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创客中国”贵州赛·中小企业创新答卷】贵安新区友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智能MC500重新定义高端刀具制造“中国精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17:07 1

摘要: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近日,第十届“创客中国”贵州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正式落下帷幕。作为贵州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本届大赛不仅汇聚了全省中小企业的创新智慧,更通过严谨规范的赛程,筛选

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近日,第十届“创客中国”贵州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正式落下帷幕。作为贵州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本届大赛不仅汇聚了全省中小企业的创新智慧,更通过严谨规范的赛程,筛选出一批兼具技术实力与市场前景的优质项目,为贵州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届大赛由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各市(州)、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协办,贵州贵漂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赛事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培育人才链”为宗旨,精准设置能源化工与新型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轻工、健康医疗医药5个赛道,覆盖贵州重点发展产业领域。赛程分为项目推荐、项目评审、复赛和决赛四个阶段,从348个报名项目中层层筛选,最终50个项目(企业组40个、创业组10个)晋级决赛。最终,16个项目分别获得企业组一二三等奖,6个项目分别获得创业组一二三等奖。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赛不仅为获奖主体提供了资金支持,更搭建了资源对接的桥梁,助力优秀项目加速产业化落地。这些获奖项目中,既有破解行业“卡脖子”难题的技术创新,也有立足贵州地方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集中展现了贵州中小企业在不同产业赛道的创新潜力与发展韧性。

为进一步展现本届大赛的创新成果,挖掘优秀企业与项目的价值,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分别聚焦企业组与创业组的优秀主体,详细介绍他们的技术优势、项目亮点及未来规划,让更多人了解贵州中小企业的创新力量,为产业交流与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在第十届“创客中国”贵州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上,贵安新区友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凭借“多工位数控刀具加工中心——MC500”项目斩获二等奖。这款被称为“国内首台实现进口替代的工业钻头精密数控加工中心”的设备,以“多工位多轴联动”技术颠覆传统刀具制造模式,用“50%的价格、300%的效率、100%的国产化”破解了高端刀具制造长期依赖进口设备的“卡脖子”难题,为贵州工业母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多工位多轴联动+国产替代:MC500重新定义高端刀具制造“中国精度”

“传统刀具制造要经过开槽、周刃、端刃等多道工序,需在不同设备间反复装夹,精度损失大、效率低;进口设备虽好,但价格高、维护难、响应慢。”贵安新区友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行政主管李文才接受采访时介绍,MC500的颠覆性在于“把一条传统生产线‘装进’一台设备”——通过4站5工位5轴联动设计,实现“机械手上料——开槽研磨——周刃研磨——端刃研磨——智能下料”一站式加工,精度稳定在±1μm(微米级),效率较进口设备提升3倍,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50%。

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五工位工业通用刀具加工设备的空白,更让“中国造”高端数控磨床首次在性能上超越日本小林、德国WALTER等国际巨头,成为高端刀具制造的“中国新标杆”。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深耕工业母机的“贵州智造”力量

贵安新区友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是深圳市友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智能基础制造装备、数控机床、金属切削机床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标打造“最具品牌和实力的自动化精密数控设备制造商”。

作为第十届“创客中国”贵州省赛企业组二等奖得主,友创智能的“多工位数控刀具加工中心——MC500”项目,是其深耕工业母机赛道十年的技术结晶。从2018年深圳总部成立,到2025年贵安基地投产,企业已形成“深圳研发+贵州制造”的双轮驱动格局,产品覆盖微钻、铣刀、工业刀具等领域,服务株钻、华锐精密、富士康等头部客户,并出口至海外地区,实现国产高端数控设备“从替代到出海”的跨越。

破解技术难题:直击高端刀具制造“卡脖子”的四大痛点

“高端刀具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精密模具的‘牙齿’,但国内制造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痛点突出。”李文才坦言,MC500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行业四大“顽疾”。具体表现为,成本高:进口五轴磨床单价超200万元,且关键备件依赖海外,物流延迟常导致生产停滞;效率低:传统单工位设备需多次装夹,工序衔接耗时,整体效率仅为MC500的1/3;精度散:多次装夹易产生累积误差,刀具刃口精度波动超0.01mm,难以满足高端需求;服务难:进口设备故障排查周期长,本土化服务响应慢,影响企业生产连续性。

MC500通过“多工位联动+国产化”模式,将这些问题一一破解:设备单价降至120万元,效率提升3倍,精度稳定在±1μm(国际最高标准),且依托贵州本地化服务团队,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24小时内。

核心技术壁垒:从算法到硬件的全链条“中国智造”

MC500的技术壁垒,源于“多工位协同控制算法+深度学习磨削优化模型”的双引擎驱动,以及覆盖机械、电气、工艺的全链条创新。

多工位协同控制算法:通过高性能运动控制器,精确同步4个工位的运动轨迹与启停时序,误差控制在±0.5μm以内,实现“一次装夹、多面完工”。该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并获授权,是设备高效运行的“大脑”;深度学习磨削优化模型:基于百万级加工数据训练,系统可实时预测切削参数、优化磨削路径,并实现预测性维护,刀具寿命提升40%,质量稳定性达99.9%。该模型获软件著作权,让设备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智能驱动”;硬件集成创新: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10000+精密部件中20%为国际采购,35%为国内采购,45%为自主研发机加工件,关键部件与THK、西门子等国际品牌签订战略协议,保障供应链安全。

截至目前,友创智能围绕MC500已布局发明专利10项(授权9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2项,构建起严密的知识产权护城河。

市场前景:千亿赛道领跑,从“替代”到“出海”的跨越

“2024年全球刀具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国内市场超500亿元,但国产化率不足30%。”李文才表示,MC500的目标市场精准锁定航空航天、3C电子、精密模具领域的刀具制造商(如株钻、华锐精密)及代工厂(如富士康),这些企业对高精度、高效率设备需求迫切。

市场验证已初见成效。浙江某铣刀生产企业试用MC500后,生产效率提升50%,产品一致性显著改善,已计划追加订单;海外地区有客户一次性采购8台设备,验证了其国际竞争力。

李文才表示,未来三年,友创智能目标明确:2025年贵安基地投产后,产能逐步爬坡;2027年实现销售120台,销售额达1.44亿元。更长远看,企业正布局海外市场,已在东南亚、俄罗斯设立售后网点,计划通过“技术+服务”双输出,将MC500推向全球工业母机舞台。

“攻坚铁军”团队:20年行业积淀+产学研协同发展

友创智能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以董事长阳杰为领衔的“技术派”团队——成员均有20余年数控设备行业经验,累计获得10余项技术专利,深谙“进口替代”的技术痛点。

“我们不是闭门造车。”李文才强调,企业联合东南大学成立精密数控设备联合实验室,针对高端精密数控技术定点突破;与哈工大、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研发中心,持续迭代智能化算法;同时,通过“内部集成平台+外部生态协同”模式,整合机械设计、电气控制、工艺算法等多领域资源,确保技术落地效率。

这种“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让友创智能既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又能保持技术前瞻性。例如,MC500的“3D仿真模拟”功能,正是与高校合作开发的成果,大幅降低了操作人员学习门槛。

未来规划:从“设备供应商”迈向“产业生态构建者”

第十届“创客中国”贵州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秉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培育人才链”宗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在此背景下,友创智能制定从“设备供应商”到“产业生态构建者”的未来规划,投身贵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李文才称,公司目标不止于卖设备,要成为高端刀具制造“赋能者”,下一步聚焦三方面:技术迭代上,围绕“智能化”“专业化”,研发深度学习驱动的自适应磨削系统,提升精度效率,拓展至齿轮刀具等高端领域;产能扩张方面,预计2025年贵安基地投产后,自主生产机加工配件,降本20%,增强竞争力,还为意向客户提供代加工服务,挖掘潜在客户;标准输出是重要战略,联合磨床工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借“首台套”政策推动政府采购,加速国产替代。

不过,友创智能迈向产业生态构建者面临挑战,未来的持续发展,需要政策精准滴灌、产业链深度融合、人才活血造血三方面的协同支持。

从深圳到贵州,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友创智能十年奋斗证明国产高端装备是“破局者”。MC500的成功,是贵州工业母机产业发展的缩影。谈及未来,李文才目光坚定:“愿做‘探路石’,为贵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开路,让‘中国精度’产品走向世界。”

文/罗国莉

编辑 申瑜

二审 韦倩

三审 黄锐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