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锣鼓点儿敲得震天响,颐和园里头,为了一个妇人的六十大寿,整个大清国好像都把家底掏出来办堂会。
锣鼓点儿敲得震天响,颐和园里头,为了一个妇人的六十大寿,整个大清国好像都把家底掏出来办堂会。
这位妇人,就是掌握着帝国方向盘的慈禧太后。
她坐在那儿,看着台上的角儿唱着“千岁、千千岁”,可能觉得这排场,是江山稳固的最好证明。
可就在这歌舞升平的时候,几千里外的黄海上,正打得天昏地暗。
那里,是另一场大戏,主角是大清朝勒紧裤腰带攒出来的北洋水师。
铁甲舰“定远”、“镇远”个头够大,炮管够粗,摆在亚洲那是头一份的威风。
可真上了战场,这威风就漏了气。
炮弹里头,不少塞的是沙子,根本炸不响。
海军衙门口袋里没钱,连日常的训练和维护都紧巴巴。
这笔钱去哪儿了?
很大部分就化成了颐和园里的亭台楼阁,化成了老佛爷寿宴上的山珍海味。
邓世昌开着“致远”号撞向日本军舰“吉野”号的时候,他心里明白,这场仗的输赢,其实早在京城里听戏的时候,就已经定了。
甲午海战一败涂地,就像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
《马关条约》一签,台湾没了,还得赔给人家两亿多两白银,这笔钱相当于当时大清好几年的财政收入。
按理说,该疼醒了。
可紫禁城里的这位老太太,似乎没感觉到疼。
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怎么把国家弄强壮,而是怎么让洋人别再来烦她。
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听着像外交辞令,说白了,就是一个当家人没了底气,想拿家里的东西去外面换个清净,好让自己安安稳稳地在屋里待着。
她守着那个金碧辉煌的笼子,守了一辈子,没想过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天已经变了颜色。
她以为守住的是大清的江山,实际上,她亲手主持了一场拖沓又奢华的帝国葬礼。
大清这艘破船沉了,一个叫袁世凯的男人站到了甲板上。
这时候,他手里拿着的牌,好到让人眼红。
他没费一枪一弹,就让小皇帝退了位,把一个超过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大摊子完整地接了过来。
这可比后来蒋介石面对的局面强太多了。
他喊出“五族共和”,名义上把天南地北的人都拢在了一起。
更巧的是,老天爷似乎也想帮他一把。
1912年那会儿,欧洲人正忙着自家后院起火,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谁都没空搭理远东这点事。
袁世凯抓住了这个空档。
短短几年,中国冒出来四千多家新工厂,上海的纺织厂机器不停,汉阳的铁厂钢水映红了天。
铁路一节一节地往前铺,矿山一个个地开挖。
在外面,他腰杆也挺得直,英国人想在西藏搞小动作,他硬是给顶了回去;外蒙古想闹独立,也被他压了下来。
一个统一的政府,一个难得的和平环境,经济眼看着就要起飞。
中国好像一只脚已经迈进了现代国家的门槛。
可就在这个时候,袁世凯这个一辈子都在赌的玩家,在最关键的一把牌上,下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赌注。
他觉得自己当总统还不够,他要当皇帝。
这个念头是怎么来的,现在谁也说不清。
可能是他觉得共和这套洋玩意儿在中国水土不服,也可能是他身边那帮叫“筹安会”的人天天在他耳朵边上念叨“天命所归”,把他给念糊涂了。
反正,他穿上了那身专门定做的龙袍。
他忘了,为了把这身袍子从皇帝身上扒下来,几年前有多少人掉了脑袋。
当他坐上龙椅的那一刻,他就不再是那个整合国家的人,而成了开历史倒车的人。
结果呢?
这场皇帝梦只做了八十三天就收场了。
全国上下骂声一片,连他自己最信任的北洋将领都掉头反对他。
袁世凯一口气没上来,给活活气死了。
他一死,手下那帮握着枪杆子的将军们没人管了,个个都想自己当老大。
中国一下子碎成了好几块,你打我我打你,打了十几年。
那个本来可以用来闷声发大财的黄金发展期,就这么被一场荒唐的皇帝梦给搅黄了。
如果说慈禧和袁世凯犯的错,还能用他们那个旧时代的脑子来解释,那汪精卫的下场,就纯粹是自己把自己的精神脊梁给打断了。
他这辈子,前半段有多光彩,后半段就有多难看。
年轻时候的汪精卫,那可是万千青年心里的偶像。
人长得帅,文章写得好,跟着孙中山闹革命,是真心实意的。
为了刺杀摄政王载沣,他差点连命都丢了,在牢里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那种不怕死的劲头,激励了太多人。
那时候,他就是革命的代名词,是理想的化身。
可是,当真正的考验来临,当日本人真的打进来了,这位昔日的英雄,骨子里的软弱和悲观全冒了出来。
他看着日本人的飞机大炮,看着中国军队节节败退,他看不到一点胜利的希望。
蒋介石在日记里骂他“糊涂卑劣”,就是因为他从一开始的“主和”,慢慢变成了觉得“打不过,干脆别打了”。
他觉得,再打下去,家底都要拼光了,不如先跟日本人谈和,保住半壁江山再说。
1938年,他从重庆跑了,公开发表了一篇“艳电”,公开站到了日本人那边。
他在南京成立了一个伪国民政府,美其名曰“曲线救国”。
这个行为,对当时正在前线拿命拼的中国军人来说,比日本人的子弹还伤人。
一个曾经的革命领袖带头投降,这等于告诉所有人:抵抗是没有用的。
他的背叛,直接导致上百万的中国军队调转枪口,成了帮着日本人打中国人的“伪军”。
这极大地消耗了中国的抗战力量,让这场本就艰难的战争变得更加漫长和痛苦。
他不仅是出卖了土地和主权,更是毒害了人心,动摇了整个民族的抵抗意志。
1944年,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病死。
抗战一胜利,他在南京梅花山的坟就被炸开了。
连人带棺材,一把火烧了个干净,骨灰都给扬了。
高伐林. (2012). 《在历史的“风陵渡”口:汪精卫的复杂生涯》. 明镜出版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991).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档案》. 江苏古籍出版社.
本文致力于传播正能量,不涉及任何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协商处理。
来源:烟波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