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际化浪潮中,既懂中医药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是核心驱动力,能够打通中医药国际传播的“最后一公里”。今年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在“上工杯”学术活动中增加了“用英语讲好中医故事”Talk Show比赛,旨在培养一批具备扎实英语基础和专业技能素养的外语人才,北京中医
在国际化浪潮中,既懂中医药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是核心驱动力,能够打通中医药国际传播的“最后一公里”。今年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在“上工杯”学术活动中增加了“用英语讲好中医故事”Talk Show比赛,旨在培养一批具备扎实英语基础和专业技能素养的外语人才,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4名选手报名参与。
此次比赛也是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中医药国际复合型人才能力展示专项”的一部分,邀请了国内外中医药领域、国际交流合作领域的专家对语言、文化、演讲技巧、中医特色技能、中西医结合国际最新进展等内容进行讲解,选手们全程参与培训,并根据专家意见反复修改演讲稿,最终3名选手进入决赛。在10月29日的决赛中,脾胃病科贾博宜获得一等奖,肿瘤科彭艳梅、脾胃病科王泽群获得三等奖。
脾胃病科贾博宜以“ The TCM way Reflux won't stay (胃食管反流病你该知道的事)”为题,以一位医学院士亲身经历为引子向观众介绍胃食管反流病。用通俗的语言将胃食管反流病典型及不典型症状、发病机制和正确的生活方式传递给观众,科普中医通降理论并展示在该理论指导下研究出的复方的效果。向观众传达一代代中医人,传承接力、守正创新精神。
肿瘤科彭艳梅以“Ancient Therapy Innovation-Ta Stain Therapy of Chinese Medicine Cure Disease(古法今用-中药溻渍解病痛)”为题,以抗肿瘤靶向药引起的皮肤副反应为切入点,介绍了中药溻渍法的起源、使用方法和适用疾病,让听众了解特色的中药溻渍法的现代化应用,感受到中医外治法独特的魅力,启发听众对更多中医特色疗法的兴趣。
脾胃病科王泽群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intment massage therapy—The Terminator of Constipation(中药膏摩-便秘的“终结者”)”为题,从便秘自古便已是困扰很多人的疾病切入,讲述了一位长期便秘的患者在中药膏摩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的故事。让听众深入理解中药膏摩的独特手法,感受传承千年的中医外治法在不断的更新优化后,在便秘患者治疗中的优势。
我院2025年度“十大任务”中提到,要“内培外引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文化聚力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支勇于奉献、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构建医院文化性根基。此次比赛获奖正是给“十大任务”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近年来,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我院承担了诸多留学生的课程任务,派出近10人次参加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英语系列培训,储备了多名具有双语授课能力的教师。
中医药人才外语能力的提升,能够带来医院服务能力与影响力的双重飞跃。课堂上多种肤色留学生与中国老师的薪火相传,问诊室里多语种医患间的流畅交流,中医药智慧正在不断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隔阂,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着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