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人都是 00 后,同校出身,5 岁摸拍,13 岁进省队,默契不是喊出来的,是一球一球磨出来的
陈俊崧在 WTT 中国大满贯击败张本智和后一战走红,随即与混双搭档王晓楠在社交平台公开相恋
训练馆里常年弥漫着胶皮味,汗水落在地板上一点点晕开
说白了,陈俊崧和王晓楠的故事是从长年累月的配合开始的
两人都是 00 后,同校出身,5 岁摸拍,13 岁进省队,默契不是喊出来的,是一球一球磨出来的
2023 年 10 月,他们在 WTT 青少年常规挑战赛达尔文站与波德戈里察站连续拿下 U19 混双冠军,感情也在“场上互懂、场下互托”中自然升温
真正把名字推到更亮位置的,是那场硬仗
2025 年 9 月 29 日,陈俊崧在中国大满贯男单 1/32 决赛 3-2 力克张本智和,硬生生从质疑里打出“敢赢”的气场
看台上有人突然站起来鼓掌,身旁的人只说了一句:“这下,记住他了吧”
胜利之后的节拍没有停
10 月 3 日,他在 1/4 决赛 2-4不敌菲利克斯·勒布伦暂别四强;
10 月 4 日,与周启豪合拿男双亚军;
10 月 7 日世界排名升至第 46,10 月 28 日回落到第 47
排名是冷冰冰的数字,但对一个刚登上更大舞台的年轻人,也是在变动中找确定
恋情公开那天,两人发的互动挺直给人心口的
一个问“这位哪位公主啊”,另一个回“你心里的”
再一条把日常的小打趣写成系列:你说《妈见烦》,我偏要《你见爱》
这种甜,说到底是他们自己努力生活、努力比赛的副产品
更扎心的是,外界很快就把话题拉回赛场:“会不会影响训练?”
有业内人士提到,过去队内对恋爱更严、现在更松,但尺度一直在,关键是自律和成绩
在国球的赛场上,爱情不是对手,懈怠才是
聊回球,混双是门“互补学”
陈俊崧球风更凶,擅长主动进攻;
王晓楠更稳,防守密、不乱阵
刚搭档时,两人节奏不完全对得上,训练里他们就用最笨的办法调:一版一版吃力地换位、补位,反复到“你还没动我就知道你要去哪”
换句话说
理解彼此,才能在关键分上不拆台
我总觉得,能成为搭档的人,首先得是愿意被你理解的人
公众舆论有两股风:祝福和担忧
祝福容易理解,担忧也不是坏事,它提醒年轻人别把热度当护身符
竞技体育就是铁律:有成绩,故事更好听;
失利,多半要扛更狠的风
更何况乒坛近年的热点事件一直在提醒大家,赛场之外也有复杂的“制度线”
2025 年 2 月,吴敬平与尹肖围绕 WTT 赛事规则的争论引发行业震荡,澎湃新闻评价称:两人的核心诉求都源于对“国球”发展的关切,唯有透明化沟通、直面问题,才能避免专业讨论异化为“口水仗”
与此同时
看看新闻认为,这场争论凸显了中国乒乓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阵痛与冲突
这些话摆在这里,不是要给谁立台,而是提醒所有队员:你要在不稳定的环境里稳住自己
把视野拉大一点,情侣搭档不是稀罕事
巴西的雨果与布鲁娜,既是情侣又是混双强手,雨果拿下世界杯男单冠军,布鲁娜常年女单前 20,他们在 2025 年 5 月就成了王楚钦 / 孙颖莎的硬对手
对比之下,更能看清一个现实:感情能给到化学反应,但靠不住就会变成包袱
奥地利网球的梅尔泽与贝内索娃曾在 2011 年温网拿到混双冠军、走进婚姻,最后却没能走到头
这不是“劝分”的例子,只是告诉年轻人
把感情放进职业序列里,分寸要自己拿
数据也在说话
2025 年第 44 周世界排名:男单中国的王楚钦、林诗栋位列前二,梁靖昆第六、向鹏第九,陈俊崧第 47;
女单孙颖莎、王曼昱、陈幸同、蒯曼、王艺迪包揽前五,桥本帆乃香升至第 10,早田希娜第 12
这张榜单既是压力也是导航
你在第 47,看得见第 40 的影子,也看得见前十那道更亮的光
击败张本智和,是个很好的起点,但不能是唯一的高光
我个人的看法很简单:训练要像对比分一样认真,恋爱要像对自己一样诚实
如果你真把感情当动力,那它就应该体现在更专注、更稳定、更能吃苦上
说白了,越往上走,越得把生活过得“干净”
有队友在直播里打趣、有同龄人公开恋情,这些都证明大家愿意真诚,但真诚之上还得加上计划表、恢复表、目标表
把甜留给彼此,把狠留给训练场
还有一点老生常谈却必须说:在国乒内部,往往最强的对手是自己人
多少次决赛都是“内战”,赛场没有遮羞布,彼此都知道你下一板可能打哪儿
这对心态是大考,对关系也一样
更扎心的是,你的每一次波动,圈里圈外都看得见
所以,把击败张本智和当作“会一直更新的起点”,每次站上台都重新做功课
最后留个小小的愿望
愿这段感情成为两人向上的燃料而非负担;
愿他们在混双、男单、男双的路上都把稳定当本事
不管是社交平台的甜蜜互动,还是训练馆里那一团团汗水,观众期待的不是童话,而是一次次稳稳当当的好球
等哪天他们在更高一级的赛场,再一次并肩站上领奖台,我们也许会更坦然地说:原来,国球的舞台可以同时容得下热爱与热恋
来源:兮兮剧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