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留下一件睡衣,彭德怀看后却下令撤退,竟救下几十万志愿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16:00 1

摘要:它不是扔在地上,而是整整齐齐挂在衣架上,搁在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跑路前待过的卧室里。

这事儿得从一件睡衣说起,一件挺讲究的毛绒睡衣。

1951年开年,志愿军打进了汉城,那是第三次战役最风光的时刻。

战士们兴高采烈,觉得美国人不行了,马上就能把他们赶下海喂鱼。

指挥部里缴获的东西堆成小山,这件睡衣就被送到了彭德怀跟前。

它不是扔在地上,而是整整齐齐挂在衣架上,搁在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跑路前待过的卧室里。

墙上还留了行字,意思是:“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向中国军队总司令致敬。”

这一下,指挥部里更热闹了。

大伙儿都说,看,美国将军吓破了胆,连睡衣都来不及收,还要写句话给自己找回点面子。

苏联来的顾问也跟着起哄,一个劲儿地催:“快追!

乘胜追击,一鼓作气!”

整个指挥部里,就彭德怀一个人黑着脸,盯着那件睡衣和那行字,半天不吭声。

他把烟袋锅在鞋底上磕了磕,猛吸一口,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一道命令,把所有人都给砸蒙了:“全军停止追击,主力后撤休整!”

大伙儿都炸了锅,打赢了还往后跑,这是什么道理?

可他们不知道,彭德怀从那件睡衣里,闻到了一股子死亡的味道。

一场看不见的大战,在这件睡衣被发现的那一刻,就已经打响了。

要弄明白彭德怀在怕什么,得先说说他这个新对手,马修·邦克·李奇微。

志愿军刚入朝那会儿,对面的美军司令叫沃尔顿·沃克,外号“地狱公牛”,是个二战猛将。

可这位猛将在志愿军的人海战术面前,被打得一点脾气没有,一路往南溃败。

1950年底,这位沃克将军更倒霉,撤退路上出了车祸,人直接没了。

这下美军彻底乱了套,从上到下都觉得这仗没法打了,士气掉到了冰窟窿里。

华盛顿那边也是急得火烧眉毛,得赶紧派个能镇得住场子的人过去。

李奇微就是在这个时候空降到朝鲜的。

这人跟沃克完全是两码事。

他从西点军校出来,二战时是美国最牛的空降兵指挥官之一,打过诺曼底登陆。

他这人,脑子跟刀子一样快,而且极度冷静。

最有名的是,他到哪儿都在军服胸前挂两颗手榴弹,一颗攻击型,一颗防御型,意思很明白:要么干掉敌人,要么跟敌人同归于尽,绝不后退。

他一到朝鲜,没急着喊反攻,而是先干了三件事:第一,所有军官,必须到离前线最近的地方指挥,别躲在后面。

第二,整顿军纪,谁敢再往后跑,就地正法。

第三,他坐着飞机,成天在天上转悠,亲自侦察志愿军的阵地和后勤路线。

彭德怀的情报网早就把李奇微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个挂手榴弹的家伙,跟那个出车祸的沃克,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

沃克的败退,是真败,是被人打蒙了之后的兵败如山倒。

而李奇微,更像一个经验老到的猎人,他会先假装受伤,引诱猎物靠近,然后再亮出獠牙。

朝鲜战场的玩法,从李奇微落地那一刻起,就变了。

说回汉城。

第三次战役,志愿军打得确实顺,太顺了。

美国人吹上天的临津江防线,几天就给撕开了。

李奇微号称沿途设了五道防线,结果也是一冲就垮。

可怪就怪在这里,美军撤退得井井有条,重装备、物资能带走的都带走了,带不走的就地炸毁,根本不像是在逃命,倒像是在搬家。

这种“有序的狼狈”,让彭德怀心里一直犯嘀咕。

直到他看见那件睡衣。

所有的疑点,一下子都对上了。

你想想看,一个打了败仗、仓皇撤退的将军,哪有那个闲工夫把睡衣挂好,还在墙上写那么一句客气中带着挑衅的话?

这根本不合常理。

这不叫逃跑,这叫表演。

李奇微这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彭德怀:“我走了,但我走得很从容,东西都给你留下了,有本事你就来拿。”

彭德怀太了解志愿军的状况了。

打了三次大仗,战士们已经快到极限了。

每个人背着一个星期的口粮和弹药,靠两条腿在冰天雪地里追击。

粮食吃完了,弹药打光了,后续的补给根本跟不上来。

因为咱们的后勤运输线太脆弱了,白天一出来,就被美国的飞机追着炸。

这种靠着一股劲儿往前冲的打法,最多维持一个星期,所以被美国人称为“礼拜攻失”。

现在,这个“礼拜”的期限早就到了。

志愿军就像一个跑完万米长跑的运动员,虽然冲过了终点线,但已经是筋疲力尽,站都站不稳了。

这时候,如果几十万大军脑子一热,继续往汉城南边冲,会掉进一个什么样的坑里?

彭德怀的脑子里,已经把这个可怕的场面预演了一遍:疲惫不堪的志愿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头扎进李奇微预设好的战场。

而李奇微会用他手里的坦克、汽车,带着兵力搞大纵深穿插,一下子切断志愿军的后路。

到时候,几十万志愿军主力被包围在汉城以南的平原上,没吃的,没子弹,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大炮,那就不是打仗了,是单方面的屠杀。

李奇微后来把这套战术叫做“磁性战术”和“绞肉机战术”,而那件睡衣,就是启动这台巨大绞肉机的开关。

“撤!”

彭德怀的这道命令,顶住了来自内部和苏联顾问的巨大压力。

他宁可不要眼前占领更多地盘的虚名,也要保住这些跟他从国内打出来的兵。

当然,彭德怀的“撤”也不是傻乎乎地往回跑。

他让主力部队迅速撤到汉江以北,找好山地,挖工事,休整,补充弹药和粮食。

这边主力在保存实力,那边他派出了手下的一支王牌部队——蔡长元指挥的第189师,作为一个“鱼饵”,继续向南佯攻。

他要用这支部队去探一探,李奇微到底在南边藏了什么鬼。

蔡长元带着部队小心翼翼地往前摸。

没走多远,就跟“溃败”的美军撞上了。

这一撞,才发现对方根本不是什么散兵游勇,而是严阵以待的重兵集团。

李奇微准备好的4000多吨炮弹,跟下雨一样,瞬间就把189师的阵地给淹没了。

面对几十倍的敌人和钢铁风暴,蔡长元把整个师打散,分成200多个小队,跟美军玩起了捉迷藏。

美军的重炮威力是大,可就是找不到目标。

这场血战打了好几天,189师用很小的伤亡,死死拖住了美军的反扑,也彻底搞清楚了:汉城南边,确实是一个挖好了的大坑,就等着志愿军往里跳。

李奇微发现上钩的只有一条小鱼,而志愿军的主力大鱼早就在他眼皮子底下溜走了,气得直跳脚。

他精心策划的“汉城陷阱”彻底破产。

这场围绕一件睡衣的较量,让朝鲜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

此后,李奇微取代了麦克阿瑟,成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他在回忆录中承认,彭德怀是他一生中遇到过的最强劲、最值得尊敬的对手。

马修·邦克·李奇微. 《朝鲜战争》 (The Korean War). [美] M.B. Ridgway.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83.

徐焰. 《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启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

本文旨在传递快乐和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来源:哗啦一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