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柳州军博:重温飞虎队援华抗战的烽火岁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15:04 1

摘要:2025年10月,秋阳正好。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广西老干部党校柳州分校第152期培训班学员,作为户外实地教学一课,怀着崇敬之心走进位于柳州市柳南区航银路86号的柳州军事博物馆,在历史的回响中触摸那段中美携手抗敌的峥嵘过往

2025年10月,秋阳正好。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广西老干部党校柳州分校第152期培训班学员,作为户外实地教学一课,怀着崇敬之心走进位于柳州市柳南区航银路86号的柳州军事博物馆,在历史的回响中触摸那段中美携手抗敌的峥嵘过往。

一、旧址之上,承载厚重记忆的军博园

柳州军事博物园并非普通展馆,它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营房而建,是集抗战文化传播、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园内下辖胡志明旧居陈列馆、桂南会战检讨会旧址陈列馆等四座专题展馆,从不同维度还原抗战历史。

图1、柳州军事博物馆主展场

整个园区占地约120亩,核心建筑为1.5万平方米的综合展陈大楼,楼内常设“飞虎队”专题展览,系统呈现飞虎队组建、战斗的完整历程,以及中美军民协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动人篇章。户外展区更令人震撼,猎潜艇、各式战机、坦克、装甲车等大型军事实物与模型整齐陈列,直观展现中国军事装备发展的阶段性成就,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国防力量的成长。

图2、柳州军事博物园陈列飞虎队飞机

二、危局之中,多国援华凝聚反法西斯力量

步入展馆大厅,一组美国飞虎队队员的塑像迎面而立,瞬间将人拉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正是当年飞虎队驻扎的柳州机场旧址,曾见证无数次生死起降。

图3、柳州军博展厅内的飞虎队群雕

回溯历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逐步扩大侵华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更是点燃全面侵华战火。中国军民顽强抵抗,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但面对日军精良的航空力量,中国空军虽浴血奋战,却在1937年11月后陷入“独木难支”的困境。危急时刻,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相继促成苏联、美国对华军事援助。

图4、中、美、英、苏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8月,《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苏联迅速向中国提供贷款与物资,并于11月派遣志愿航空队来华。这支队伍先后组建5个满员大队,截至1941年上半年,共有1091名志愿飞行员、2000余名机械师等技术人员来华,其中200余人壮烈牺牲。中苏空军协同作战,累计击落日机500多架、炸毁日军舰船120余艘,为中国抗战注入关键力量。

图5、苏联政府向中国提供贷款和物资,派進苏联志愿航空队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志愿航空队全部撤出。经中国政府多方努力,同年8月,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正式成立;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美抗敌合作也迈入新阶段。

图6、基于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英美提议成立中国战区

三、烽火淬炼,飞虎队从组建到壮大的历程

1941年8月,由陈纳德将军率领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后称“飞虎队”)正式组建,成为中美联合抗敌的重要力量。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对日宣战,飞虎队的角色也随之升级——1942年7月,它被改编为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1943年3月扩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11月更组建隶属中国空军的中美空军混合大队,规模与战力持续提升。

图7、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

情报是战场制胜的关键。为配合飞虎队作战,中国政府专门修建情报设施、成立情报机构,建立起高效的情报共享机制,为飞虎队精准打击日军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生死守护,飞虎队保卫国际援华通道

1941年12月,日军侵占泰缅边境,妄图切断滇缅公路——当时中国唯一的国际援华物资通道。飞虎队迅速投入战斗,配合中国军队与驻缅英军全力保卫这一“生命线”。首战昆明,飞虎队便重创日军,一战成名;随后又转战仰光、怒江等地,成功稳定西南战局,为物资运输保驾护航。

图8、美国飞虎队第三中队

1942年5月,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中美两国紧急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开辟新运输线,即“驼峰航线”。这条航线地形险峻、气候恶劣,被称为“死亡航线”,而护航驼峰航线成为飞虎队的重要使命,队员们驾驶战机穿梭于崇山峻岭间,用生命保障了援华物资的运输。

图9、美国飞虎队第二中队

五、战略反攻,中美空军联手夺取制空权

随着太平洋战场美军逐渐掌握优势,日军大量空军力量被调往太平洋,中美空军抓住时机,在大西南、华中、华南地区加大对日打击力度,从1943年下半年起逐步夺取制空权。

图10、美国飞虎队第一中队

掌握制空权后,飞虎队主动出击,对日军在东北、华北、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含台湾、香港)及日本本土的军用设施、重要工业基地、交通运输线展开轰炸,有效削弱了日军战力,同时配合太平洋战场盟军的反攻作战。1943年秋季起,中国战场也逐步转入战略反攻,中美空军联合中国地面部队与日军展开大规模攻防,为抗战全面胜利奠定基础。

图11、截至1941年,中国空军1400余名飞行员血酒蓝天,平均年齢23岁。图为部分烈士像。

六、生死与共,中国军民的全力保障与救援

飞虎队在华作战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军民的无私支持与生死救援——这既是飞虎队的“胜利密码”,也是中美情谊的见证。

图12、柳州当地民众修建飞虎队机场

柳州机场因战略地位重要,成为日军重点轰炸目标。1938年至1945年间,机场多次遭袭,102架飞机损毁,但中国军民毫不畏惧,在轰炸间隙完成11次紧急抢修,确保机场始终能正常运转。飞虎队及在华美军的物资供应与后勤服务,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服务团承担,即便战时物资紧缺,中国政府仍优先保障美军生活所需,服务团人数最多时达4.8万,累计耗用法币近34亿元(按当时汇率折合美金近1.8亿)。

图13、美国飞虎队用品

救援方面,1943年2月至1945年2月,中国政府共搜救、医护并送归65架坠落飞机的机组人员,以及187名失踪遇险的美国飞行员。此外,中国军民还营救过参与“杜立特行动”的美军飞行员——1942年4月18日,16架美军B-25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后,15架因天气和油料问题在浙江迫降或飞行员跳伞,75名飞行员中64人被中国军民冒死营救脱险。雅安彝族村民安顿飞虎队队员、飞行员卡尔尼与腾冲人的特殊约定、柳州木龙村村民救助队员……这些故事,至今仍令人动容。

图14、1945年8 月28日,毛泽东主席乘坐美制C47运输肌参加重庆谈判。国为登机前的合影(从左至右、张治中、毛泽东、赫尔利、周恩来、王若飞)

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日益受国际关注。1944年,美国派遣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同时为飞虎队寻求更广泛支持,这一交往不仅提升了敌后战场地位,也为延安走向世界打开了窗口。

图15-16、中共与飞虎队

七、精神传承,用热血铸就的中美友谊与胜利丰碑

走出展馆,“用我们的热血筑成我们中美桥梁”这句话愈发清晰。此次柳州军博之行,让我们对飞虎队援华抗战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无论是美国陆军驻华航空特遣队,还是后来的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都在与中国军民的配合中,圆满完成了保护驼峰航线、打击日军飞机与舰船、支援中国地面部队的任务。

图17、“用我们的热血筑成我们中美桥梁”

1941年至1945年,飞虎队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铁翼划破长空,热血洒满疆场,以辉煌战绩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团结,共同铸就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伟大胜利的壮丽丰碑,这段用热血书写的历史,将永远被铭记。

边车

2025年10月27日写于广西柳州

来源:边车旅游

相关推荐