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创通气的通气模式指的是呼吸机控制和/或辅助呼吸的方式,呼吸周期主要包括吸气触发、吸气气流特点、吸气控制阶段和吸气向呼气切换的四个环节,而每一种模式在呼吸周期的某一个或多个环节都具有较其他模式不同的特点。有创通气的基本通气模式主要包括控制通气(control
有创通气的通气模式指的是呼吸机控制和/或辅助呼吸的方式,呼吸周期主要包括吸气触发、吸气气流特点、吸气控制阶段和吸气向呼气切换的四个环节,而每一种模式在呼吸周期的某一个或多个环节都具有较其他模式不同的特点。有创通气的基本通气模式主要包括控制通气(contro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MV)、辅助控制通气(assist CMV, A/C 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SIMV)、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SV)、双相间歇正压气道通气(biphasic intermittent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和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 APRV)。下面对常用的四种基本通气模式进行分别介绍。
辅助控制通气(A/C MV)
01概念
患者自主呼吸较弱或无自主呼吸,呼吸机以预设呼吸频率进行送气,为时间触发;或患者自主呼吸的吸气流速或压力达到设置触发灵敏度触发呼吸机送气。触发后呼吸机按容量控制模式(volum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VCV)(图1)或压力控制模式(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PCV)(图2)预置参数进行送气。
图1.容量控制模式
图2.压力控制模式
02主要参数设置
(1)与触发相关:触发灵敏度、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
(2)与吸气相关:潮气量/吸气压、吸气流速/压力上升时间、波形
(3)与切换相关:吸气时间、吸呼比
03应用
中枢或外周驱动能力较差患者;为心肺功能储备较差患者,可提供最大的呼吸支持,以减少氧耗量;需过度通气患者,如闭合性颅脑损伤;对于通气功能差,气道压力较高的患者,或ARDS患者改善换气,压力控制优于容量控制。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01概念
SIMV的每一次呼吸周期可以分为强制通气触发窗和自主呼吸触发窗,呼吸周期的长短由设置的呼吸频率决定。在每一周期的开始,强制通气触发窗处于开放状态,呼吸机准备随时完成一次控制通气(VCV或PCV)。如果患者在强制通气触发窗内产生自主呼吸,则可获得一次强制通气,一旦强制通气完成,强制通气触发窗随即关闭,而自主呼吸触发窗打开,一直到本次呼吸周期结束;如果患者在正常呼吸周期内没有自主呼吸,呼吸机就只提供一次强制通气。在自主呼吸触发窗内,如果患者自主呼吸可以从呼吸机吸气,则产生一次或多次自主呼吸(图3)。SIMV与A/C MV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控制通气是“间歇”给,每一次“间歇”之外是自主呼吸;而后者每一次通气无论自主触发或时间触发均为控制通气。
图3.SIMV通气模式
02主要参数设置
(1) IMV频率
(2)与触发相关:触发灵敏度、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
(3)与吸气相关:潮气量/吸气压、吸气流速/压力上升时间、波形
(4)与切换相关:吸气时间、吸呼比
03应用
具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者,逐渐下调IMV/SIMV频率,向撤机过渡。若自主呼吸频率过快,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到自主呼吸频率和呼吸功耗。为了克服自主呼吸时不提供通气辅助的缺点,可在自主呼吸时给予一定水平的压力支持,即SIMV+PSV。
压力支持通气(PSV)
01概念
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送气后,呼吸机提供一高速气流,使气道压很快达到预置的辅助压力水平以克服吸气阻力和扩张肺脏,并维持此压力到吸气流速降低至吸气峰流速的一定百分比时,吸气切换为呼气(图4)。
图4.压力支持模式(PSV)
02主要参数设置
(1)与触发相关:触发灵敏度
(2)与吸气相关:吸气压
(3)与切换相关:呼气触发灵敏度(ETS)
03应用
具有一定的自主呼吸能力,呼吸中枢驱动稳定者;可用于撤机阶段,逐渐减低压力支持水平。
04SIMV+PSV
在使用SIMV时,由于间歇控制通气之外的每一次自主呼吸不具有压力支持,对于自主呼吸功能不强的患者往往会感觉较控制通气时费力,并且控制通气和自主呼吸之间的潮气量大小的波动也会造成患者不舒服。因此,在患者的每一次自主呼吸都给予一定水平的压力支持,使患者能获得与控制通气水平相近的潮气量,对于减少呼吸功耗,增加人机协调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本通气模式的临床应用仍存在一些难题,定容通气和定压通气的矛盾难以统一,无法界定孰好孰坏,值得注意的是,定容通气和定压通气只是呼吸机同一种工作方式下不同的表现形式,减速波形的定容通气与定压通气在临床效果无显著不同;那么是否有同时关注容量和压力的通气模式存在?对于ARDS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实施下如何打开肺,保持肺的开放状态?如何更好地解决人机协调性的问题?是否存在更好的辅助撤机的模式?以上问题就涉及新型通气模式的开发和改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唐晓 副主任医师
本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童朝晖教授、孙兵教授组稿的《机械通气实用手册》体系化专题
来源:壹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