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传统文化进校园 点亮育人新路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18:44 1

摘要:近日,走进于都县葛坳中心小学,校园内浓厚的书法氛围扑面而来。在书法教室,孩子们正握着毛笔,认真地在宣纸上书写“孝”字。“‘孝’字上为老、下为子,寓意子女奉养老人。”书法教师胡国生一边示范笔画,一边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

近日,走进于都县葛坳中心小学,校园内浓厚的书法氛围扑面而来。在书法教室,孩子们正握着毛笔,认真地在宣纸上书写“孝”字。“‘孝’字上为老、下为子,寓意子女奉养老人。”书法教师胡国生一边示范笔画,一边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

校园里,“百书图”幕墙是一抹亮丽的景色,100个形态各异的“书”字,涵盖篆隶草行楷五体,它们有的古朴厚重,有的典雅端庄,有的飘逸洒脱,有的法度严谨。每个“书”字均取自不同朝代、不同书家的经典碑帖,成为师生感受汉字演变的生动教材。“以前写字歪歪扭扭,现在不仅字好看了,还学习到了不少书法作品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学生葛奕轩开心地说。

“学校将书法与育人紧密结合,课堂上,教师们融入于都长征文化,带领学生书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经典诗句,将笔锋的刚劲与长征精神的坚韧相呼应;每周书法课专门设置写校名环节,让孩子们在反复书写校名的过程中,既练熟笔法,又加深对校园的归属感,真正实现了以字育德、以笔润心,让书法课堂成为涵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于都县葛坳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曾庆财说。

如何系统传承传统文化知识?于都县葛坳中心小学构建起立体式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学校领导班子将书法教育纳入“五育并举”核心课程体系,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于都县书法家协会主席谢李发生为全乡8个书法教室捐资配备专业书法桌椅并担任“书法导师”,每周二下午为全乡书法“种子教师”授课,这些“种子教师”回校后开展二次培训,形成“县级专家—校级骨干—全体教师”的三级教研网络模式。同时,学校每周四下午利用课后延时课,通过腾讯会议分年级开展书法直播授课,全乡2500余名学生同步学习。

于都县葛坳中心小学的生动实践,正是传统文化扎根基层教育的鲜活注脚,更折射出于都县以校园为阵地、坚定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近年来,于都县教育体育局以“一校一品”为思路,将传统文化传承与基层校园教学深度融合,常态化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学者走进学校,用接地气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近距离触摸文化根脉。

在课程设置上,于都县根据各学校实际,在于都县阳明学校、长征源红军小学、上欧中心小学、银坑镇中心小学等学校,打造阳明文化、唢呐演奏、茶篮灯表演、甑笊舞传承、客家擂茶制作等特色课程,传统文化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教学内容,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同时,于都县聚焦传播阵地建设,搭建传统文化展示平台,通过举办书法比赛、主题演讲、非遗展演等覆盖城乡的活动,各学校的传承成果在交流互动中焕发蓬勃生机。从校园社团的特色实践到全县教育系统的共识共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浸润心田、扎根生长,不仅让千年文脉在红土地上代代相传,更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