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文化程度有多高?专家:其实他真实学历很难用现代标准去衡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18:46 1

摘要:他只能说明,自己从小学的是宫里的规矩,请的都是私人先生,前前后后加起来大概接受了11年的教育。

末代皇帝怎么才是“初中生”?

户口卡片上寥寥两个字,殊不知却是掩盖了中国末代皇帝背后庞大的知识体系与跨文化学术背景。

那溥仪到底什么学历,令人直呼他掩藏的这么紧密?

1959 年 12 月,刚被特赦回京的溥仪面临一个全新的任务,办理属于自己的户口。

当时填登记表的时候,溥仪利落的将自己的婚姻状况填了离婚,住址写的妹妹家。

但填到文化程度一栏,他却不知道怎么下笔了。

毕竟他从没进过现代意义上的学堂,既没有小学毕业证,也没有中学学籍档案。

他只能说明,自己从小学的是宫里的规矩,请的都是私人先生,前前后后加起来大概接受了11年的教育。

他这特殊的“皇家教育”也让工作人员犯了难,总不能总不能直接写上 “帝王教育”吧。

工作人员斟酌半天先在栏里写了高中,想了想又划掉,觉得没有依据不妥当。

只能按照当时的普遍标准,比照私塾教育的年限和基础内容,填上了“初中”两个字。

溥仪面对这个结果,也无奈表示,哪有精通三门外语、学贯中西的初中生?

而这个看似普通的学历标注,藏着两个时代教育体系的巨大差异,也让人们忍不住好奇,这位末代皇帝的真实文化水平到底有多高?

顶配帝王教育

在1908 年,溥仪刚登基不久,按照清朝皇室“皇子 6 岁入学”的规矩,他的专属学堂在紫禁城毓庆宫开课,而当时负责教他汉文的先生,个个都是文坛和官场的顶尖人物。

首任教习是同治年间的状元陆润庠,这位曾官至东阁大学士的老臣,最擅长把《论语》《孟子》里的内容结合清朝祖训讲解,每次上课都会带着泛黄的手抄讲义,逐字逐句教溥仪认读。

后来接任的朱益藩,是光绪年间的进士,还曾担任翰林院编修,他不仅教经书,更注重教溥仪书法,每天要练 10 张毛笔字,从楷书到行书,每一笔都得符合 “皇家规范”。

除了传统汉文教育,1919 年起,溥仪的老师里又多了一位英国人庄士敦。

这位毕业于牛津大学文学系的学者,带来的课程完全跳出了传统私塾的框架,每天下午他都会带着英文课本、世界地图和数学教具来上课,教溥仪说英语、写英文,还讲英国历史、欧洲地理,甚至会教基础的数学运算。

为了让溥仪了解西方文化,庄士敦还带他看西方电影、玩网球,教他用刀叉吃饭、穿西装的礼仪,甚至给溥仪取了个英文名字 “Henry”。

这样的教育不仅师资豪华,日程安排也严苛到近乎刻板。

溥仪每天清晨 6 点就得起床,7 点必须到毓庆宫晨读,先背半小时前一天学的经书,8 点半正式上课,中午 11 点半到下午 1 点是午休,之后继续上汉文课。

下午 3 点庄士敦的西方课程开始,一直到 5 点结束。

晚上还要留 1 个小时复习,由太监监督背书,要是背不出当天的内容,就得站着听太监念,直到记住为止。

凭借着这样系统的定制化教育,让溥仪单单在语言上就有了远超常人的积累。

天赋

满语作为溥仪的母语,平时就和皇室成员、满族太监交流常用,日常对话、阅读满文奏折都毫无障碍,即便后来很少使用,他也能清晰回忆起满语的发音和常用词汇。

汉语则在陆润庠、朱益藩这些先生的教导下,他从识字到通读经典都得心应手。

溥仪不仅能熟练背诵《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写文章、题字也都符合传统文人的规范,后来他撰写《我的前半生》时,流畅的汉语表达也能看出深厚的汉语功底。

英语在庄士敦多年的教导下,他的英语水平达到了能流利交流、阅读英文书籍的程度。

1946 年东京审判时,溥仪作为证人出庭,整整八天的自辩过程中,他全程用英语陈述,从清朝末期的历史事件到自己的经历,全都能清晰表达。

除了语言,书法和绘画也是他的强项。

他从小跟着朱益藩练了多年毛笔字,楷书工整端庄,行书流畅自然,偶尔还会给身边人题字;绘画则偏爱山水和花鸟,虽然不算专业画家,但笔法和构图都有一定功底。

在加上在紫禁城长大的经历,还让溥仪拥有了一项特殊的技能——文物鉴定。

之前有人拿着所谓的“宫廷字画” 给他看,他只用手摸了摸纸质,再看了看题跋的笔法,就说这是仿品,因为真迹的纸质更细腻,题跋的字迹也没有这么僵硬。

不仅如此,他还能准确说出很多文物的年代和工艺细节。

比如某件瓷器是康熙年间的,因为那个时期的釉色有独特的光泽,这些能力都是长期接触真品练出来的,不是专业鉴定师却胜似专业鉴定师。

拥有这么多技能的溥仪,也一直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即便后来成为战犯,溥仪也在坚持。

求知

刚进管理所时,他带的行李箱里装的不是衣物,而是满满一箱书,有《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史书,也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语法》这类工具书。

当看到其他战犯很多不识字后,他竟主动申请当扫盲教师。

他每天下午都会拿出课本,教大家认汉字、读课文,还会耐心讲解词语的意思,帮大家批改作业。

除此之外,他还开始研究医学,从基础的《生理学》读到《病理学》,都了解了一遍。

虽然没成为医生,但也能看懂简单的医学知识,偶尔还会给其他战犯解答一些健康小问题。同时,他还坚持撰写史料,把自己记得的清朝宫廷生活、历史事件详细写下来,这些文字后来也成了研究清末历史的重要资料。

如今再看溥仪户口本上的 “初中” 二字,我们或许会会心一笑:这不是他的 “真实学历”,而是一个时代的特殊印记。

真正的溥仪,早已用一生的学习,超越了任何学历标签的定义。

来源:朝史暮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