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感,全称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系统传播,如患者打喷嚏、咳嗽等,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的接触传播。
每年的11月1日是世界流感日
季节更迭
呼吸道疾病悄然进入高发期
流感病毒又在伺机而动了
让我们一起正确认识流感
科学预防与应对即将到来的流感季
1
什么是流感?
流感,全称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系统传播,如患者打喷嚏、咳嗽等,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的接触传播。
流感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导致聚集性流行或者大流行。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提醒:我国南北方地区一般均会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感高发流行,南方地区往往还会在夏季出现高发流行。
2
感染流感后会有哪些症状?
感染流感病毒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主要包括:
呼吸道症状:咳嗽、喉咙痛、鼻塞、流鼻涕等常见呼吸道症状;
发热:流感病毒感染后,患者通常会突发高热,体温可能迅速升至39℃至40℃,并伴有畏寒和寒战。
头痛与肌痛: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是流感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这些疼痛可能让患者感到极度不适。
全身不适与乏力:流感病毒感染后,患者会感到全身不适,伴随持续的乏力感。
恶心与呕吐:在某些情况下,流感病毒感染还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其他并发症:对于某些患者,特别是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炎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需要特别警惕。
3
哪些人是流感重症高风险人群?
全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但以下几类人群感染流感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
儿童:尤其是5周岁内的儿童,特别是2周岁内的儿童,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感染后更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老年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也是流感重症的高危人群。
慢性基础病患者: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患者;
妊娠期及围产期妇女:这类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也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肥胖者:体重指数BMI≥30的人群,重症流感的风险也会增加。
4
如何预防流感?
1.打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以及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
2.日常防护
勤洗手:使用洗手液和流动的水来清洁手部,特别是接触公共物品和回家后要洗手,同时应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摸眼、鼻、口;
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室内的传播。建议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20分钟至30分钟。
戴口罩: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果要前往建议佩戴口罩,特别是老人、儿童、孕妇等人群;
减少接触传染源:如有家人诊断流感或出现流感等症状,接触时尽量佩戴口罩。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国辉会论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