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季注意!H3N2毒株成主流,5个防护要点一定要知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1 16:11 1

摘要:对于体质较弱的老人、孩子以及有慢性病的人来说,一次流感可能就是一次住院风险。我们不是非要紧张兮兮、草木皆兵,而是要有准备地面对这个季节,避免“明知道有风险,却什么都没做”。

最近周围感冒的人越来越多了?咳嗽、发烧、全家中招,仿佛一夜之间又到了那个熟悉的“流感高发期”。

可今年不太一样,H3N2毒株成了主力选手,传播力强、症状重,很多人甚至误以为是“新冠又回来了”。

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告诉你:今年的流感不能大意,5个关键防护要点必须掌握,才能保护好全家。

对于体质较弱的老人、孩子以及有慢性病的人来说,一次流感可能就是一次住院风险。我们不是非要紧张兮兮、草木皆兵,而是要有准备地面对这个季节,避免“明知道有风险,却什么都没做”。

2025年秋冬季以来,全国多地监测到甲型H3N2毒株为优势流行株,占比超过70%。这意味着,和往年比,今年的流感更容易“大范围爆发”,而且症状更明显、恢复更慢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不是打了疫苗就没事了吗?”疫苗并不是护身符,而是安全带。就像开车不等于不会出事故,但带上安全带,至少在出事时能降低伤害。

H3N2毒株的特点之一,是对老年人特别不友好。它常常引发高热、剧烈咳嗽、体力骤降,并容易并发肺炎。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来说,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并发症,恢复周期也更长。

如果你家里有老人,或者孩子刚上幼儿园、小学,那你更应该了解: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忽视。

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式之一。尤其是针对H3N2,今年的疫苗已经覆盖了该毒株成分。

每年流感病毒都在“变脸”,所以去年的疫苗,今年已经不管用了。打不打疫苗,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有没有风险意识”。

但很多人担心:“我去年打了,结果还是感冒,这疫苗是不是没用?”流感疫苗的意义不在于100%不感染,而在于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就像雨衣不能阻止下雨,但能让你不被淋透。

预防不止靠疫苗。戴口罩、勤洗手、通风、避免扎堆这些“老生常谈”,在H3N2面前依然是“硬通货”。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场所,比如地铁、商场、学校,正确佩戴口罩能显著降低飞沫传播的风险。

很多人说:“我身体好,从不戴口罩。”但病毒不关心你是不是“少年郎”。就算你自身症状轻微,也可能成为“无症状传播者”,无形中把病毒带回了家,传给了更脆弱的家人。

除了外在防护,自身免疫力的维护也不能忽略。这个季节,气温变化大、昼夜温差高,是呼吸道病毒最“活跃”的时候。

作息规律、睡眠充足、饮食均衡、避免过度劳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其实是你抵抗病毒的底盘。

不少人问:“我平时也吃水果、喝汤,为什么还是容易感冒?”这里要说一句:不是吃点维生素C就能增强免疫力的

真正起作用的是系统性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7小时以上的睡眠,适度运动,以及避免长期情绪压抑。

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流感和普通感冒怎么区分?很多人习惯“顶一顶就过去了”,结果耽误治疗。

流感往往起病急、发热高、全身酸痛明显,而普通感冒则症状较轻,可能仅表现为流涕、轻微咳嗽。如果你突然高烧39度以上,头痛、乏力、浑身疼,基本上就不是普通感冒该有的表现。

这个时候,及时就医非常重要。尤其是有慢性基础病的人,千万不要自行服药“硬扛”。流感引发的并发症可能比病毒本身更危险,比如心肌炎、肺炎、脑炎,这些都不是靠“多喝热水”能解决的。

在医院里,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老人感染流感后咳嗽一周不退,拖到肺炎才来住院;孩子发烧三天,家长一直用退烧药控制,结果一查是H3N2,已经合并中耳炎。这些情况,其实都可以提前避免。

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今年这个流感季节更要小心。高血压、糖尿病、哮喘、慢阻肺等慢性病人在感染流感后,病情常常会“雪上加霜”。

病毒攻击的不只是呼吸道,还可能扰乱原有的疾病控制。比如糖尿病患者感染流感后,血糖波动剧烈,容易引发酮症酸中毒

慢病患者应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包括规律服药、备好退烧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一旦出现症状,第一时间就医。尤其是老人,家属要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食欲、咳嗽程度等,别以为“老了就是这样”,其实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

除了身体防护,很多人忽略了另一个维度:心理防护。每到流感季,不少人开始焦虑,担心孩子会感染,自己会传染给家人,反而影响了正常生活。

科学认知本身就是最好的“心理疫苗”。只要我们了解病毒、做好防护、保持生活节奏,就可以在相对平静中渡过高发期。

在家庭层面,建议提前做几个准备:备好一次性医用口罩、消毒湿巾、体温计、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止咳药(如右美沙芬),以及医生建议的抗病毒药物。不要等到发烧了才手忙脚乱去药店抢购。

如果你是家长,要特别关注学校的疫情通报。孩子一旦有流感症状,应主动居家隔离,不要“带病坚持上学”,这样不仅影响孩子恢复,也容易成为传播源。学校也应加强晨检和通风,避免班级聚集性感染。

最后一个提醒:流感的传染性存在于症状出现前1天至发病后5~7天。也就是说,有人看起来“没事”,其实已经能传染别人了。这就是为什么今年的传播速度这么快,防不胜防。

面对H3N2毒株主导的流感季,我们要做到三点:预防在先、识别及时、应对科学。不是要我们过度恐慌,而是要我们有意识地保护自己和家人。流感虽然常见,但它从来不是“小病”。

你准备好了吗?这个秋冬,你会怎么守护你的家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防护经验,或者说说你在这个流感季遇到了什么烦恼,我们一起交流、一起应对。

参考文献:

[1]国家流感中心.中国流感监测周报(2025年第42周)[EB/OL].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年)[S].北京:中国疾控中心,2025.

来源:知行健康趣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