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31日的清晨,秋意已浓得化不开,天空又飘起了细密的雨丝。我坐在电脑旁,目光越过窗棂,望着被雨雾晕染得朦胧的街景,心底翻涌着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往日里,我最是爱听这雨打窗棂的声响,那是自然馈赠的温柔韵律,可近来雨水太过频繁,反倒让我格外惦念深秋本该
文/吕守军
2025年10月31日的清晨,秋意已浓得化不开,天空又飘起了细密的雨丝。我坐在电脑旁,目光越过窗棂,望着被雨雾晕染得朦胧的街景,心底翻涌着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往日里,我最是爱听这雨打窗棂的声响,那是自然馈赠的温柔韵律,可近来雨水太过频繁,反倒让我格外惦念深秋本该有的澄澈蓝天与透亮白云,惦念那份干爽明朗的惬意。
就在这雨雾氤氲的静谧中,一丝灵感突然如电流般划过脑海——为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写一首会歌吧!这个念头一旦生根,便立刻蓬勃生长。我急忙找来纸笔,笔尖在纸上飞快游走,时而写下几句斟酌许久的歌词,时而用圆圈标注出需要修改的字眼,时而又在空白处勾勒出旋律的大致走向。不知不觉间,我竟对着草稿纸喃喃自语起来,反复吟诵、调整,删改又增补,在一遍又一遍的打磨中,歌词的轮廓渐渐清晰、丰满。
当最后一个字敲定,我对着纸上的成品反复品读,虽不算尽善尽美,却已然让我心生欢喜。我立刻将歌词录入电脑,看着屏幕上整齐排列的文字,心中满是难以言喻的畅快。于我而言,这首会歌的优劣或许无关技巧,它更像是一封直白的“情书”,字字句句都承载着我对两汉文化最真挚的热爱,凝聚着我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怀。
两汉文化如一棵苍劲的古木,在彭城大地上深深扎根、蓬勃生长,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那些沉睡在汉墓中的文物,那些流传在街巷里的传说,那些熔铸在城市血脉中的精神,都是这份文化的鲜活注脚。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便是让这千年文脉“活”起来,让两汉文化的璀璨光芒穿透历史的尘埃,成为助推徐州发展的强大动力,让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主歌1 - 中速激昂,节奏铿锵,凸显厚重感)
汉韵漫彭城 文脉贯千年
一铲惊醒沉睡土 一页翻开旧史篇
楚王陵深寻踪迹 汉画像前辨古言
我们踏遍故园地 只为文明薪火传
(副歌 - 声调壮阔,旋律舒展有力,增强共鸣)
研两汉风骨 承华夏脊梁
探玉魂金魄 著青史华章
以心为笔 以志为桨
让汉风浩荡 再谱新章
(主歌2 - 节奏稍快,注入活力,体现探索精神)
四绝添新彩 声动央视榜
三十载考古 硕果缀庭芳
杂志载道传薪火 学术论道聚贤良
我们携手同求索 共护文脉万年长
(副歌 - 重复,可加入和声,强化气势)
研两汉风骨 承华夏脊梁
探玉魂金魄 著青史华章
以心为笔 以志为桨
让汉风浩荡 再谱新章
(尾声 - 渐缓深沉,余韵悠长,凸显坚守)
守正创新 初心不忘
两汉精神 永耀东方
两汉精神 永耀东方
作者吕守军,系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会员,淮海经济区吕氏春秋文化研究会发起人,徐州双溪书院首君文化工作室主任,睢宁县双沟镇原文化站站长,睢宁县双沟镇志主编。
2025.10.31
来源:出去吃烧烤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