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标创新提效,数字赋能“一网通办”达95.8%;提升招投标市场智慧监管能力,打造“一个数据中心+八大应用服务”平台;推行“双随机+差异化”靶向监管,全市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率达99.73%;打造全国首创“诉事速办”2.0版,累计为企业群众提供诉讼服务超356万件
对标创新提效,数字赋能“一网通办”达95.8%;提升招投标市场智慧监管能力,打造“一个数据中心+八大应用服务”平台;推行“双随机+差异化”靶向监管,全市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率达99.73%;打造全国首创“诉事速办”2.0版,累计为企业群众提供诉讼服务超356万件次……在江西南昌,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幕幕改革新篇不断续写。
赣江浪涌千帆竞发,豫章灵韵万象更新。近年来,南昌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安排,立足省会实际,锚定建设区域性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目标,秉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理念,以唱响“洪城宜商”品牌为抓手,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赣江“两滩七湾”天然泳场掀起市民嬉水热潮。
激活发展“引擎” 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化营商环境
“专家您好,这里是江西省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专家语音通知系统,请您于9月30日星期二上午9点30分到江西省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参加评标”。近年来,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常态化推进评标(审)专家“不见面”线上自动抽取,为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加码。
该模式下,项目招标代理可提前登录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专家抽取申请”页面,在线录入项目信息、回避设置、抽取条件及时间等内容,最后提交申请表。开标当天,系统按预设时间自动随机抽取专家,专家接到语音通知确认后,凭身份证和通过交易中心评标区门禁人脸识别系统进入评标室评标。整个抽取环节自动便捷、安全高效,效率提升90%。
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称,与传统抽取模式相比,线上全流程自动抽取规避了(招标人)采购人、代理机构到现场排队、递交纸质资料的不便,全程线上操作,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更进一步减少人为干扰、降低专家信息泄露等操作风险。
与此同时,为加快实现全流程智慧化服务,南昌市在全省首创“一个数据中心+八大应用服务”综合数字见证服务平台,深度运用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集数据共享、数字见证、智能预警、联动监管及深化全流程电子化等核心功能,构建了“数字见证+智慧预警+协同监管”新体系,显著提升了招标投标市场智慧交易、监管能力与服务水平。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完成数字见证项目6086个,高效输出见证报告18063份。
南昌数字见证平台实现了从“人盯人”到“机盯人”的转变,“自动抽取通知系统”开启了评标(审)专家“不见面”线上自动抽取新模式,这是南昌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公共资源交易规范、透明、高效运行的有力见证。
营商环境是引凤的“梧桐树”、聚力的“吸铁石”,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2025年以来,南昌市新登记经营主体9.64万户,列全省第一。南昌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营商环境市场化水平稳中有进。
规范竞争秩序,畅通要素流动——
严格落实“非禁即入”要求,南昌市开展多轮市场准入限制显性及隐性壁垒专项清理,在全市范围内梳理市场准入相关文件。为加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南昌市建立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问题整改和典型案例约谈通报制度,推动各地各部门排查限制要素自由流动等违规情形。与此同时,南昌市在全省招标投标领域率先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要求招标(采购)人制定文件时同步履行审查程序,并将审查报告与招标(采购)文件同步发布,全面推行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持续推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对标创新提效,优化服务体验——
围绕“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南昌市打造“南事好办”政务服务场景,运用AI大模型等新技术,“一网通办”率达95.8%,网上可办率达100%,平均办事时间由2.7天进一步压缩至1.34天。为创新“跨域协办”模式,南昌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不动产登记“云委托”等21项业务,打造税务征纳互动新模式,实现8大场景19项业务跨区域协同办理。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实国家、省级部署的45件“一件事”,在此基础上建成并上线市本级自建“一件事”5件、县区自建11件。
聚焦经营主体需求,强化精准服务——
加强政企互动提升满意度,南昌市建立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打造“洪城红・政企会客厅”品牌阵地,定期举办“洪城夜话”政企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全市上下联动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企业宣讲惠企政策,用心用情帮助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扎扎实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同时,各县区创新开展“青岚亲清・贤商驿站”(进贤县)、“红小二”(红谷滩区)、“周末亲清行”(新建区)等特色政企互动活动,实现沟通“零”距离。
推进服务持续优化,始终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进一步推动政企“双向奔赴”。
筑牢法治“基石” 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些年南昌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明显提升,我们感受很深,不仅执法队伍少了频次低了,入企检查还全流程‘赋码’,检查计划公开透明,一次查清所有项目,减轻了我们的迎检负担。”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区,经营木材家具企业的舒先生谈及“法码同行”带来的变化,脸上露出欣喜之色。
为深入贯彻服务型执法理念,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南昌市司法局牵头打造了南昌市法治护企“法码同行”信息化平台,于2025年5月底正式运行。
据了解,“法码同行”信息化平台依托经营主体营业执照二维码,区分执法人员、服务人员分别生成包含检查详情、服务详情等内容的流程信息码,实行双码运行,主要包含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安全生产检查事项另行规范)和规范入企服务两个功能。
“我们坚持全过程规范涉企检查,全方位优化惠企服务。”南昌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行政执法人员检查前须通过平台报批检查方案,在检查中记录、告知检查情况,并上传相关文书,实现涉企检查全程留痕,执法监督机构随时可以调阅。同时,该平台设置了邀约部门服务专区和惠企政策、合规指引、典型案例等专栏,及时回应企业需求、定期更新相关内容,使企业能够便捷地获取惠企服务。截至目前,“法码同行”平台已经实现市县全覆盖,全市通过法码同行平台报备入企检查8150次(含联合检查103次),入企服务1719次,减免罚金额106.66万元。
从“随意检查”到“扫码入企”,从“以罚代管”到“容错免罚”,这一转变体现了执法理念的深刻变革与制度创新。南昌市始终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让营商环境的“温度”直抵企业发展的“心坎”。
推进监管精细化,健全信用监管体系——
南昌市深入实施“综合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改革,推行“双随机+差异化”靶向监管,全市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率达99.73%。出台《关于建立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编制“信用修复一件事指引”,实现“一窗受理”“协同修复”。2025年以来,全市办理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666户,为493户被处罚单位修复行政处罚信息,大幅提升企业信用修复便利度。此外,南昌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南昌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
柔性执法与司法保护并重——
坚决落实“执法司法中要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的要求,明确对458种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2025年以来,涉企行政检查同比下降21.9%,免予行政罚款532万元,减轻行政处罚1184万元。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切实解决企业在产权保护、纠纷化解等方面的诉求。为解决“电话打不通、法官找不到”难题,南昌市打造全国首创“诉事速办”2.0版,累计为企业群众提供诉讼服务超356万件次。
提升开放“能级” 打造合作共赢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南昌市12个出入境办证大厅设立“助企服务专窗”,建立涉外企业办证绿色快办通道;开通南昌至大阪、新加坡、吉隆坡等国际航线,南昌至国内外重要城市、重要地区的通达性、便利性有效提升;八一广场升旗仪式,2025年迎春、国庆烟花晚会等万众瞩目的城市品牌活动赢得八方客……
近年来,南昌市坚持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创新,以促进人员、贸易、投资往来为核心,融入国际交流与品牌建设举措,“内外兼修”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开放环境。
便利国际往来与投资,优化涉外服务,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在全市12个出入境办证大厅设立“助企服务专窗”,建立涉外企业办证绿色快办通道,简化办事流程;在高新区设立单一窗口,提供出入境服务,办理出入境证件。开设在昌外籍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为“一带一路”企业员工办理出入境证件提供“绿色通道”,提升外籍人才在昌工作、生活便利度,增强城市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
简化外资准入流程,严格落实《关于取消要求外国公文书认证公约》,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工作的通知》,开通外资企业申领电子营业执照渠道,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促进国际贸易畅通,提升通关效能,推动外贸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南昌海关发布《AEO企业便利化管理措施》,涵盖优先办理、减少监管频次、降低通关成本、缩短办理时间、优化服务等5个方面共38条措施,为外贸企业减负增效。
为进一步助力“物畅其流”,南昌市多措并举创新通关模式与航线。通过“进口直提+出口直装”改革,实现“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铁路快通”“离港确认”等业务模式,大幅缩短通关时间;南昌机场加密北京、乌鲁木齐、温州、宁波等国内航线,开通南昌至大阪、新加坡、吉隆坡等国际航线,南昌至国内外重要城市、重要地区的通达性、便利性有效提升。2025年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及出口总量均列全省第一,同比分别增长15.4%和21.9%,实现外贸发展量质齐升,增强城市国际贸易竞争力。
擦亮城市品牌,营造“洪城宜商”氛围,持续推进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
南昌市通过打造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扩大营商环境影响力。开展国际化活动,多维度展现英雄城活力。持续推进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进一步唱响“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天下英雄城——南昌”城市品牌,常态化举办节庆烟花晚会、国际龙舟赛、万人夜跑、横渡赣江等活动。2025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38亿人次,同比增长2.84%,实现旅游总花费1385.75亿元,同比增长3.8%。
持续优化城市功能和生态布局。赣江主支枢纽泄水闸、船闸及引航道主体工程全面完工,抚河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及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姚湾港区铁路专用线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水运通航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环鄱阳湖堤顶公路应急保通工程全面完成,六大跨区域桥梁工程加速推进,英雄大道及高新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启动实施,赣江堤顶公路工程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城市路网功能布局持续优化。南昌港客运码头正式投入运营,赣江“两滩七湾”天然泳场掀起市民嬉水热潮,“人、城、水”和谐共生的生态愿景变成现实。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南昌市按照“凡是大湾区、长三角能做到的,省会南昌要率先做到”的要求,在提升企业便利度和满意度上下真功,在提升企业归属感和安全感上用真情,将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工作融入城市发展的脉络之中,持续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引领,助力经济发展“高质量”和营商环境“高水平”协同并进。(文/邱素凡)
来源:江南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