象自己是一只飞鸟或是一只兔,一跃就过去了。那时我很瘦,有身轻如燕的感觉。
记得有一回,下过雨的小路湿漉漉的,突然一条小蛇从我面前“嗖”地爬过去——是一条青色的小蛇。我吓得大脑一片空白,迅速往左右田野瞥了下——远处庄稼地里几个尖尖的斗笠或隐或现。我深吸一口气继续往前走,提心吊胆着,那天灰蒙蒙的,凉飕飕的。我想蛇是不是也很怕我,不然它怎么这么快就不见了?
走过泥土路到了水渠边,水渠由北向南延伸,两旁是石头砌的“水渠道”。我蹦蹦跳跳地走过一百来米的水渠道,听流水唱着叮叮咚咚的歌,我也大声歌唱:“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边疆的歌儿暖人心,暖人心。”“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清清的水流过石条,又绕过渠中的水草,最后汇集在低洼处,三三两两的农妇包着头巾正蹲在那儿洗衣服。
走过水渠道,向右一拐,就是底楼村。参差错落的石厝旁爬满了藤蔓,粉红色圆滚滚的短腿猪“嗷嗷”叫着,农人们扛着梨牵着牛走过。紧邻着底楼村的是北厝村,村子很大很热闹。再过去,就是外婆家了。
风吹起我的短发,我鼓起腮帮子吹了吹,又揉了揉眼睛,走上了又一条参差不齐的矮矮的水渠道,水渠道的尽头就是海塍村。抬头望向山坡,外婆家灰色的瓦顶掩映在绿树丛中。我爬上一段陡坡,抓住路旁一棵高大的相思树,树上金黄的花蕊在墨绿色树叶丛中散发出甜香,两个黑黝黝的小男孩正抓着树枝荡秋千。凉风吹过,叶子扑簌簌落下来,我抬起头,叶子刚好落在眼睛上,又滑到地上去了。树枝“咔嚓”一声,小男孩掉在地上又滑下坡去,传来一阵惊呼声和笑声。
终于到外婆家了,院门外的一棵古老的大榕树——我的老朋友,它随风摇摆欢迎了我,一条条褐色的气根轻轻拂过我的发梢。我站在院门外大声唤“外婆”,背着编织袋的肩膀又酸又疼。
穿着蓝色对襟上衣、黑色裤子,梳着髻子的外婆出现了!“阿囡,你来了!”外婆笑眯眯地接过我手里的东西,我如释重负地进屋坐下,外婆用木盆装了清水,给我洗手洗脸,又递上一碗开水。我端坐着,一言不发,静静享受外婆的慈爱。那安静乖巧的样子和一路上又唱又跳的我判若两人。
外婆系上围裙,灶上灶下地忙碌着。风箱“轰隆隆”作响,火苗呼地蹿出,整个屋子都弥漫在油爆葱头的香气里。一阵“噼里啪啦”之后,我耐心地等待着,等着一路上心心念念的“面”隆重登场。
点心——面端上来了,小山丘一样的碗面上是一张圆月一样的——金灿灿的——薄薄的煎蛋,我知道煎蛋下面还有许多“宝藏”。接过外婆递过来的筷子,我开始享用这期待已久的美食。我小心翼翼地掀开鸡蛋,看见了炸鱼、炸肉丸、花蛤肉、螺肉、五花肉,还有焦黄的葱头。我正想“大干一场”,电光火石间想起妈妈的叮嘱:面可以吃,碗面上的“料”不能吃,外婆还要留着招待别的客人。这个我懂,如果我把“铺碗面”的吃了,外婆还要花钱去买肉呀鱼呀招待别的客人,这个钱是没有的!于是,我小口地咬了一口蛋,专注地吃起面来,我决定放慢速度,像慢镜头一样一根根吃。葱油面香香的、软软的,好吃极了。我吃几口就停下来端详几眼,观察面还剩多少,又用筷子夹了几下,希望它们都膨胀起来,就像是没被我吃过。或者时光倒流,回到外婆刚端上来的那样子。正品味着面的味道,表妹表弟跑进来了,在桌子旁打闹,不时抬起头舔舔小嘴。“别光顾着吃,得留些给表弟表妹吃,点心就一碗。”妈妈的话又浮现脑际。我犹豫再三,最后恋恋不舍地放下了筷子。
儿时我常去外婆家,有时吃了点心就回,有时过夜第二天再回。回去的路上我再次经过村庄,一个人又唱又跳地走着。走呀走,我感觉自己就像耕地里的庄稼一样,正在茁壮成长。
小学毕业我到城里读初中,就很少去外婆家了,但我始终忘不了外婆煮的香喷喷的葱油面。同样忘不了的,还有外婆唤我“阿囡”时的慈爱温和的模样。
朗读者:言俨
平潭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主持人
《十点读平潭》特别版
欣赏作家美文,聆听岚岛故事。平潭广播电视台FM98.5综合广播携手平潭作家协会,于每周五晚推出《十点读平潭》特别版,节目将那些触动心灵、描绘海岛风情的文字,以最真挚、最动人的声音呈现给每一位听众,请您和我们一起感受文字与声音交织的魅力,体会平潭之美。
引用图文版权及免责声明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