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77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19:33 1

摘要:时代:此诗一般被认为是西周成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的作品。诗中“成王”二字是理解的关键。性质:这是一首在春耕典礼上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乐歌。目的是祈求农业丰收,并动员民众开始春耕。主旨:通过赞美成王秉承先祖遗志,命令农官率领民众进行大规模农耕,展现了西周初期以

每日一篇国学经典——《诗经》277

颂篇

周颂·噫嘻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译文】

啊啊成王显神灵,诚心昭告达天庭。率领这些农夫子,播种百谷勤务农。迅速开发私田亩,三十里地尽完工。万人耕作齐努力,并肩耦耕力无穷。

时代:此诗一般被认为是西周成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的作品。诗中“成王”二字是理解的关键。性质:这是一首在春耕典礼上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乐歌。目的是祈求农业丰收,并动员民众开始春耕。主旨:通过赞美成王秉承先祖遗志,命令农官率领民众进行大规模农耕,展现了西周初期以农立国的国策,以及“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它描绘了一幅壮观的集体农耕图景,体现了周王朝的组织动员能力。“噫嘻成王,既昭假尔。”噫嘻:叹词,表示赞美、感叹,带有肃穆的语气,类似于“啊啊”、“唉呀”。成王:这是解读的焦点。主流观点认为指周成王(姬诵)。另一种观点认为“成”是动词,意为“成就了武功的先王”(如文王或武王)。但结合《周颂》其他诗篇,指周成王更为合理。昭假:关键词语。“昭”是明示,“假”通“格”,意为“至”、“达”。这个词组指通过虔诚的祭祀,使神明降临,与之沟通。这里是说成王已虔诚地祈告了神灵(主要是农业神和祖先神)。:第二人称代词,这里指被祭祀的神灵。“率时农夫,播厥百谷。”:率领。:通“是”,这些。播厥百谷:播种各种谷物。这句是承接上文,表示在获得神明的准许和庇佑后,开始实际的农业生产。主语可能是成王,也可能是代王行事的农官(如田畯)。“骏发尔私,终三十里。”:迅速、赶快。:开发、起动。:这里指代正在耕作的农夫。与第一句对神说的“尔”不同。:这是另一个关键争议点。
主流解释农夫的私田。西周实行井田制,“公田”收入归贵族,“私田”收入归农夫自己。国王命令农夫在耕完公田后,也要赶快去耕种自己的私田。
另一种解释:“私”是一种农具“耒耜”的“耜”的假借字。意为“赶快挥动你们的耒耜”。终三十里:一直开到三十里田野的尽头。“三十里”是虚指,形容土地辽阔,耕作规模宏大。“亦服尔耕,十千维耦。”:语气助词。:从事、施行。尔耕:你们的耕作。十千:一万,极言其多,并非确数。耦耕,西周时期一种重要的耕作方式,即两人一组,协同用耒耜翻土,可以提高效率。这幅“十千维耦”(万人成对劳作)的画面,是整首诗的高潮,极具视觉冲击力,生动地展现了宏大的劳动场面和井田制下的集体生产模式。宗教与政治的合一
诗篇将王权(成王)、神权(昭假)和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观念。国王通过祭祀获得统治的合法性,再下达生产的命令。农业立国的实证
诗歌反映了周王朝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农业丰收是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的基础。社会制度的缩影
诗中描绘的宏大集体劳动场面,很可能是井田制下在“公田”上劳作的情景,为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社会结构提供了形象的材料。文学上的简洁与壮美
《周颂》诗句大多简短古奥,但《噫嘻》却在简练中勾勒出壮阔的场景,尤其是“十千维耦”四字,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成王”是谁?
如前所述,是指周成王还是成就了功业的先王,学界有讨论。“尔”指代谁?
第一句的“尔”指神明,后几句的“尔”指农夫,这种人称的转换是上古诗歌的特点。“私”是私田还是农具?
这直接关系到对西周土地制度的理解。解释为“私田”更能体现当时的生产关系,而解释为“耜”则更侧重于劳动动作本身。

《噫嘻》是一首短小精悍的颂歌,它像一帧宝贵的历史镜头,捕捉了西周初年万人耦耕的宏大瞬间。它不仅是一场祭祀的祷文,更是一道动员生产的命令,生动地体现了周王朝“敬天、法祖、保民、重农”的核心治国理念。其文字虽古,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对于土地、收获和集体力量的礼赞,至今仍能打动人心。

来源:诗意星辰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