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唐天宝年间,张家庄有个农夫,名叫德贵,是庄子里大户周扒皮家的佃户。
大唐天宝年间,张家庄有个农夫,名叫德贵,是庄子里大户周扒皮家的佃户。
这年天灾,收成不好,可周扒皮逼债却更凶了。
算盘珠子噼里啪啦一打,利滚利,那数目,德贵砸锅卖铁也还不上。
周扒皮叼着烟袋锅,眯着三角眼:“德贵啊,再给你三天!到时候还不上,你这破屋,还有你这个人,都得来给我抵债!”
看着周扒皮和家丁耀武扬威地走了,德贵蹲在老槐树下,眼泪混着泥土,心里凉透了。
给周扒皮当长工,那就是进了活地狱,不死也得脱层皮。
想想自己这三十多年,没过一天舒坦日子,爹娘早逝,媳妇也讨不上,活得还有个啥劲儿?
“唉!人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这窝囊气,受够了!”他心一横,决定自我了断。
既然要死,也得做个饱死鬼!他舔舔嘴唇,想起多日未闻的肉腥味。
他唯一值钱的,就是那只下蛋的芦花老母鸡了。
“老伙计,对不住,陪我走最后一程吧。”
他眼一闭,心一横,逮住鸡,手起刀落。烧水、褪毛、开膛,把鸡放进家里那口唯一的铁锅,添水加柴。
灶火映着他麻木的脸,肉香渐渐飘出。这香味勾得他馋虫直闹,心里却比黄连还苦。
他深吸一口气:“吃饱了,体体面面上路。”
趁着炖鸡的功夫,他转身回里屋收拾收拾,想着起码体体面面地走,再找件稍微好点的衣裳穿上。
就在德贵回屋这功夫,外头出了蹊跷事。
庄子里有个少年,叫李佑,今年十六。他爹原是周扒皮家的账房伙计,老实巴交一辈子。
前阵子,周扒皮准备送官员的一包财宝丢了,竟污蔑是他爹偷的。他爹被扭送官府,气得病死在牢里。
李佑知道,偷东西的是周扒皮那吃喝嫖赌的庶出儿子!
他觉得爹死得太冤,铤而走险,真把财宝偷了回来。
可东西到手,他慌了。他爹从小教他“人穷志不短”,这赃物捧手里,烫手啊!
他娘知道后,又惊又怕,哭着骂他:“你这不肖子!你爹就冤死在这上头,你怎么还敢拿?这让你爹在九泉之下怎么合眼!”
母亲的话像盆冷水,浇得他透心凉。
他后悔了,怕了,可这东西送回去就是死路一条。
这天晚上,他揣着财宝,失魂落魄地在庄子外乱走。
正走着,一股浓香飘来——是鸡汤!
他一天没吃东西,馋虫被勾了起来。
循着味儿,他来到德贵的破屋外。灶火还烧着,屋里没人。
他溜进去,掀开锅盖,也顾不得烫,撕下鸡腿狼吞虎咽,又喝了几大口汤。
肚子里有了食,身上暖和了,心里却依旧难受。
这时,他听见里屋传来汉子带着哭腔的自语:“……吃饱了,就走得安心了……下辈子,再也不受这穷罪了……”
李佑心里“咯噔”一下!这屋主要寻短见!就因为这吃人的穷苦!
再看看怀里这袋沾着父亲血泪的财宝,一个念头闪过。
他看看空碗,又看看财宝,一咬牙,迅速把财宝倒进锅里,悄无声息地溜走了。
德贵换好衣服,整理停当,走到灶边,一掀锅盖,整个人都傻了!
锅里哪还有鸡和汤?只见黄澄澄、白花花一片,竟是满满一锅金元宝、银锭子,还有珠宝首饰,亮闪闪晃人眼!
他使劲揉眼,掐大腿,生疼!
“不是做梦!老天爷……是您开眼了吗?”
他腿一软,跪在地上,“咚咚咚”磕了几个响头,眼泪哗哗流,这回,是喜极而泣。
有了这意外之财,德贵的命保住了。
他取了几个银锭,第二天就还清了周扒皮的阎王债。
无债一身轻!
他赎了地,修了房。
很快,媒人上门,给他说了隔壁庄的寡妇王秀姑。
秀姑人勤快,心肠好,看他老实本分,便点了头。
德贵不但翻了身,还成了家。
秀姑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小日子红红火火。
一年后,秀姑生了个大胖小子,德贵给儿子取名“张念恩”,意思是永远记住这不知来自何方的恩情。
孩子满月后,秀姑去集市买米。
在粮店前,见一瘦弱少年正捧着一小把米,苦苦哀求老板:“老板,行行好,就卖给我吧,我娘病着,等米下锅……”
老板不耐烦:“这点钱?不卖不卖!”
秀姑心软,看少年面黄肌瘦,想起了自己以前的苦日子。
她上前对老板说:“老板,和气生财。”
又对少年温和道:“小哥,差多少?婶子帮你补上。”
少年一愣,眼圈红了。
秀姑帮他付了钱,买了足量米。
少年接过米,眼泪直流,就要下跪。
秀姑赶紧扶住:“使不得!谁没个难处?要不,跟婶子家去吃口热饭?”
少年犹豫一下,点了点头。
到家后,秀姑麻利做饭。
热饭菜上桌,少年看着德贵夫妇善良的面容,再也忍不住,“扑通”跪倒,放声大哭。
德贵夫妇吓了一跳,忙去扶他。
少年泪流满面:“恩人!我不后悔!一年前我做的那件事,是我这辈子最对的事!”
德贵懵了:“孩子,这话从何说起?我们不认识你啊!”
少年抬头,看着德贵:“恩人,您记得一年前那个晚上吗?您炖了只鸡,准备……吃饱上路……”
德贵如遭雷击:“你……你怎么知道?!”
少年流着泪,将前因后果和盘托出:他怎么偷回财宝,怎么矛盾后悔,怎么偷喝鸡汤,听见绝命话,最后把财宝倒入锅中……
“……用这害人的财宝救了好人,我爹在天之灵,也不会怪我了!看到您们过得这么好,我太高兴了!”
德贵听完,热泪盈眶,一把抱住少年:“原来是你!是你救了我的命啊!我一直以为是老天爷,原来是你这小神仙!”
秀姑也在一旁抹泪,连声夸赞。
真相大白,德贵夫妇死活留下李佑,又把他的母亲接来。
两家人合成一家,互相扶持,日子越过越旺。
德贵常对儿子念恩说:“儿啊,记住这恩情!人活在世,能帮人处且帮人,这善心,说不定啥时候就转回自己头上了。”
来源:月醒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